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貪官借修路獲百萬私利 卻因經濟抓得好成“功臣”

  • 發佈時間:2014-12-17 07:38:5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楊玉華  責任編輯:姚慧婷

  從海南文昌市原市委書記謝明中借修路名義為人謀利後收受百餘萬元回報,到儋州市委原常委、秘書長權曉輝四年時間違規報銷四百萬元無人敢言,《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多位落馬貪官後發現,在官員走上貪腐不歸路的背後,現行的權力運作和監督制度漏洞是其“能腐”的關鍵,而唯GDP論下異化的官場價值觀和幹部選拔任用中的導向偏差更是進一步助長貪腐行為,讓腐敗官員“想腐”、“願腐”,甚至“不腐就吃虧”。

  接受記者採訪的落馬貪官們則表示,如果不儘快完善公開透明的權力運作和幹部選拔任用機制,凈化官場生態,矯正價值觀,貪腐現象仍會像割韭菜一樣割一茬長一茬。

  經濟抓得好 “一俊遮百醜”

  “過去評價幹部往往‘一俊遮百醜’,只要經濟搞好了,其他一些小問題就忽略了。”一位落馬官員這樣感慨道。正是這種唯經濟唯發展論英雄的考核評價機制,讓表面上絢麗奪目的政績掩蓋了他在陰暗角落裏的腐敗勾當,也讓他在腐敗的泥潭裏越陷越深。

  海南文昌市原市委書記謝明中因索賄受賄、鉅額財産來源不明被判死緩,目前已經減刑為18年。法院審理謝明中的犯罪事實觸目驚心,他的贓款現金有人民幣、港幣、美元、新加坡元等,裝滿19個密碼箱。儘管任職期間他不停地腐敗,但因為樹立了“能幹事、幹成事”的地方官形象,他屢獲提拔重用。

  這個曾以果斷潑辣工作作風聲名鵲起的市委書記在當地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推進退耕還林工作。原本文昌市這項工作在全省倒數第一,可謝明中上任後馬上召集會議下軍令狀,“完不成退耕還林任務就退官還林。”正是憑著“退官”這招,短短一個月文昌市超額完成了退耕還林任務,他也因此獲得好評。此後,謝明中又頻頻使用“退官”手段在工作上屢屢奪得全省第一,不僅靠大搞建設讓文昌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且當地五年間財政收入增長五倍。

  “過去評價幹部往往‘一俊遮百醜’,只要經濟搞好了,其他一些小問題就忽略了。”一位落馬官員這樣感慨道。正是這種唯經濟唯發展論英雄的考核評價機制,讓表面上絢麗奪目的政績掩蓋了他在陰暗角落裏的腐敗勾當,也讓他在腐敗的泥潭裏越陷越深。

  “修路是看得見的政績,明裏説是造福文昌人民,但實際上每次也都沒白忙活。”負責謝明中案的工作人員介紹,在修路中他先後幫助私人老闆陳粵民、謝福永承建了部分市政道路建設,並獲得超過百餘萬元回報。

  在採訪中,不少入獄官員談到,他們的貪腐之路往往持續很多年,但卻能“帶病上崗”、“帶病獲提撥”,跟一些用人上的導向和幹部管理中的缺陷有很大關係。

  不少落馬貪官表示,現在地方評價幹部往往是GDP政績導向,只要地方經濟發展了,這個幹部就是合格的,而廉政建設考核往往流於形式。“大家都知道廉政考核是走過場,年初簽訂個責任狀,年底看看會議學習材料就算過關了,很少有人把廉政考核評價真正做實做細。”

  現有幹部選拔中的領導點名、重選輕管等問題也是導致一些問題幹部屢獲提拔的關鍵。海南屯昌縣原縣委書記徐清學認為,現在用人聽一把手、聽被安排好的“群眾幹部代表”的太多,真正接觸到群眾,聽到群眾和一線幹部真心話的機會太少,尤其是一些反對的聲音更是十分微弱。因此完善幹部選撥任用辦法,改變用人“一言堂”,擴大初使提名權的民主範圍,改領導點名為群眾投票,才能改變買官賣官和官員“帶病”獲提拔的現象。

  上級管不細 下級管不了

  記者採訪的貪腐官員不少都是手握大權的地方“一把手”,談起自己的貪腐原因,他們一致認為,現行權力運作中的一些制度設計漏洞和權力監督虛置,是導致權力濫用和腐敗的重要原因。

  海南省儋州市委原常委、秘書長權曉輝在任職期間虛開發票中飽私囊,四年時間報銷各種接待、差旅費超過四百萬元,超出規定職務消費的5倍多。其中一次,僅四天時間就報銷了15萬餘元。而這樣明顯的違規,政府財務人員卻懾于他的領導身份不敢多説,放任其違規報銷。

  明顯違規無人敢言,一些權力範圍內的自由裁量權也給了領導幹部貪腐的便利。權曉輝以他負責的政府主辦賽事、演出活動為例,這些項目核算並無規矩可循,其布景、燈光、道具等設計製作價格空間大,主持人、明星也缺少市場價格參考,一些相同檔次活動核算甚至相差數倍,加上缺乏專業評審機構,自由操作空間相當大。僅他本人就利用擔任一些賽事和活動負責人的職務便利,誇大賬目概算,套取財政資金,同時還收受了某機構500萬元回扣和一家公司225萬元賄賂。

  曾擔任安徽皖北某縣縣委書記的劉某在落馬後對記者反思道,一個地方和單位的一把手往往權力至高無上,到處都是説好話的,幾乎沒人提意見,更沒人敢指出其廉潔自律方面的問題,這使得一把手往往處於沒人監督的“真空”之下,成為無人約束的“自由人”。

  “縣委書記在地方權力大到什麼程度?可以説只要想管什麼都能管。”劉某表示,自己在縣委書記位置上幾乎感受不到約束,上級能管但具體過問很少,管不到管不細;同級根本管不了,紀委書記“平級不平”,只能監督下級,還要他簽字同意;其他下級更是不敢管。

  不少落馬官員指出,中央提出縣委書記要管“三重一大”,即重大項目、重要人事、重大經濟社會規劃,以及大額度資金調度,但沒有量化,都是原則性語言,難以具體落實。由於沒有權力邊界和量化管理要求,縣委書記抓全面往往變成抓全部,常委會上只要書記一開口,其他常委都不敢説話。本來常委各有分工,縣委書記不直接分管房産、土地,但找個名目搞了一套聯席制度就可以親自抓。

  勢利之交“潛規則”盛行

  值得關注的是,落馬貪官們幾乎都是從人情往來開始走上自己的腐敗之路,而在剖析被“人情風”刮倒的原因時,除了自身信念不堅定,他們普遍都有種被官場“潛規則”裹挾,不主動適應就被孤立的想法。

  中部某地的一位計生部門負責人在任職期間,持續受賄13年,每筆都不大,不少都是下級節日送禮。他在獄中坦言,“潛規則”是滋生腐敗的土壤,雖然他曾經擔任過紀檢書記,但終究沒有敵過“潛規則”的侵蝕。他説,“逢年過節下級來送禮,我很難推辭,因為我也要給上級送禮。這種潛規則大家都在做,領導也都知道。看起來危害不大,但實際上對整個官場風氣影響很大,讓人慢慢麻木了。”

  記者採訪發現,官場“潛規則”一方面是受社會不正常的價值觀衝擊而形成;另一方面,也與地方一把手的作風有很大關係,一把手的錯誤導嚮往往成為帶壞風氣的關鍵。

  安徽宿州市國土資源局原局長張治淮因受賄罪被判處死緩,他曾在部隊接受過傳統教育,轉業到地方工作後也曾對身邊的一些吃喝送禮歪風看不慣,但很快就有人反映“他不合群”。張治淮説,聽到這些話後,他的思想開始慢慢有了轉變,有些事情也不自覺地融入進去,後來當上一把手後,更有恃無恐、帶頭搞吃喝送禮這一套。

  安徽蕭縣原縣委書記毋保良因受賄被判刑後,該縣約80多名“送禮幹部”被免職。他反思自己在幹部任用上的錯誤導向惡化了官場生態,帶壞了幹部隊伍。由於收受了許多幹部的錢財,他對送錢送物的幹部往往給予提拔重用,形成“幹的不如送的”思潮,人人爭相送錢走捷徑,一些幹部甚至奉行“事事錢開路”的原則,在花錢買官成功後,再用自己的權力生財,收回“成本”,甚至産生“利潤”。一些地方受一把手用人行事的不良影響,官場生態中跑官、買官、賣官、送官、保官亂象叢生。“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很快重用”成了生動寫照。

  當前,要實現“不想腐”目標,加強官員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凈化官場生態,扭轉異化的“事事錢開路”和“靠人身依附”獲得提拔晉陞的價值觀已成當務之急。“如果對過年過節的送禮查得緊、要求嚴,對腐敗抓小抓早,或許官場風氣就不會發展到後來這樣,或許我也不會因為貪腐成為階下囚。”一位受賄官員在獄中悔過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