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改大幕開啟 土地市場化改革提升效率與財富
- 發佈時間:2014-12-02 18:15:1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業文
習近平2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會議指出,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在試點基礎上有序推進。
陳錫文説,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有兩大塊,一塊是農地自身,改革思路很明確,就是要“明晰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推進土地合理流轉。
另一塊是建設用地,涉及國家對農地的徵收、農民集體建設用地的利用以及農村宅基地。針對這部分,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陳錫文説,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非農業建設用地相關政策措施,正在按照相關程式報批。關於“三中全會提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産權可以抵押”問題,陳錫文透露,“該如何抵押,有關部門也研究制定了方案,目前方案也已報批。”
另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日前透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300多項改革任務中,有超過50項和農業農村有關,而這其中的重頭戲就是包括土地制度在內的集體産權制度的改革,可以説是前無古人的創新。
目前,針對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除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剛剛印發的《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以外,即將發佈有關積極發展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方案。另外,中農辦負責起草的關於引導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已經提交有關方面討論;農業部牽頭的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已經形成基本框架,方案正在進一步完善中。
資本市場已經關注到新一輪土改,特別是期待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改革紅利。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分析指出,“確權是土地改革的命門,土地市場化改革提升效率與財富。”
該報告指出,土地市場化改革亟需加快。我國市場化改革歷經三十多年,多數産品和生産要素都實現了市場化,而土地要素市場化相對滯後。土地在農業、工商業、住宅間的配臵主要通過地方政府而非由市場完成,造成土地利用效率的損失,同時扭曲了財富分配,不利於經濟發展、城鎮化進程以及社會和政治穩定。
該報告指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也在改革日程上。確權是土地市場化改革的前提。土地産權將一分為三:所有權屬於集體,承包權屬於農民,經營權由産權主體自主。土地確權主要是確定農村土地的使用權,包括農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類似于城市住宅使用權用房産證的形式確認下來。土地確權工程量大,但由於確權有利於保障農民利益,預計進展順利,五年內完成。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明確産權會産生更多市場交易行為,改革的大方向是促進統一市場的形成。事實上,各種土地交易行為早已發生,包括耕地、宅基地和小産權房。消除土地市場分割、統一土地市場遲早到來。目前承包耕地流轉比例已經超過四分之一,部分土地向專業大戶和農業企業集中。但是由於歷史問題的複雜性,相關政策在宅基地和小産權房問題上較為謹慎。未來改革方向是將這些交易納入法律的框架之內,確權就是讓農民擁有選擇權,而不是替農民做主。市場化機制引入的同時,政府徵地行為也需要相應調整。
中金公司研報分析認為,土地市場化改革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幅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調整政府徵地行為,控制金融風險。土地規模經營效率大幅提升,促進勞動力轉移,真正實現農民變市民。上一輪部分城鎮職工福利分房分享了資産升值收益,目前價值13 萬億元。而農民擁有使用權的45 億畝土地價值更大,估計有50 萬億元,每人平均近6 萬元。
農村居民財産性收入增長將促進中國消費增長。土地供應壟斷打破後,將降低土地財政依賴,有助於限制地方政府債務擴張,控制金融風險。
深改小組會議定調農地改革堅持三條底線,也預示新一輪土改大幕的開啟。據上證資訊獲悉,針對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部等相關部門將推出一系列指導文件。包括有關“積極發展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方案”、“農村土地徵收、宅基地制度改革和發展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等多個指導意見。其中,“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方案”或年內發佈。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不久前透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方案正在按照相關程式報批,快的話年內,慢的話明年年初,試點方案就會出臺。同時,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方案也已報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