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聚焦水安全:用法治破解“多龍治水”之困

  • 發佈時間:2014-11-19 11:05:3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飲用水污染、水生態破壞、地下水枯竭……當前,我國越來越多地方遭遇水安全問題,水安全已成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得不面對的一道坎。水安全既關係到人們的生活,也關係到工農業生産,要想徹底邁過這道坎,必須破解“多龍治水”的格局,以法治手段增強管理部門“一盤棋”的意識以及治理效果。

  武漢、蘭州、靖江……一年之間,我國就有3座城市因飲水問題牽動公眾神經;國內一些原本水資源豐富、景色秀麗的地方,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雖然經濟實現快速增長,卻耗費了極大的環境成本。發展帶來的環境“犧牲”之中,水安全首當其衝,一些地區的水資源要麼極度匱乏,要麼嚴重污染,陷入了人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産“叫渴不迭”的窘境。

  這種現象大量存在,不外乎一些地方陷入發展“誤區”。相比于礦産、森林等資源,水資源變化速度快、影響範圍廣,水安全管理也具有明顯的跨區域特徵。但在水安全治理上,一些地方沒有把本區域對發展的需求、對水資源開發的力度放在全局和整個流域的角度去考慮,應對政策措施自然局限于一城一地,缺乏統籌協調與聯動。

  以簡單的河流管理為例,不少河道是行政區劃的天然界限,河道兩側屬於不同城市管理,即使在同一城市,水利、交通、園林、環保等多個部門都負有責任。然而,都負有責任往往意味著都不負責任,讓一些部門有了“踢皮球”的空間,阻礙了整個河道的統一規劃、統一治理,反倒有越治越污的趨勢。

  水多了、水少了、水臟了,都會帶來水危機;無論是部門分割所帶來的“多龍治水”,還是地區分割所帶來的“多龍治水”,都會使水危機加劇,解決的正確路徑只能是依法治水。要在法治的框架內,對管理者業已習慣的條塊分割格局“動動刀子”。

  説到底,條條塊塊的扯皮無非為了爭“利”躲“責”,而“一盤棋”意識恰恰能夠從區域、流域層面對水資源和有關建設進行統一規劃、進一步細化權責。不僅僅包括全國範圍內的水資源調配,大江大河流域的全面治理,也要對小流域河流、小面積湖泊進行統籌規劃,劃定“紅線”,以改變當前普遍存在的各自圈水、不顧下游的現象。

  中國水問題的治理與水危機的消除,最終只能走法治之路,只有以強有力的涉水良法作基礎,才能真正解決部門分割和地區分割所造成和加強的治水難題。20多年來,我國先後頒布了水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接下來,還需要各地、各流域依照情況制定相關的流域水環境工作條例、“河長制”原則等,建立起水安全法律體系,為依法治水實現法律保障。

  把“綠水青山”兌現為“金山銀山”,就要將水安全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加以認識。保障水安全是長期而複雜的工程,必須以依法治水思維破解“多龍治水”之困,以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和踏石留印的勁頭保護、開發、利用好現有水資源,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目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