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揭秘國宴上的淮揚菜:軟兜長魚成開國第一菜

  • 發佈時間:2014-11-03 09:36:00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憾別“第一菜”

  白袍蝦仁因蝦子運到後死亡,無緣國宴

  

  

  昨天,人民日報刊文《揭秘國宴基準淮揚菜》,從今年共和國成立65週年國慶招待會追溯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宴”,國宴菜通常多以淮揚菜為基準,匯集各地方菜係,加以整理、改良而成。眼下APEC在京召開在即,淮揚菜很可能會再次擔當重任,扮演重要角色。

  身為江蘇人無疑是幸福的,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吃到“國宴”。那麼,我們平時吃的淮揚菜和真正的國宴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國宴上的淮揚菜的食材,真的是揚州運來的,還是“地産”呢……今天,我們為您一解其中之秘。

  沒有山珍海味

  淮揚菜一樣上國宴

  “國宴選用淮揚菜,除了普適眾口,還因為淮揚菜擅長用普通食材做出高檔水準,樸素而典雅,體現了中央政府對節儉的倡導和對自然的尊重。”揚州市美食理論工作者王鎮説。淮揚菜一大特點,就是“就地取材、土菜精做”。

  王鎮介紹,淮揚地區物産豐富,盛産動植物水鮮,蘇軾在《揚州以土物寄少遊》詩中提及的鮮鯽、紫蟹、春莼、姜芽、鴨蛋之類,此地俱有出産。“但淮揚菜中沒有山珍海味、生鮑燕翅,也沒有動物保護組織禁止的食材。”淮揚菜美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高級烹飪師吳明千介紹。

  凡魚野蔬如何做成人間至味?答案就在烹飪技藝。“淮揚菜最擅長急炒速燴,一個軟兜或白袍蝦仁,出鍋也就三五秒鐘,鍋子顛幾下、用開水還是涼水、薄芡還是濃芡、蓋不蓋鍋蓋、蓋多長時間,都有説法。”淮揚菜美食文化研究會會長高岱明説。

  白袍蝦仁

  與“第一菜”失之交臂

  淮揚菜走入國宴,始於新中國成立前後的招待宴會。

  白袍蝦仁是淮揚菜係中的絕品佳肴,60多年前,它曾被選為開國第一宴的頭道熱菜。相比軟兜長魚,白袍蝦仁的顏色、口味更容易令人接受,究竟是何原因讓其與開國第一菜失之交臂呢?原來,淮揚菜對食材十分講究,於是當時便用卡車將白袍蝦仁的原料——活的洪澤湖大青蝦運到了北京。然而歷經顛簸,到達後卻發現大青蝦已奄奄一息,無奈之下,白袍蝦仁退出了國宴。

  軟兜長魚

  成為開國第一菜

  宴席的第一道熱菜就是淮揚菜軟兜長魚。但事先草擬的頭道熱菜卻是與其並稱“淮炒雙峰”的另一名肴:“白袍蝦仁。”高岱明説,原來,當運送食材的卡車趕到北京時,從洪澤湖捕撈的大青蝦已是奄奄一息。“蝦子要用薑汁喂食後去殼,要的就是乾淨新鮮。”這樣的食材怎能符合淮揚菜取材鮮活鮮嫩的標準?於是,由鱔魚製成的“軟兜長魚”便代為第一道正餐熱菜被捧上了餐桌。

  “從那以後的65年間,國宴上基本都是以淮揚菜為基準。”高岱明説,因為沒有固定功能表,國宴廚師也在不斷學習借鑒,比如這兩年學做的“江淮一品”(甲魚湯)、“抽梁換柱”(去骨燒長魚)。

  國宴為什麼少見川菜魯菜最愛選用淮揚菜?

  淮揚菜“能調眾口”,而且屬“文人菜”,有文化內涵

  “南北皆宜,鹹甜適中,燒燜見長,合乎營養。”昨天面對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揚州市烹飪協會原副秘書長、揚州淮揚菜研究專家夏永國,提起淮揚菜成為“國宴”用菜的原因時,這16個字脫口而出。

  年屆古稀的夏永國介紹起淮揚菜的特色,如數家珍:周總理是淮安人,喜愛淮揚菜,但淮揚菜成為國宴用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它“能調眾口”,能同時滿足“下裏巴人”和“陽春白雪”的口味要求,它的很多特色是我國其他菜係所不具備的。

  夏永國介紹,參加國宴的人,很多是政協和民主黨派的老人,“平和”的淮揚菜能滿足多數人入口和吸收消化的要求。“川菜相對比較辣,魯菜濃油赤醬,口味重,北方菜燒烤多,對牙齒和腸胃要求高,廣東菜多生猛海鮮,腸胃難適應,這樣一比較,淮揚菜就很容易‘勝出’了。”

  夏永國説,淮揚菜還是“文人菜”,“士大夫菜”,因為揚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人輩出,餐飲也是揚州文化的組成部分,很多菜肴跟揚州的歷史名人、揚州琴棋書畫、揚州學派、揚州鹽商都有著繞不開的關係,這樣的菜肴自然也能符合和代表“國宴”的餐飲文化和水準。

  國宴上的淮揚菜和我們平時吃的有什麼不同?

  沒太多不同,只是做得更為精緻,色香味更到位

  很多人很好奇,國宴中的淮揚菜和揚州人平時吃的淮揚菜會有不同嗎? 對於這個問題,夏永國表示,其實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做得更為精緻、在色香味的表達上更加到位罷了。

  夏永國説,淮揚菜有一個很大的“本事”:變尋常為特別、化腐朽為神奇。“粵菜在調料上下足了功夫,川菜離不開辣椒,魯菜重油,油少了不行,淮揚菜更注重刀功和烹飪的技藝。”他舉例説,揚州的幹絲長短、厚薄一致;“文思豆腐”更是將廚師的刀功展示到了極致,一塊小小的嫩豆腐,要把它切成5000根豆腐絲;葵花大斬肉,也就是俗稱的“獅子頭”,也特別考驗刀功,不是“剁肉”,而是一刀刀切,最後切成顆粒狀的肉粒,肉眼看大小、厚度一樣,也正是由於手工的緣故,做好的獅子頭,入口即化,妙不可言。

  “既麻又辣是川菜,濃油赤醬是魯菜,半生不熟是粵菜,清清爽爽淮揚菜。”夏永國用一首打油詩表達了對於“家鄉菜”的喜歡。

  幹子、百葉、水芹菜都是由揚州運到北京的

  因為它們多為揚州獨有,別地的食材做不出相應味道

  在採訪的最後,談到“國宴”中淮揚菜的用材時,夏永國表示,有些地方特色較濃的材料,都是由揚州運輸到北京的。

  比如揚州的“幹子”(硬豆腐幹)、揚州的百葉(千張)和揚州的水芹菜(菜莖中通,揚州人稱其“路路通”)等,這些食材要麼揚州特有,要麼品質特別出眾,採用別的地方的材料做不出特有的口味。而其他地域特徵不明顯的食材,則直接從北京採購。

  兩個多月前的青奧國宴

  國宴中出現過哪些江蘇菜呢?讓我們一起看看今年青奧開幕前的國宴吧——

  茶香方糕

  今年8月16日,青奧會開幕式前,中方在南京舉行宴會,歡迎前來蒞臨南京的國際貴賓。在這晚的宴席功能表中,南京人耳熟能詳的茶香方糕(上圖左)赫然在列,它是一道融合了南京本土特色的蘇式糕點。

  狀元餃

  當天的“國宴”上,還有一道點心,是以南京夫子廟科舉文化為靈感的“狀元餃”(上圖右)。包入蔬菜芝麻餡,捏成狀元帽形,蒸熟後晶瑩透亮。

  金陵四寶湯

  當天的晚宴以金陵四寶湯開場。這道四寶湯是江蘇地區百姓家中常見的一道湯品,但這次在選材上有所不同。湯裏的主要食材來自我國南北各地,比如來自東北的猴頭菇、雲南的松茸、蘇州的菜心、徐州的山藥,再輔以牛筋,精心熬燉而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