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城鎮化生態治理困境:缺乏約束機制致城市病加劇

  • 發佈時間:2014-11-02 15:51:38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肖磊  責任編輯:曹慧敏

  

聚焦城鎮化生態治理困境:缺乏約束機制致城市病加劇

  城鎮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達程度和社會發展進步程度的標誌,而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城鎮化與生態環境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關係。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依託。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佈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迅猛推進,我國城鎮生態環境正面臨嚴峻挑戰。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加劇、生態系統破壞嚴重、生態安全隱患突出等生態問題成為制約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治理生態環境,如何破解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治理困境,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治理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努力,創新工作機制,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生態治理模式,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治理困境

  生態治理理念認知缺失。觀念上重經濟效益輕生態效益。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粗放型增長特徵顯著,地方政府重經濟輕環保,工業領域採用“開採—生産—消費—廢棄”的生産模式,具有非迴圈、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等特點,造成工業生産能耗、廢水排放量、固體廢棄物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準。政府對環保教育不夠重視,環境教育流於形式,公眾生態保護意識淡薄,大大忽視了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風險。

  生態治理制度機制缺乏。缺乏生態保障機制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缺乏保護環境的機制。對環境産生重大影響的建設項目,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後,沒有必要的補償機制,導致生態得不到修復;合理的價格機制的缺失導致農民土地被徵用後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缺乏約束機制導致“城市病”加劇。一些地方政府簡單地將城鎮化理解為“造城運動”,過分追求規模經濟,對城市規劃建設缺乏必要的約束機制,導致各類園區一哄而起,大量農田被濫用,大量資源能源被消耗。環境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環保部門執法不到位,環境監管機構種類雜亂責權不分,環境治理投入少等,都制約著我國城市生態環境治理力度。

  生態治理主體責任不明。城鎮化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公眾等各方密切配合和共同參與,但目前卻存在治理主體責任不明等問題。生態治理需要政府部門通力合作,但政府部門條塊分割,很難發揮整體合力效能。就企業而言,企業是市場活動的主體,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為增強競爭力千方百計降低成本,不願過多投入資金進行生態治理。就公眾而言,生態治理需要公眾的積極參與,但由於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參與途徑,導致公眾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影響著治理的廣度和深度。

  城鎮化進程中生態治理困境的破解策略

  樹立城鎮化可持續發展觀,構建生態治理的法律保障機制。解決城鎮化生態治理困境,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觀,堅持城鎮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觀。要找到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點,妥善處理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關係,正確處理城鎮化與生態環境治理的關係,科學處理經濟發展規模和環境容量的關係,合理衡量生態環境資源的承載能力,推進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要構建生態治理的法律保障機制,推動環境法制建設。當前我國已經制定了《環境保護法》《水土保持法》和《迴圈經濟促進法》,為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未來要針對城鎮化建設特點,將環境法規與政治經濟政策相結合,構建符合城鎮化建設需求的生態環境法律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環境保護法律保障機制。

  明確生態治理責任主體,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態建設機制。生態治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實現生態治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和專業化,需要建立符合城鎮發展要求的生態建設機制,構建政府主導、企業推動和公眾參與的全方位、多層次、全員性的生態合作治理模式。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強化政府對城鎮生態環境的管理。樹立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發展理念,合理定位政府角色,認真落實政府環境監管責任,嚴格執行城鎮環境管理制度。要增強企業的環保責任感,構建企業的生態推動機制。要關停並轉高污染企業,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加強企業環保自律,積極引導企業參與生態治理工程。要充分調動公眾參與積極性,引導公眾通過提升自身素質和加強自我管理促進生態環境治理,形成人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社會氛圍。

  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構建生態治理的財力保障機制。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解決城鎮生態治理困境,最終是要處理好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産業轉型升級,走新型城鎮化道路。要大力發展第三産業,提高服務産業比重;改進粗放型第二産業,發展技術密集型經濟;提高第一産業科技水準,推進農業的規模化、産業化和現代化。解決城鎮生態困境,還要建立財力保障機制。要加大對生態治理的財政傾斜和信貸投資,按照“污染者負責、開發者保護”的原則處理生態治理問題;加大城鎮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工業廢棄物等環境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強化自然資源的資産化管理制度,形成生態治理的開放型多元化投資體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