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一汽大眾股份調整開始談判 被疑在為高鐵出海買票

  • 發佈時間:2014-10-28 10:42:34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從60:40到51:49,一汽-大眾成立20多年來首次股比調整

  一汽和大眾的雙贏遊戲

  一汽-大眾的股比之爭終於有了進展。

  近日,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一汽”)與德國大眾汽車股份公司(下稱“大眾”)于德國柏林正式簽署了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延長經營期限的合資合同,加上中國政府“積極考慮大眾請求增持一汽-大眾股份”的表態,一汽-大眾股份調整結果呼之欲出。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關傳播部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根據達成的保密協議,不便對正在進行的股比會談給予評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大眾汽車和一汽集團的進一步合作,將使合資企業未來發展得更加強大、成功。

  “雙方現在剛剛開始談判。”10月20日,一汽-大眾公關總監李鵬程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未來的股比很可能是51:49,這是我們談判的方案,但還沒有最終確定。”

  一汽大眾:很可能是51:49

  成立於1991年的一汽-大眾是由中德企業合資經營的,與大多數合資車企中外雙方各佔50%的股比不同,一汽-大眾的股比結構為:一汽60%、大眾30%、奧迪10%。對於這樣的股比結構,大眾方面似乎並不滿意。

  從2011年以來,大眾集團高層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希望提高在一汽-大眾中的持股比例。對於大眾的種種嘗試,一汽始終保持沉默。

  如今,一汽方面終於轉變態度大方接招。外界猜測,即使出讓股權,一汽-大眾也不會像上海大眾等合資企業一樣,按照50:50持股。

  很多細心的車迷發現,和其他合資企業,如上海大眾、上海通用相比,一汽-大眾之間多了一個橫杠。一位一汽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這是為了彰顯中方的控股地位,與其他中外股東對等的企業相區別,“在老一輩一汽人看來這是非常自豪的事情”。他説,歷史上汽車産業被給予了太多的民族感情,或許正是這些原因,一汽向來看重控股權,這次談判中,一汽估計也會努力保證51%的股份。

  國泰君安首席汽車分析師張欣認為,由於一汽集團一直謀求整體上市,保證對一汽-大眾的控股權對一汽上市有巨大幫助。此前上汽集團為給整體上市做準備,曾不惜重金從通用手中買到了上海通用1%的股權,從而實現了對上海通用的控股權。

  李鵬程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我們的方案是49:51,目前也在按照這個方向在談,估計問題不大。”

  9%的增持股份:讓奧迪不再是“受氣的小媳婦”?

  利潤是大眾希望提高股比的重要原因。

  目前,一汽-大眾年利潤約為300億元人民幣,如果大眾方面增持9%的股份,則意味著每年多得高達27億元人民幣的利潤。

  這些股份和利潤將由大眾還是奧迪來承接?對此,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關傳播部並未正面回應。外界認為,奧迪承接9%股份的可能性較大。

  一直以來,奧迪在一汽-大眾中的位置十分尷尬。自1997年一汽-大眾開始盈利到2008年後該公司大眾品牌有所起色,其間的盈利主要來自於奧迪品牌。目前,奧迪雖然銷量只佔一汽-大眾的30%,但利潤貢獻卻超過50%。這些都和奧迪在一汽-大眾10%的分紅偏離太大。不僅如此,在進口車領域,奧迪也只能得到一個批發價,銷售利潤全歸一汽-大眾。出力多,拿錢少,有人將奧迪比作“一個受氣的小媳婦”。

  反觀同級別的豪華品牌賓士和寶馬,日子卻過得相當舒坦。寶馬和賓士在合資企業華晨寶馬和北京賓士中的股比和分紅都是50%,豐厚的進口車利潤更是100%歸自己所有,話語權自然也不輸合資對象。

  “就連車尾‘一汽奧迪’這個漢字標識,都差點換成‘一汽-大眾’,因為根本沒有‘一汽奧迪’這個企業。”上述一汽內部人士説,擔心“一汽-大眾”的標識會影響到奧迪豪華品牌的形象,所以才有了所謂的“一汽奧迪”。

  為了能在華發展得更好,同時獲得更多利潤,有消息稱奧迪曾多次提出要提升在一汽-大眾中的股比,成立獨立銷售公司。此次,如果由奧迪承接股份,一汽-大眾股權結構將變更為一汽51%、大眾30%、奧迪19%。

  上述一汽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把這9%的股份轉移給奧迪,可以刺激奧迪在華發展的積極性,賓士、寶馬以及日美的豪華品牌都在奮力追趕,如果奧迪疲軟了,一汽和大眾也都吃不飽。”他説,大眾和奧迪畢竟是一家人,股份轉讓後,德國方面的話語權和對企業的控制權會明顯增大。

  一汽用股份向“摳門”的大眾換技術 ?

  瑞銀此前估測,大眾如準備將所持一汽-大眾股比增至50%(現在預計增持至49%,相差不大),可能將耗資45億歐元。這筆錢相當於2013年大眾集團全球近四成的營業利潤(2013年大眾集團全球營業利潤為117億歐元)。如果一次性現金支付,這對大眾的現金流是巨大的考驗。

  外界估計,大眾會用技術和專利置換一汽的股份,而技術和專利正是一汽目前所欠缺的。一汽-大眾公關總監李鵬程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這將是一場雙贏的合作,經過股比調整,雙方合作的領域會更寬,品質更高,這也是雙方股比調整的初衷和目的。

  一汽集團目前在國內車企中排名第三,但其國際化、全球化程度遠不及排在其後的北汽和長安,和排在第一的上汽更是差距懸殊。近年來,上汽集團的對外合作如火如荼,與博格華納聯合開發DCT雙離合自動變速箱,與通用擴大合作獲得別克君越底盤技術,與通用聯合開發新一代發動機,與通用合資在印度建廠……反觀一汽,對外合作幾乎停滯不前。

  有人認為,這完全是大眾“摳門”所致。大眾在中國體量最大,賺錢最多,但在向中方合作夥伴轉讓技術方面做得最差。豐田向一汽轉讓了皇冠的整車技術;寶馬向華晨轉讓了N20發動機技術;賓士向北汽轉讓了E級車平臺技術;PSA不僅向東風轉讓了整車技術,未來還將和東風共用全新模組化平臺技術。反觀大眾,除了25年前向一汽轉讓奧迪100整車技術外,幾乎“一毛不拔”。

  中國汽車工業諮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一汽技術落後也不全是大眾的問題,技術需要自己去爭取,去努力,而不能一味地靠合作夥伴。

  “近幾年,一汽-大眾效益很好,為母公司賺了不少錢,有了錢,就失去了研發的動力,這也是一汽的自主轎車搞不起來的一個原因。”上述一汽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一汽其實並不缺乏技術支援和幫助,在與豐田、馬自達的合資過程中,一汽獲得了豐田皇冠的不少技術和馬6平臺,這是很多國內自主品牌不敢奢望的。“總是別人喂飯,自己反而不會拿筷子了。”他説。

  在一汽與大眾簽署的延長合作協議中規定,雙方將顯著擴大在華的研發合作,並在未來幾年開拓新的業務,包括替代驅動技術等領域。

  “這可能是一汽最後的機會。”上述一汽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一汽的造車底蘊最為深厚,人才技術也有多年積累,如果能夠整合資源,一汽還有趕超的希望。

  一汽-大眾股比調整的跨界猜想

  為中國高鐵出海“買票”?

  日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德國《世界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特別提到,中方將積極考慮德國大眾汽車提高在一汽-大眾合資企業中股份比例的請求,也希望德國允許資質好的中國企業競標德國的高鐵項目。

  外界據此猜測,此次一汽-大眾股比調整,可能是在為中國高鐵出海“買票”。

  受一汽高管腐敗案“拖累”?

  8月26日,中紀委通報一汽-大眾原副總經理兼銷售公司總經理李武、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副總經理周純,因涉嫌嚴重違法問題被吉林省檢察機關立案調查。此後,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佈消息稱,一汽集團原副總經理安德武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組織調查。

  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汽作為一汽-大眾的控股方,在企業管理上所暴露的問題也可能為對方要求增股留下口實。

  戴姆勒“曲線持股”北京賓士

  

  戴姆勒”曲線持股北京賓士

  2013年11月19日,北汽集團與戴姆勒簽約,戴姆勒以6.25億歐元的價格獲得北汽股份12%的股權;在北京賓士方面,戴姆勒股權從50%下調至49%。

  因為北汽股份持有51%的北京賓士股權,戴姆勒持有北汽股份12%的股權後,被認為間接持有6.1%的北京賓士股權,加上直接持有的49%,相當於共持有55.1%的股權。

  此舉引發了“戴姆勒曲線持股超過50%政策上限”的爭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