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跑贏經濟馬拉松:挖掘內生動力 提高發展耐力

  • 發佈時間:2014-10-20 07:14:5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羅 蘭  責任編輯:姚慧婷

  挖掘內生動力 提高發展耐力

  調整步伐有利經濟跑贏馬拉松(熱點聚焦)

  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1%,與上月持平,説明目前我國製造業總體上延續擴張態勢,經濟仍處於穩定區間。基於當前形勢,有關專家分析,近期貨幣政策不會有顯著變化,依然以穩健為主。未來經濟發展將以提高品質、挖掘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激發改革創新活力為根本。

  1 多項經濟指標呈現亮點

  雖然今年七八月份用電量、貨運量等經濟指標出現波動,但最新發佈的中國製造業PMI數據還是保持了穩定,沒有出現下滑。而其他經濟數據也亮點頻現,顯示出宏觀經濟進一步企穩的態勢。

  業內人士分析,9月PMI 生産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等高於臨界點。其中,生産指數小幅回升至53.6%,説明製造業生産繼續保持平穩增長走勢;新訂單指數繼續處於臨界點以上,表明市場需求擴張態勢尚未改變。

  另據統計,9月份出口同比創19個月新高,進口同比大幅攀升,貿易順差有所收窄;CPI上漲1.6%,為近6年來最低;社會融資總規模達到1.05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8572億元,M2同比增長12.9%。

  除分項指標外,從整體上看,中國經濟的厚度和韌性也在不斷增強。李克強總理指出,隨著總量擴大,尤其是服務業發展迅速,經濟增長的就業容量擴大了,對波動的容忍度也提高了。

  2 守住貨幣閘門促改革增效

  經濟一齣現波動,人們就很恐慌,希望貨幣開閘放水以救急。但專家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並非想像得那麼糟糕,貨幣政策近期不會有顯著變化,依然以穩健為主。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表示,對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內的上下波動不要一驚一乍,有點平常心才能沉住氣。

  有機構分析認為,貨幣政策不能大幅寬鬆,但也不宜過度收緊,因為結構調整過程中,傳統行業存在下行壓力,但新的經濟增長點尚不成熟,貨幣政策必須維持適度,避免經濟出現“硬著陸”,同時通過定向寬鬆,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更多地將信貸資源配置到“三農”、小微企業、現代服務業相關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實現“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目標。

  事實證明,今年以來,中央政府面對經濟下行沒有放鬆銀根,而是通過改革和調整結構,使經濟保持了平穩運作。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7.4%,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3%。1—8月,31個大中城市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70多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多增了10多萬人。

  此外,經濟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上半年,電子商務、流通快遞等新産業、新商業模式迅速增長;新登記註冊服務業企業增幅達70%以上,第三産業增速和比重超過第二産業;民間投資佔固定資産投資比重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高技術産業和先進裝備製造業增長均快於工業整體增長。

  3 高速衝刺不利經濟長跑

  仿佛一列疾馳的列車,中國經濟已高速奔跑了30多年,如今,必須放慢一點腳步進行調整,如果繼續強行衝刺,從長遠看將難以為繼。專家指出,當務之急不是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而是要挖掘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激發改革創新活力,提高經濟增長品質。調整步伐有利經濟跑贏馬拉松。

  全球議程理事會全球經濟平衡專題小組理事、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主任李稻葵認為,過去中國經濟兩個增長引擎是出口和房地産市場,這兩個增長引擎正在逐漸淡出,讓新的增長引擎來替代,而新的增長引擎正在逐漸到位,這恰恰解釋了為什麼中國經濟在減速。他認為目前的減速是暫時性的,換言之,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U形挑戰,如果所有這些改革都能夠成功的話,中國GDP增長率將會比現在有所增加。

  目前,社會上已形成共識:中國經濟要持續發展,轉型升級是方向,深化改革是根本,創新發展是動力。李克強總理表示,中國經濟每一回破繭成蝶,靠的都是創新。創新不單是技術創新,更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

  “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速取決於經濟能有多大活力,取決於政府能激發多大的社會創新激情,取決於政府能鼓勵有天賦的創新者創造出多少將被市場接受的新事物,以及這個社會對一些顛覆性技術的包容度。”美國專家費爾普斯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