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貿易扭負為正 預計全年增4.3%

  • 發佈時間:2014-08-14 11:23:4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近日,海關資訊網(www.haiguan.info)發佈了《2014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形勢綜述及進出口貿易形勢分析報告(半年度報告)》,該報告對我國2014年上半年的進出口貿易及宏觀經濟運作情況進行了盤點,對進出口貿易結構主要特點進行了深入分析。

    該報告指出,2014年,全球經濟及貿易均表現出明顯好轉的趨勢,發達經濟體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新興經濟體普遍經濟放緩。2014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貿易扭負為正,基數效應逐步消退。下半年,在發達經濟體持續向好、促外貿穩增長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和結構性改革紅利繼續釋放等有利因素的支撐下,進出口貿易增速將會有所提高,預計2014年我國進出口增速約4.3%左右,進出口總額將達4.3萬億美元。具體如下:

一、2014年上半年經濟形勢綜述

    (一)世界:世界經濟延續緩慢增長態勢,增長主導逐步由新興經濟體轉變為發達經濟體

  1依靠內生動力發達經濟體復蘇勢頭良好。上半年,以美國、歐盟和日本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經濟數據普遍向好,消費回升、失業率下降和工業增長強勁,都表明瞭發達經濟體以“再工業化”為特徵的産業結構調整取得進展,內生增長動力增強。其中,美國5月失業率回落至6.3%,是2008年9月以來的最低值,日本5月3.4%的CPI增幅創32年最大漲幅,逐漸擺脫通縮困擾,歐盟4月零售銷售指數同比增長3.4%,創下2007年4月以來的最高增速。

  2、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集體進入調整期。新興經濟體受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制約和內部經濟結構問題影響經濟發展陷入困境,不僅體現在經濟增速的普遍放緩,還體現在匯率、國際收支平衡、金融脆弱性、製造業等指標的明顯惡化。其中,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兌美元的名義匯率貶值幅度都在10%以上;俄羅斯採購經理人指數已連續8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下,烏克蘭事件也加大了其經濟減速壓力。

   (二)中國:2014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有升,實體經濟回暖信號明顯

  1、我國經濟增長趨穩,就業、物價、農業和居民收入均呈平穩增長態勢

  2014年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2690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城鎮新增就業人員737萬人,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數量同比增長1.8%,增加了307萬人。6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同比上漲2.3%,同比漲幅比5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全國夏糧總産量13660萬噸,同比增長3.6%;全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5396元,同比名義增長12.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8%。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4959元,同比名義增長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

  2、全國固定資産投資高位放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呈現良好反彈態勢

  2014年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21277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3%),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2014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19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

  3、工業生産穩步增長,用電量、PMI等指標釋放企穩回升信號

  2014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8%,增幅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2014年6月全社會用電量46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9%,較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升,上半年用電量累計達到262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社會用電量的回升主要是受工業回暖的拉升,説明經濟企穩向好的趨勢已經確定;2014年6月中國製造業PMI為51%,比5月上升了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9個百分點,已連續4個月回升,並創下了年內新高。

  4、貨幣和融資雙雙出現反彈

  2014年6月M2同比增長14.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7個百分點,已連續三個月回升,並創下了2013年9月以來的最高增速。社會融資總量近2萬億,比去年同期多9325億元。其中,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1.1萬億元,同比多增2165億元,與5月份8708億元的規模相比大幅擴大,貨幣和融資的回升有助於短期經濟企穩。

  二、2014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主要特點

  (一)2014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貿易呈回暖態勢,貨運量與貿易額走勢基本一致,出口先導指數顯示未來出口相對樂觀

  2014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0209億美元,同比增長1.2%。其中,出口10619億美元,增長0.9%;進口9590億美元,增長1.5%。貿易順差1029億美元。

  2014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貨物量188436萬噸,同比增長6.3%。其中,進口貨物量為118980萬噸,同比增長8.9%;出口貨運量為69456萬噸,同比增長了2.1%。我國進出口貨運量與進出口貿易額的走勢總體基本保持一致,價格波動影響程度在減小。

  (二)貿易方式多元化效果顯著,一般貿易增長平穩,加工貿易小幅下降,邊境小額貿易增長明顯

  2014年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11109.6億美元,增長7.3%,佔同期我國外貿總值的55%,佔比較去年同期提高3.2個百分點。同期,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6387.8億美元,小幅下降1.6%,佔比較去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

  受上年基數效應影響,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快速下降。2014年上半年,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方式進出口2195億美元,下降18%。同期,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進出口203.7億美元,增長16.9%,成為外貿增長新亮點。

  (三)歐盟和日本回升,美國、東盟小幅下降,金磚國家繼續分化,對港跌勢明顯但6月後逐步好轉

  2014年上半年,我國對發達國家進出口回暖。其中,對歐盟進出口總額2914.4億美元,增長11.9%,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了14.9個百分點,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對日進出口1517.3億美元,增長3.4%,較上年同期提升12.8個百分點。對美進出口2564.0億美元,增長5.0%,較上年同期微降0.6個百分點。

  2014年上半年我國對東盟進出口2206.9億美元,增長4.8%,較上年同期下降7.5個百分點。對金磚國家整體呈出口降進口升的格局,南非進、出雙不利拖累其成為唯一進出口持續下降國家。

  2014年上半年大陸對香港進出口1603.5億美元,下降22.4%,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了62.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547.6億美元,下降22.1%,較上年同期下滑了64.7個百分點;進口55.9億美元,下降29.5%。(四)東中西部分化趨勢漸顯,整體佈局持續改善:東部地區外貿負增長,中部地區保持兩位數增長,西部地區發展勢頭迅猛

  2014年上半年東部地區進出口17593.3億美元,下降1.1%,較去年同期減少9.1個百分點,低於全國平均增速2.3個百分點,嚴重拉低外貿整體增長步伐。隨著近年來中西部地區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國內製造業梯度轉移加速,上半年中、西部地區貿易表現活躍,二者進出口占同期全國進出口總值的12.9%,較去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

  2014年上半年進出口額排名前5位的省(市)為廣東、江蘇、上海、北京和浙江,貿易額合計13504.1億美元,佔同期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66.8%,較去年同期69.7%的佔比回落2.8個百分點;上海超過北京位居第3 位。上半年增幅排名前5位的省(市)均為西部省(市),分別為陜西、雲南、貴州、重慶和廣西,寧夏從2013年的榜首位置跌至第6位。超過半數中西部省(市)實現兩位數增長,而東部地區除山東省外,其餘省(市)均為個位數增長,中西部地區外貿發展明顯優於東部地區。(五)機電和高新技術商品進出口均下降,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小幅增長,“兩高一資”商品出口快速增長,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跌,涉及民生的糧農産品進口保持快速增長

  2014年上半年,我國機電和高新技術商品進出口均出現下降。其中,機電商品進出口9994.1億美元,下降1.4%,佔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49.5%。高新技術商品進出口5516.4億美元,下降6.9%,佔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27.3%。 受人民幣貶值和歐美市場消費信心恢復影響,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小幅增長。2014年上半年,7大類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2170.9 億美元,小幅增長3.4%,佔我國出口總值的22.6%。

  國際市場資源類商品供應充足,抑制價格上行,刺激國內企業加大原材料備貨的數量,刺激進口增長。2014年上半年,我國進口的主要大宗商品呈現出量增價跌態勢。其中,天然橡膠、煤及褐煤、鐵礦砂和銅礦砂進口量保持增長,平均價格呈下跌態勢。其中,鐵礦砂和天然橡膠進口量同比均超過10%,進口均價下跌超過11%。國內需求旺盛、國際價格處於低位、關稅下調,以及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促進農産品和糧食等消費品進口保持快速增長。2014年上半年,我國進口農産品7686.3萬噸,增長26%。其中,進口糧食4947.3萬噸,快速增長31.8%。

  三、2014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及走勢預判

  (一)主要有利因素

  1、全球經貿形勢整體好轉,外需環境尤其是發達市場或將改善。

  7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3.6%,世貿組織(WTO)預計2014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全面溫和增長,上調全球貿易預期增速由4.5%至4.7%。外需環境的改善或將助推下半年我國進出口貿易進一步回升。

  2、宏觀經濟企穩、政策效應擴大,為增速回升提供有力支撐。我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微刺激”和定向寬鬆政策取得成效,國家部委、地方省市對外貿穩增長政策的積極落實形成了提振外貿的合力,對下半年進出口增速的回升起到有利的促進作用。

  3、國內國外自貿區雙面加力,對外開放繼續升級。上半年,我國與已簽協議的自貿合作國家(地區)實現進出口額1915.5億美元,增長8.1%,較整體高出6.9個百分點。其中,與紐西蘭貿易額80.4億美元,增速達39.9%。此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累計實現進出口額3708.4億元,同比增長10.9%,較同期上海全市進出口總體增速快4.9個百分點。區域性與跨區域性的雙邊和多邊合作為我國外貿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4、下半年或將出現成本下降的短期利好

  下半年決定我國出口競爭力的綜合成本漲幅有望放緩,進而推動出口增長。首先,受國際供需格局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其次,截至6月30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6.1528元/美元,較年初貶值538個基點,人民幣貶值有利於降低出口的匯率成本。

  (二)主要不利因素

  1、發達經濟體邊際貢獻減弱,新興經濟體進入調整期。發達經濟體復蘇動力普遍增強,但多大程度轉化為我國出口增長仍存在不確定性。發達國家製造業回流以及其他新興國家對我國産品的替代性導致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對我國出口的拉動作用減弱。

  2、傳統競爭優勢削弱,全球産業鏈參與份額面臨産業轉移風險。我國傳統産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産品,加快向東南亞等周邊國家産業轉移。

  3、貿易摩擦升溫加大下半年我國外貿增長難度。我國已連續18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8年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

  4、地緣政治風險將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産生干擾。全球經濟整體趨穩的同時,地緣政治風險不斷擴大,成為影響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因素。

  (三)2014年下半年進出口走勢研判,預測全年增速4.3%左右

  基於2010年1月-2014年6月我國進出口貿易月度數據,利用Holter-Winter季節乘積模型對2014年下半年我國進出口貿易進行預測,結果顯示:2014年下半年我國進出口貿易額約為2.31萬億美元,增速為6.9%左右;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約為4.33萬億美元,增速為4.3%左右。

  四、新形勢下我國進出口貿易發展建議

  (一)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大改革落實力度。

  政府要加快轉變職能,減少審批、清理亂收費,高度重視製造業的發展環境,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

  (二)加快推進對外自貿區談判和國內自貿區建設。

  加快中韓、海灣合作委員會、澳大利亞和挪威的自貿談判,以及中日韓自貿區和《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係》(RCEP)協定談判,增強我國區域性和跨區域貿易合作體系。

  (三)加快産業區域轉移,優化生産力佈局。

  在東部成本高企、中西部就業不足的形勢下,應引導東部産業向中西部有序轉移,實現區域梯度、聯動、協調發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不斷擴大中西部外貿規模,在區域轉移中實現産業升級,而不是簡單的空間轉移,進而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四)建立重點商品進出口監控預警體系,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鼓勵企業進一步提升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的製造水準和科技含量,提升産業鏈附加值;對“兩高一資”商品儘快落實淘汰落後産能政策,加快聯合重組,提高産業集中度;強化市場對價格的決定作用,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海通研究院全體分析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