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制度創新引領 上海自貿區“花兒別樣紅”
- 發佈時間:2014-10-08 17:16:4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斌
新外貿增速兩位數,黃金“國際板”上線,新設企業1.2萬家:上海自貿區成立一週年成績單喜人,背後是四大制度創新突破堅冰: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已經建立,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平穩運作,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基本確立,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導向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基本形成。
深入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投資管理制度開放透明
“負面清單”曾經是上海自貿區成立時的一大新名詞,到現在,“負面清單”已經是上海乃至全國不少領域監管中的高頻詞。2014版負面清單從2013版的190條減少到139條,國務院批准新一輪31項擴大開放措施,這些都將自貿區的開放再度推向了縱深。
美國微軟作為自貿區內第一批“吃螃蟹”的外商,切實感受到自貿區的服務效能。微軟Xbox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謝恩偉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與中方合資推進在自貿區的Xbox內地業務,比我們在任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籌備效率都要高,可以説,在上海自貿區,我們實現了微軟的‘最快項目’”。
深化貿易監管制度創新 貿易便利化水準提高
1-8月,上海自貿區內累計進出口額為815.1億美元,同比增長11%,增速比全國和上海市分別快了8.7和4.7個百分點,在外貿走勢疲軟的2014年裏,自貿區給出的兩位數增長顯得更為突出。
外貿逆勢增長的背後,是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先進區、後報關”等政策的驅動。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介紹,在多重政策的促動下,物流倉儲成本據企業測算平均降低10%;平均通關時間縮短3-4天;在新增企業中,一半以上是貿易和物流企業。
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説,自貿試驗區成立一年以來,海關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把可複製可推廣作為基本要求,圍繞自貿試驗區建設過程中不斷涌現出的新型貿易業態及其對海關管理提出的變革需求,出臺了23項改革措施,對於營造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起到了促進作用。
從事標準研發的外資企業美藥典公司中華區高級副總裁胡江濱説,通關變快、成本降低是自己最大的感受。“以前一瓶化學試劑從海外機場到上海的實驗桌至少需要兩周時間,現在只需要5個工作日,研發樣品的進口成本節約了25%。”
深化金融制度創新 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自貿區交出的金融“成績單”一樣靚麗:87家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機構入駐自貿區,1-8月,自貿區新增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1563億元,人民幣境外借款發生174.3億元,10家中資銀行開立了4110家自由貿易賬戶。黃金“國際板”正式掛牌,原油期貨、“滬港通”等有望在年底前推出。
讓企業省下真金白銀,是上海自貿區“金改”紅利最直觀的體現。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剛剛獲得今年以來的第四筆境外融資。上港集團董事長陳戌源告訴記者,通過上海自貿區的人民幣境外借款業務,上港集團在境外融資超過100億元。“經測算,境外融資的綜合成本約4.91%,比國內的基準利率低100多個基點。
工商銀行上海自貿試驗區分行行長周宏舉例説,當自貿區內企業有貿易融資需求時,通過自貿區分行對區內企業進行信用增級,工行新加坡分行、阿姆斯特丹分行等多家海外分行為企業提供了融資,這種類似于“內保外貸”的方式將企業融資成本降低10%-20%。
創新政府管理方式 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放開事前審核,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將監管重心從原本的資質審批轉移到日常的監管,這樣政府管理理念創新,在自貿區認證認可監管、信用管理等方面“全面開花”。
依託上海市公共信用資訊服務平臺,自貿區探索開展事前誠信承諾、事中評估分類、事後聯動獎懲的信用管理模式,建立了企業年報公示和經營異常名錄製度,首批1467家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已經公佈。
以認證認可方面為例,上海市品質技術監督局副局長沈偉民介紹,從今年6月1日起,自貿區內除一定領域外的檢驗檢測機構開始實行資質認定審批實施告知承諾制,承諾符合相關規定條件、註冊在自貿區的檢測機構當場得出審批決定,原本需要1-2個月的審批流程,在5個工作日左右即可完成。
同時,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記者從上海市品質技術監督局自貿區分局在作出准予行政審批的決定後2個月內,對被審批單位的承諾內容是否屬實進行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責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將撤銷審批決定。此舉將“倒逼”檢測機構必須持續符合所承諾的條件,規範其檢測行為,這也是督促檢測機構落實主體責任的一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