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簡政放權560天:總理的承諾與督辦

  • 發佈時間:2014-09-28 16:11:11  來源:新華網  作者:李春 孫炎 萬方  責任編輯:王斌

  

  重慶渝中區建設和交通委員會行政服務窗口,企業代表黃娟(右)在辦理審批手續。新華社記者李健攝

  新一屆政府履職560天以來,簡政放權節奏加快,“放權”與“監管”協同推進。

  李克強總理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視作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觀調控的“當頭炮”——10多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兩次電話會議中央地方總動員,7個批次快速推進,632項行政審批事項密集取消和下放。

  新一屆政府用560天的時間近乎兌現簡政放權五年計劃目標。

  總理的承諾與決心

  2013年3月,李克強總理履職伊始表示,本屆政府至少要取消和下放其中的1/3,即570余項,“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社會可以做好的,就交給社會。政府管住、管好它應該管的事”。

  這是一個大國總理對公眾的莊嚴承諾。

  新一屆政府成立之初,國務院各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共1700余項。新一輪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在前面10年審改已經取消下放2000多項的基礎上進行,一開始就進了改革深水區,越向縱深挺進,越要啃“硬骨頭”、驅“攔路虎”。

  簡政放權工作隨即全面推開,2013年分三批取消和下放183項行政審批事項——4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取消和下放71項行政審批事項;5月6日再取消和下放62項行政審批事項;7月22日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

  一年後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進一步簡政放權是“政府的自我革命”,2014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並將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清單之外一律不得實施審批。

  簡政放權的要義浮現——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政府在逐步向審批事項的“負面清單”管理邁進。

  一年多以來,李克強總理始終在簡政放權的“前線”督戰——親赴基層政務大廳、“三顧”地方工商局,調研簡政放權在中間環節是否暢通、放管是否到位,叮囑各部門不僅要從“最先一公里”做起,還要打通中間環節和“最後一公里”,要防止各環節截留改革紅利;多次主持召開企業座談會,還專門邀請新拿到市場“入場券”的創業者們走進中南海,聽取“市場主體”的聲音,下決心打掉前進路上一個個“障礙欄”,決不讓企業被各種不合理的制度規定捆住手腳,走不動,行不遠。

  面對“放大不放小”、“上放下不放”等實踐中遇到的“硬骨頭”、“攔路虎”,李克強總理在8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提出,在政府角色轉變的過程中,要重點解決“會批不會管”,“對審批迷戀、對監管迷茫”等問題。

  “開弓沒有回頭箭”,李克強總理“痛下決心”推行的“自我割肉”似的革命,不會因為前進道路上的任何“阻塞”而停止前進。

  這番“刮骨”,更是辯證的“刮骨”,一邊減——減少職能職責、減少機構編制、減少管理環節和層級;一邊加——加強監管,強化責任,建立規範。放與管結合,彰顯出社會共治與政府善治的思維光芒。

  部委與地方的縱橫聯動

  上下接力,縱橫聯動,本輪簡政放權呈現出全面性、協調性、持續性的新亮點。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共識高度凝聚,“壯士斷腕”的自我革命決心環環傳遞,“摸底核實、取消下放、嚴控新增、規範優化”的科學戰術愈發明晰,每一“槍”緊緊圍繞市場期盼、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關鍵環節打響,力求穩、準、狠。

  向“上”看,本屆政府成立以來,國務院各部門已取消和下放了632項行政審批事項。

  作為直接激發市場活力的前陣,工商總局牽頭的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成為急先鋒。今年3月以來,實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放寬註冊資本登記條件、簡化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手續、將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度報告公示制度等系列舉措接踵落地。今年以來,我國新登記註冊企業同比增長61%,出現“井噴式”增長,帶動1000萬人以上就業。

  為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在取消和下放投資項目核準方面,發改委2013年修訂投資項目目錄,取消、下放和轉移49項核準許可權,需報中央管理層面核準的項目數量減少約60%,並於今年再次提前修訂核準目錄。

  從人社部減少資質資格許可認定和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到財政部減少、整合財政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從稅務總局推行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到農業部開展行政審批服務標準化試點;從質檢總局、公安部車檢新政“脫鉤利益”,到環保部加強、完善生態環保等事中事後監管……簡政放權進度不斷加快,力度不斷加大,深度不斷加強。

  往“下”看,地方政府充分發揮了與百姓更為貼近的優勢,“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舉措大膽、精細,為政府管理方式創新積累了大量新鮮經驗。

  浙江省推出行政權力清單、企業投資審核清單、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政務服務網“三張清單一張網”,成為“將政府的權與錢裝在透明籠子裏”的典範。省、市、縣三級政府開“政務淘寶”,網上審批,全程線上,探索治理績效最優化。

  廣東也用“三單”——投資項目準入負面清單、審批標準化清單、監管清單,來管理企業投資項目,並從今年5月起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省級收入部分,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20億元以上。

  從天津首個清理完畢非行政許可,到上海首個發佈價格(收費)管理權力清單;從江蘇“三個一、兩個四”組合拳,到深圳、珠海依託特區立法權對工商登記制度進行重構;從北京中關村改革檢驗檢疫監管,到上海自貿區“稅收一網通”、企業標準備案制度改革等先行先試;從遼寧首問首辦責任制,到河南便民辦稅、為民服務12項舉措……簡政放權的廣度不斷擴大,創造性做法蓬勃涌現。

  上下統籌、縱橫擴展、兼備勇氣和智慧的“刮骨療痛”,既為企業先期建設和經營爭取了時間、降低了成本,促進了市場自主調節、公平競爭,也為政府現代治理打造了創新高地。

   督辦的創新與效力

  簡政放權是新一屆政府莊嚴的承諾,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容不得走過場,容不得落入數字遊戲的“圈套”,容不得“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

  為確保各項已出臺政策的落實推進,今年6月國務院啟動全面大督查,並在自查和實地督查基礎上引入第三方評估。新一屆政府決心用動真格的督查,挖掘出阻礙政策落實的“推諉扯皮、拖延應付”等庸政、懶政行為。

  過去對政府工作的評價,對政策落實情況的檢查,一般通過政府部門的自我檢查、自我評價,或上級部門對下級檢查,“政府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缺乏第三方評價。

  此次國務院特別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行政學院、全國工商聯、中科院等4個部門對簡政放權、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棚戶區改造、扶貧開發、農村飲水安全等改革、發展、民生政策落實情況開展第三方評估。

  與前期的國務院督查組分成8個組分赴部委、地方“橫向”督查19項政策相比,第三方評估採取縱向的方式,除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承擔兩項之外,其餘3個部門各承擔一項內容,分赴不同的部委和地區調研評估,工作方式主要是召開座談會、訪談、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與會人員涉及不同領域或行業,力求聽到各個階層的呼聲和評價。

  多位專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由各部委或地方政府自身進行評估,往往會因為“自己評估自己”而多有部門本位,甚至不免擇輕避重,曲為週旋。引入第三方評估,就是要發現一些“政府內部監督碰觸不到、不敢公開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建議。

  今年8月2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聽了4家機構的第三方評估彙報,在場的很多部門領導感到,“聽到了平常聽不到的情況,看到了平常看不到的問題。”

  第三方評估作為此次國務院全面督查的創新之舉,區別於由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進行的評估,形成了一種客觀公正、科學有效的外部制衡機制。

  而在此次第三方評估之前,各地方、部門已于6月份完成自查,國務院6月底派出的8個督察組也已經向國務院反饋督查情況。

  8個督察組共100余人,分別對27個中央部委及16個地方省市展開了為期10天的督查,規模空前,規格“史無前例”。此次全面督察以“發現問題”為核心,力圖打通國務院決策政策落實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力破“中梗阻”,確保兌現新一屆政府“説到做到、不放空炮”的承諾。

  在6月25日之前,受督查部委和省市要求先認真深入開展自查,直面問題,搜尋癥結,並形成自查報告遞交督查組。督查組在審閱自查報告的基礎上,進駐相關部委和省市進行實地督查。

  拉網式全面督察不僅樹立了新一屆政府“言必信、行必果”施政新風,更邁出了推進政府治理方式改革、打造現代政府的重要一步。

  國家統計局最近在河北、遼寧、浙江和甘肅四個省所做的調查顯示,在感受到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影響的企業中,對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表示“滿意”、“基本滿意”的分別達到39%和42.6%,這兩個合計達到81.6%。

  不難看出,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向縱深挺進的路徑已逐漸明晰,簡政放權正步入從量到質、從經濟領域到社會領域、從“降低門檻”到觸及壟斷性資源配置權利的“深水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