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自貿區資本市場創新發展 加快設國際金融交易平臺

  • 發佈時間:2014-09-26 09:44: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在上海自貿區掛牌運營一週年之際,有幾件事值得銘記:上海公佈首份企業經營異常名錄;上港集團在上海自貿區完成四筆境外融資,僅利息就節省兩億元;上海自貿區一系列成熟經驗和措施開始複製推廣。

  從上述事件可以看出,上海自貿區建設已經從制度設計的宏觀層面,發展到了企業享受實惠的微觀層面。上海自貿區在掛牌成立之初提出的用一年多時間形成可複製推廣模式的承諾開始兌現,自貿區改革創新經驗將惠及全國。此外,資本市場創新發展舉措將陸續推出。這背後是上海自貿區在一年的時間裏從上層制度框架設計到中層細則出臺再到落地實施的一系列改革創新。在這樣的改革創新勢頭之下,“自貿區有大未來”。

  區內企業得到實惠

  9月中旬,來自三家境外銀行總計25.5億元人民幣的貸款到賬。這是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港集團)今年以來獲得的第四筆境外融資。此前,上港集團分別在今年2月、4月、6月,做了三筆境外人民幣業務,四筆融資總計179.6億元人民幣。包括各種稅費在內,四筆融資總的資金綜合成本只有4.91%,企業僅利息這一塊就可省下近兩億元。上港集團董事長陳戌源説:“這是我們企業真真切切從自貿試驗中獲得的改革紅利。”

  今年2月,上海自貿區擴大跨境人民幣使用細則出臺。其中明確規定,區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從境外借用人民幣資金,應用於國家宏觀調控方向相符的領域。這項金融制度的創新安排,打破了內地企業不得在境外融資的禁區,擴大了企業資本運作的視野。細則出臺不久,上港集團第一時間向央行上海總部和外匯管理部門申請自貿區第一筆境外融資業務。據上港集團方面介紹,過去國內企業只能在境內融資,銀行貸款、發行公司債等形式的融資成本始終居高不下,上港集團在市場資金緊張時,資金成本也要達到6%左右;而境外融資人民幣,融資渠道幾何級擴大,往往一次融資招標書下發後,有十幾家甚至幾十家境內外金融機構前來應標,議價空間更大,財務成本自然更低。

  上港集團的上述境外融資案例成為企業享受自貿區改革創新紅利的實例。另據透露,上港集團目前正在與外管局等單位溝通,準備探索境外發行人民幣和外幣債券等創新融資方式的可行性。

  上海自貿區改革創新更細化、深化還表現在監管創新上。近日,上海工商局網站推出一個名為“自貿試驗區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的欄目。區內1467家“異常”企業的名稱、註冊號、法定代表人、經營場所以及被載入異常名錄的時間、原因等清晰顯示。這是上海日前公佈的首份企業經營異常名錄。據介紹,未按規定在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送上一年度報告並通過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等4類情況將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一旦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而企業又未能在3年內按規履行公示義務,將進一步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並公示。等待這些企業的,將是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銀行信貸等多方面的限制或禁入。

  在上海自貿區一週歲之際,開始以監管創新、獎優懲劣的方式提升自貿區區內企業的品質,以期推動自貿區的進一步發展。

  改革創新細化深化

  上海自貿區一年來的發展是從搭建系統性框架到在框架指引下頒布細則、加以落實,再到實踐中發現新情況、新問題反過來調整細則政策甚至系統性框架然後再細化落實的迴圈過程,這一迴圈過程就是上海自貿區不斷改革創新的過程。

  去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發佈,確定了上海自貿區的基本框架。隨後,相關部門促進支援自貿區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出臺。自貿區體系性、框架性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框架得以成型。

  同時,上海以及上海自貿區層面的各類政策措施及具體實施辦法開始逐步配套完善。去年9月,上海市發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辦法》。隨後,自貿區2013版負面清單發佈,並在今年進行了大幅“瘦身”,推出2014版負面清單。今年8月1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開始實施。上海自貿區具體的改革創新舉措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宏觀體系的搭建和中觀政策出臺的同時,是相關具體措施的落實。在一年來的發展中,自貿區在投資開放、通關便利化、企業註冊簡化等領域措施頗多。近期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如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等僅是其中一部分。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上海自貿區成立一年來主要有四大亮點:一是縮減負面清單,在這個名單之外,法無禁止即可為,增強了行政的公開透明度,因而負面清單被稱作是推動改革效果最明顯的東西;二是規範工商登記,上海自貿區的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採取註冊資本認繳制、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和統一營業執照樣式,使得工商註冊更加便利,降低了企業設立的資金成本;三是單一窗口建設,目前上海自貿區已初步形成在單一窗口平臺上的保稅業務模組方案,這是改革創新由局部的點走向面的典型;四是吸引跨境電商,代表性案例是自貿區管委會和上海市資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與美國亞馬遜公司簽署關於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合作的備忘錄,標誌著亞馬遜落戶自貿區。

  大力推廣成功經驗

  上海自貿區將滿周歲之際也意味著自貿區改革創新的成功經驗將逐步複製推廣。早在自貿區成立之初,就提出上海自貿區將用一年多的時間推出一系列可複製推廣的經驗。

  今年7月,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表示,海關總署正研究按照可複製、可推廣的原則,將上海自貿區所實施的便利通關各項措施在全國有條件的地方進行推廣,首先是在全國各地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推廣。據悉,這一推廣工作已經在9月初開始實施。

  9月24日,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宣佈,經過國家質檢總局評估同意,在上海自貿區率先出臺實施的23項創新制度中,已有檢驗檢疫通關無紙化、檢驗檢疫分線監管機制等8項具備複製推廣條件,已經或即將在全國更多特殊監管區“開花結果”。此外,上海自貿區試驗實施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等也已經在全國多個地區、多個行業進行推廣實施。

  自貿區成功經驗的複製推廣已經惠及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多地企業、居民享受了自貿區外貿便利化等多種優惠政策。全國各地對自貿區政策紅利溢出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甚至出現了自貿區“擴圍”、全面複製推廣上海自貿區經驗的聲音。對此,有專家指出自貿區盲目“擴圍”存在隱患,容易出現自貿區過快擴張,各地搶佔資源的情況,這將與自貿區探索制度創新的初始路線設定背道而馳。宋清輝也認為,目前上海自貿區本身還處於起步階段,還未能夠形成輻射效應和集聚作用,現在談自貿區“擴圍”為時尚早,而更應關注上海自貿區成功經驗的複製推廣。

  9月15日,上海發佈《關於本市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重點提出促進資本市場在自貿試驗區進一步開放、加快在自貿試驗區設立面向國際的金融交易平臺等一系列內容。

  此外,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將在自貿區建設石油天然氣、鐵礦石、棉花、液體化工品、白銀、大宗商品、有色金屬等8個國際交易平臺。其他領域的資本市場創新發展舉措也將陸續推出。未來,上海自貿區相關試點形成成熟經驗後複製推廣的紅利將非常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