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外貿面臨困境 專家稱放棄出口等於自廢武功

  • 發佈時間:2014-09-13 07: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啟安

  海關總署的數據表明,今年前8個月中國的進出口形勢回暖,“雙降”的局面得到了扭轉,但這是短暫的回暖,還是根本的趨勢改變?包括企業界人士和學界專家都存在分歧,對於中國外貿的發展前景,各界都寄希望於轉型。

  在很多學者看來,外貿出口不僅僅是創造貿易順差,更重要的是出口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體系中良性迴圈的一個部分,出口的下滑會危及整個經濟健康,甚至是社會穩定。

  “中國花了30多年才成就‘中國製造’的江湖地位,才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國、第一貿易國,如果我們放棄出口,‘自廢武功’只在一朝一夕。”商務部專家梅新育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外貿出口轉型雖然面臨種種困難,但也已經取得了不少成績,要從更長遠的角度、更高的層面看待轉型的艱辛與困難。

   數據謎團

  9月8日海關總署公佈了1至8月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0.6%。其中,出口9.1萬億元,增長2.1%;進口7.9萬億元,下降1.1%;貿易順差1.2萬億元,擴大28.7%。

  單從數據看,目前中國出口已經走出了低谷,開始回暖,但很多外貿業內人士和專家對這種形勢的延續性持保留態度。

  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認為,中國外貿的整體形勢依然不容樂觀,目前回暖主要是由於當前處於傳統旺季,而且之前市場處於低谷期,基數較小,此次回暖並非是真正的觸底反彈。

  實際上,7月份出口創17個月新高,達到14.5%的消息發佈後,就有專家指出漂亮的數據具有偶然性,下半年難以持續。而在之前的1月至4月,中國外貿出現了罕見的進口、出口“雙下降”。5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支援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下文稱國辦發19號文),迅速扭轉了“雙下降”趨勢。

  但在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看來,現在分析外貿形勢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數據是否真實可信,他認為,數據增長的背後不排除有熱錢涌入的因素,“尤其是出口的數據那麼多,進口的數據那麼低,也不匹配。現在出口企業很困難,但出口的數據卻非常好,這裡面有什麼問題?”

  據了解,2012年和2013年分別出現過出口數據與出口目的國或地區相關數據不匹配的現象,尤其是2013年1月至4月大陸出口香港的數據被認為是造假,引起業內的警覺。

  不過對於2013年的數據真實性懷疑也讓部分專家認為,正是由於採用了誇大的基數,使得中國2014年的進出口數據低於實際情況。“在今年出現‘雙下降’期間,我們在企業調研得出的結論是出口並不差。”

  “內憂外患”

  中國的出口與世界息息相關,中國出口的範圍廣,既有發達經濟體,也有新興市場經濟體,業內人士認為,8月份的進出口數據得益於發達經濟體的復蘇。不過,對於很多業內人士來説,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表現堪憂,將是對中國外貿的一個考驗。與此同時,中國出口企業在國內面臨勞動力成本、資源、環保等多重壓力。

  在“內憂”中,給企業帶來最直觀壓力的是勞動力成本。廣西南寧的一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的工廠在南寧郊區,招收本地的工人,按照新勞動合同法,企業必須給工人買保險,“但很多工人自己不願意上保險,為了規避風險,我們只能替他們繳納保險,這一塊就帶來了不少負擔。”

  而更多企業主表達的是招工難的問題,且面臨不斷上漲的工人工資,廣西另一家出口企業的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工人的工資已經佔到企業利潤的30%,如果銷量上不去,企業就面臨困難。”

  在很多專家看來,過去中國製造業獨具吸引力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而東南亞、印度等地區和國家的人口優勢和低成本優勢正在顯現。

  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機構統計,從2000年到2013年,中國工資平均每年增長11.4%。本世紀初,中國工人的工資只有墨西哥工人的30.2%,而2013年,中國工人的月工資已經比墨西哥工人高出50.5%,比越南工人高出168%。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在規劃實施的5年內,中國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絕大多數地區最低工資標准將達到當地城鎮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40%以上。專家分析,在此期間農民工工資實際增速不會低於13%。

  另據媒體指出,就全球範圍而言,工人工資的迅速增長,可能影響中國製造業的魅力,2000年,40%的耐克運動鞋由中國製造,13%由越南製造,而到2013年,中國製造只佔30%,而越南製造的則增加到42%。

  記者了解到,相比紡織品、代工産品的超低利潤,中國的部分汽車、機電産品無論在附加值,還是在品質方面都有較明顯的優勢,但這兩類産品主要的出口市場在新興市場地區,如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等地區。目前新興市場國家的GDP、貿易量、投資額分別佔到全球的50%、50%、65%。

  但在發達經濟體復蘇的同時,新興經濟體的起色並不明顯,9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在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演講時表示,在過去18個月中,新興經濟體有90%經濟增長都在減速。

  作為對俄貿易的重鎮,黑龍江今年上半年的外貿狀況受到俄羅斯經濟的影響明顯,據哈爾濱海關的統計,今年上半年,黑龍江省進出口總值978.9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23.2%。其中,出口341.4億元,下降39%,低於同期全國出口增速37.8個百分點;進口637.5億元,下降10.9%,低於同期全國進口增速10.3個百分點。

  據IMF今年年初的預測,未來五年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將從4.6%降至4.3%,下一個五年將從4.3%下降至3.2%,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形勢長期是往下走的趨勢。“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對中國的汽車、機電産品出口是很不利的。”

  據了解,2013年中國的裝備工業佔到全球的三分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過去10年新興市場國家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投資。一旦上述國家和地區經濟長期疲軟,投資減少,項目開工率不足,將直接影響中國裝備工業的出口。

  轉型之痛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高於其他類型企業,前8個月,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7.78萬億元,增長1.1%,佔外貿總值的45.8%。此外,相對機電産品出口有所下降,7大類勞動密集型産品合計出口1.93萬億元,增長4.3%,佔出口總值的21.2%。

  部分受訪的專家認為,上述數據從側面説明中國的外貿轉型還沒有成功,因為依然是低附加值産品在唱主角。

  張燕生指出,中國過去35年的出口結構、出口方式、出口的地區,都難以再持續,需要打造品牌、品質、服務,但中國外貿轉型面臨五缺,即缺技術、缺人才、缺融資、缺轉型的能力和經驗、缺渠道,“五缺的問題不解決,出口的形勢就難以扭轉。”

  受訪的人士均認為,中國出口的出路主要是需要進行産業升級,提高産品附加值,增強創新性,與其他國家形成差異化競爭。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高,通過價格優勢吸引消費者的時代已經一去難返,新興市場的興起對中國産生了極大衝擊,中國外貿企業亟需轉變發展路線,將精力從價格、産量方面轉移至品質、技術含量方面。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出口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的定位應有所下滑,將更多精力放于內需上。” 白朋鳴表示,“中國之前的每人平均收入水準較低,經濟發展對出口有較大依賴。但如今中國的年每人平均水準已近2萬元,內需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中國經濟需要弱化對出口和投資的鼓勵,而增強對內需的重視。”

  不過,在商務部經濟合作研究所研究員梅新育看來,中國的外貿出口轉型實際上已經取得了超預期的成績。

  “數據顯示傳統出口産品的復蘇較好,看似還是以前的産品,但其內涵已經發生了改變。”梅新育對記者表示,中國製造從OEM向ODM轉型已經見到了成效,附加值也提高了一大截,“對整個産業轉型來説,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的確,記者在廣西採訪期間了解到,不少從事普通製造業的企業在面臨生産成本上升、外貿環境惡化的情況下,完成了從OEM向ODM的轉型,保持了盈利。廣西三環企業集團總經理梁豫峰告訴記者,他們有自己的研發設計團隊,該企業設計、生産的日用陶瓷産品既貼其他品牌,也用自己的品牌,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