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入市國債期貨有望“破局”
- 發佈時間:2014-09-08 08:00:00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王斌
5年期國債期貨的推出,填補了我國場內利率衍生品的空白,為中期國債提供了重要的定價參考和利率風險管理工具,也讓收益率曲線開始展現獨有的風姿。專家認為,當前,如何讓國債最大持有者銀行等機構入市,如何加速推出其他國債期貨品種,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問題應提上議程。
一年前的今天,國債期貨在位於上海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重啟。這次重啟備受矚目,因為市場付出了18年的高昂代價才走出1995年“3·27”事件的陰影;面對新的更加複雜的內外部市場環境,重新上路的國債期貨不負眾望。
就在昨天,國債期貨持倉量突破一萬手,持倉量是期貨市場特有的統計指標,真實反映著市場的量能和交易活力。
5年期國債期貨的推出,填補了我國場內利率衍生品的空白,為中期國債提供了重要的定價參考和利率風險管理工具,也讓收益率曲線開始展現獨有的風姿。專家認為,當前,如何讓國債最大持有者銀行等機構入市,如何加速推出其他國債期貨品種,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問題應提上議程。
銀行焦急等待,何時才能入市
“國債期貨上市一年,表現成熟和平穩,流動性水準和交易規模超出預期。”上海中期期貨副總經理蔡洛益如是説。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8月31日,國債期貨總成交651248手,日均成交2725手,日均持倉5310手。回望歷史,美國首個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初期日均成交100手,日均持倉900手。對比可見,5年期國債期貨相當給力。
機構投資者為主是一個成熟資本市場的重要標誌。
主力合約成交、持倉分別佔比90.73%和86.64%,起步之初的國債期貨就與國際成熟市場對標。
然而,國債持量近70%的銀行遲遲沒能入市卻頗受詬病。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銀行未能入局承受著巨大壓力。據估算,市場利率每上升一個百分點,現有國債市值潛在損失大約3000億元。
銀行入市可能在明年破局,近期中金所專門組織了針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國債期貨培訓。中金所也表示,推動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將是下一階段工作重點。
圍繞國債期貨,文章越做越大
上市僅僅一年,圍繞國債期貨的文章正在不斷做大。
現實中,銀行和保險等大型金融機構的資産和負債存在天然的久期錯配。5年期國債期貨推出以後,可以利用其來實現久期管理,無需在現貨市場中進行實物債券的買賣。
此外,基於國債期貨帶來的豐富交易策略,金融機構也可開發更為多樣性的理財産品。
比如,商業銀行可開發基於國債期貨期現套利等的理財産品,改變以往固定收益類産品形式單一、投資結構同質化的問題。基金公司則可開發掛鉤國債期貨的相關基金産品,以國泰上證5年期國債ETF為例,該産品以5年期國債期貨可交割國債為跟蹤標的。
10年期條件成熟,盼早日推出
5年期國債期貨的推出填補了我國場內利率衍生品的空白。但必須看到,5年期品種還不能覆蓋收益率曲線短端和長端的關鍵期限,國債期貨産品線服務收益率曲線的功能還遠未發揮。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認為,必須儘快推出其餘期限國債期貨品種,健全反映市場供求的國債收益率曲線,這也是我國金融改革的當務之急。
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一國利率市場的風向標。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各期限國債期貨品種中,美國、德國、英國的10年期國債期貨交易最為活躍,以美國的10年期國債期貨為例,其2013年成交量為32億手,為全球國債期貨成交量排名第一的産品。
從我國市場看,10年期國債現貨規模較大、流動性較好,是債券利率避險需求最強的品種。今年6月底,我國剩餘期限在6.5至10年的國債存量為1.2萬億元,規模較大。同時,長期國債成交活躍、流動性好。2013年7月至今年6月,6.5至10年期國債日均成交量約45億元。
綜合分析,10年期品種上市條件已經成熟。因此,市場建議,當前應儘快推出10年期國債期貨,為收益率曲線長端的編制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