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發改委:反壟斷調查一視同仁 有企業明知故犯

  • 發佈時間:2014-09-02 15:25:14  來源:中國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一位反壟斷執法機構的高級官員稱,中國的反壟斷調查不是保護國內企業利益的工具。

  國內企業和國外公司都應該審視自己的經營行為是否符合中國《反壟斷法》的規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

  “有些經營者沒有因為這部法律的實施調整自己的經營行為,”許昆林説,“也有些經營者明知其經營行為涉嫌違法,而心存僥倖。”

  近來發改委因為一系列反壟斷調查案件而備受關注,一些知名外資企業涉案反壟斷調查,包括美國晶片製造商高通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奧迪公司。

  另外一家反壟斷執法機構,國家工商總局,週一要求微軟公司就其綜合情況以及企業反映的關於作業系統和辦公軟體的相關資訊在20天內做出書面説明。

  許昆林説,去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傳遞出去的一個資訊是:中國將更加重視市場競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作為這項工作的牽頭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加大反壟斷執法力度。”

  目前發改委調查處理的案件多數是源於舉報。對於不同企業的處罰輕重有所區別,主要是考慮了企業違法行為嚴重程度、整改和配合調查情況等因素。

  近期部分涉及反壟斷調查的汽車企業為維護企業聲譽的角度出發,主動降低産品價格,許昆林説,“對這種行為,我們是鼓勵的。”

  反壟斷調查也波及了很多國內企業,比如茅臺和五糧液去年因實施價格壟斷被罰。去年八月,六家嬰幼兒奶粉因企業縱向價格壟斷協議被處罰。許昆林説,相關企業先後對奶粉降價5—20%,一年讓利消費者約24億元。在奶粉案中,處罰最重的是國內企業合生元,免除處罰的有國內企業,也有外資企業。

  “我相信,隨著執法時間的延長,執法案例的增多,執法的公平公正會得到更好的詮釋,”許昆林説,“發改委將繼續不斷完善執法透明和規範的相關機制,也歡迎被調查對象和社會各方面的監督。”

  他補充説,在反壟斷執法過程中,發改委始終依法保障當事人進行陳述申辯、聽證和尋求司法救濟的權力。例如,在上月的汽車零部件價格壟斷案中,住友提出了書面陳述申辯意見,發改委依法予以採納,對住友的罰款由告知書的3.4272億元調減到決定書的2.904億元。

  對外經貿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黃勇稱,外國公司在應對反壟斷問題上具有豐富的經驗,但也要加強對中國反壟斷法律和規定的理解。

  “外國公司應該更加注重與中國反壟斷執法機構的溝通,”黃勇稱。

  中國有三家反壟斷執法機構:商務部負責經營者集中的審查,發改委負責與價格相關壟斷行為的查處,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負責除價格外的壟斷行為查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