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用電量印證經濟下行壓力大 政策放鬆預期增強

  • 發佈時間:2014-08-14 21:05:1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何欣榮 韓瑩  責任編輯:王斌

  國家能源局1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增速較6月份回落2.9個百分點。

  目前,7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全部出齊。結合之前公佈的固定資産投資等數據,專家認為當前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較大,財政和貨幣政策存在進一步放鬆的空間。

  用電量顯示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在系列宏觀數據中,用電量是和實體經濟結合最緊密的指標之一。7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環比回落2.9個百分點。1—7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4.9%,環比回落0.4個百分點。

  分産業看,第一産業用電量55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1%;第二産業用電量230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第三産業用電量37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5%;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39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7%。

  華東電網高級工程師楊宗麟認為,去年七八月是極端高溫,今年相反,各地雨水普遍較多,空調負荷大為減輕,因此7月用電增速偏低也存在一定的天氣因素。

  “單個月的數據也許不足以説明問題,但結合今年以來的統計看,用電量增速始終與GDP有不小差距,顯示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説,去年我國GDP增速7.7%,用電量增速7.5%,大致是1:1的關係,而今年用電量增長最快的6月份,增速不過5.9%。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用電量與GDP存在差異,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經濟轉型所致。“可以看到,7月份粗鋼産量同比增長不到2%,重化工業整體不景氣。這是我國結構調整必須付出的代價之一。”

  部分數據“異動”係短期因素主導

  相比用電量,部分宏觀數據如新增信貸在7月份出現更為明顯的下滑,引發市場人士的憂慮。

  數據顯示,7月份的新增信貸僅3852億元,環比6月的1.08億元大幅縮水64%,令很多人大吃一驚。央行亦在官方網站上專門給出解釋,稱信貸低於預期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季節性因素、需求不旺、存貸比約束和銀行放貸趨於謹慎。

  “央行的解釋符合實際。經濟和信貸的情況並不像數據顯示的那麼差,短期波動可能是主導成分。”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分析師諸建芳表示。

  根據央行統計,進入8月上旬後,貸款基本上保持每天300-500億元的增量。中信證券由此預計,8月份的新增信貸可能回升到7500億元左右的水準,不用擔心總需求出現逆轉。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固定資産投資數據。統計顯示1—7月國內投資增長1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個百分點,為近年來新低。

  多名市場人士表示,投資增速受房地産下行的拖累很大。但瑞銀證券指出,隨著中央對保障房支援力度進一步加大、地方更大範圍地放鬆對房地産的限制,政策的累積效果會在未來逐步體現。此外,下半年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將繼續回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衝房地産下滑的負面影響。

  穩投資和降融資成本是下半年看點

  由於包括用電量在內的多項宏觀數據表現不佳,下半年的經濟下行壓力令人關注。

  “最突出的問題是投資偏弱。”蔡進説。7月份PMI指數達到51.7%,創造今年的最大升幅,一度令很多人感到樂觀。但蔡進指出:“PMI向好主要是外需回暖推動的,但我國經濟不可能依賴出口,最終靠投資和消費。當前17%的投資增速難以支撐7%以上的GDP增速。”

  中信證券認為,考慮到房地産政策已出現調整,地産投資不會一路下滑,增速可能在10%左右見底。基建投資方面,各地雖然出了不少項目,但落實情況並不佳。“最根本的原因是缺錢。”蔡進指出,除了中央要延續積極的財政政策外,地方也要加大改革力度,為民間資本進入創造良好的環境。

  配合財政政策,交通銀行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將呈現穩中偏松的態勢,央行將繼續通過再貸款、再貼現等方式,加強對實體經濟的定向、結構性支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