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外媒解讀中國人出境旅遊熱:他們會改變世界

  • 發佈時間:2015-08-11 07: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西班牙《國家報》8月9日刊登《新的長征》一文,作者為胡利婭·阿馬利婭·埃耶爾。文章稱,到2020年,將有2億中國人到海外旅遊。專家指出,日本人的旅遊改變了日本,而中國人的旅遊則會改變世界。

  文章稱,對於中國人而言,一個下午遊完羅馬是很容易的事。聖彼得大教堂、聖天使城堡、許願池……轉一圈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而且足夠拍下所有必須帶回家的照片。來自安徽省的王芳(音)站在古羅馬鬥獸場門口,不明白走進這個奇怪的廢墟有什麼意義,反正朋友們也只是在影片中從外部對其有所了解。

  她拍了張自拍照,導遊催她快一點兒,要趕回酒店睡覺,倒時差,連夜從上海飛過來是一個漫長而辛苦的旅程。第二天先要乘坐大巴到佛羅倫薩,包括去一趟比薩斜塔,下午抵達因斯布魯克附近的瓦滕斯,這裡是任何一個中國城市女青年都熟知的一家奧地利珠寶商的總部,但它的中文名稱可有點兒拗口:施華洛世奇水晶。來自上海的薇姬給自己買了一條項鍊,給媽媽買了胸針,共花了600歐元。之後的目的地是新天鵝堡和盧塞恩,然後前往法國的博訥去品嘗勃艮第葡萄酒。導遊説:“別一口喝下去,要小口抿。”

  此行的最後一個目的地是幾乎所有歐洲遊的中國團隊都會去的地方:巴黎。早上8點半,大巴準時來到奧斯曼大街,已經有4輛坐滿中國遊客的車停在那裏。拉斐特畫廊還有一個小時才開門。在5個小時的時間裏,中國人將花數千歐元去購買手袋、香水和絲巾,要送給自己、孩子、父母和親朋好友。

  文章稱,在9天之內要去5個國家、8個城市,這對遊客們來説不是折騰,而是圓夢。老人們幾十年來都盼望著可以自由出國,而對於年輕人來説,出國遊和買房買車一樣,都是人生計劃的一部分。於是,人們在今年夏天又開始了旅程。在30多年的經濟增長之後,這個地球上最龐大的人口作為遊客和奢侈品買家,或者作為學生、企業家和投資者,涌向世界各地。

  文章稱,以前中國人也會出行,但沒有如此大的規模。日本人走在了前面,並在2012年取代德國人成為世界旅遊冠軍。如果沒有受到經濟危機、戰爭或自然災害的影響,也許日本的這一頭銜還能保持幾十年。但是中國人的出行對現代中國會産生什麼影響?旅遊者本身及其海外形象會因為旅行而發生什麼樣的改變?中國開始的這一新的長征會重新塑造國家的世界形象嗎?國內關於旅遊的一些新數據或許有助於分析。

  13.6億人口中只有5%的人有護照,到2020年可能會發放3億份護照。但是北京似乎並不擔心國民外流,他們還會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國外。

  47歲的戴斌(音)是北京一所公立旅遊院校的負責人,他有兩塊布穀鳥手錶。他説:“一塊是我第一次去德國的時候買的,另一塊是孩子剛給我帶回來的。我就在想,我們到底從德國人那裏買了多少布穀鳥手錶。”

  文章稱,2014年中國人出境旅遊達到1.09億人次,首次突破1億人次大關。這些遊客花費了大約165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28%。中國遊客的消費甚至遠遠超過了來自海灣地區的阿拉伯人。中國人喜歡“洋貨”,即西方品牌。其對立面就是“土貨”,中國人大多不願意當眾展示國産貨。很多人癡迷義大利皮鞋、法國T恤衫和瑞士手錶。

  戴斌認為,國人出境旅遊和購物的願望將有增無減。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出境旅遊將達到2億人次,預算在2500億美元左右,這還是保守估計。

  戴斌表示,日本人的旅遊改變了日本,中國人的旅遊將改變世界。因此,專家們感興趣的是對中國人旅遊行為的預測:將繼續以團隊旅遊為主嗎?短期旅遊的趨勢將保持多久?是像目前這樣更青睞亞洲還是美國和歐洲?

  文章稱,除了戴斌以外,對這個市場比較熟悉的還有德國的中國出境遊研究所創始人沃爾夫岡·阿爾特。他預測,雖然經濟增長放緩了,但中國人的出境遊仍將大規模增長。他列舉了3個原因:首先是城市中産階層的收入持續增加;其次是很多企業家開始為員工提供獎勵休假;第三是國內旅遊存在很多局限性,例如車站、機場和長城等地人滿為患。

  阿爾特説:“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義大利這樣的國家基本上可以説是空蕩蕩的。”

  文章稱,實際上,旅遊是中國經濟中少數幾個年逆差額超過千億美元的行業之一。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出境旅遊的同時,由於空氣品質差、人民幣升值和中國旅遊宣傳缺乏吸引力,來華旅遊的外國人連年減少。戴斌説:“我們不能總是跟世界説我們的熊貓和長城。”

  兩個月以前,阿爾特來到尋求吸引中國遊客的亞速爾群島。他説:“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壞消息是99%的中國人永遠不會踏上亞速爾群島。好消息是,只要1%的中國人來,你們將有1300萬的貴客。”

  但是怎樣做才能吸引到中國人呢?中國人想要通過休假和出國尋找些什麼呢?文章稱,27歲的趙龍(音)就接待中國遊客的問題向瑞士酒店業者提供過培訓。他説:“如果一個房間的房號有8,那就是幸運號碼,把這個房間給他們。避免4層,4是個不吉利的數字。一個團隊要安排在同一樓層,早餐至少要有一盤熱的肉菜或麵條,準備好回答所有中國遊客都可能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上網密碼是多少?”

  趙龍認為,要讓一名中國遊客感到滿意並沒有那麼難,但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出境旅遊正在使情況變得愈發複雜,因為他們越來越自信,也越來越苛刻,“很多人認為他們是説了算的,其他人應該去適應他們”。

  文章稱,經常會出現問題。在法蘭克福附近的一處高速公路休息站,一個旅遊團的團員拒絕付費使用衛生間,而是在花壇中解決問題。在巴黎,他們將奢侈品店一掃而光,然後大聲抱怨沒貨可買。在從泰國回國的航班上,乘客因為對服務不滿而將熱水潑到空姐身上。

  北京政府作出了反應,發起倡導文明旅遊的運動,頒布了新旅遊法,在海外有不文明行為的人可能會被禁止出境。

  文章稱,沃爾夫岡·阿爾特認為,中國人的旅行哲學和美國人不同。他説:“對中國來説,歐洲不是文明的搖籃。他們不會在一座200多年曆史的建築面前目瞪口呆。”

  文章稱,但中國遊客的口味也在發生變化。未來幾年的趨勢將和中國整個社會的演變趨勢是一樣的,那就是個性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一個人的旅行、另類的旅行或豪華遊,他們會去喜馬拉雅山或極地地區,旅行的經驗也會讓他們對自己的國家有一個新的認識。有些中國人在旅行過程中對所在國家的印象頗佳,想要永遠地生活在那裏,從而逃離國內的空氣污染。以前人們在出國之前就要決定要不要留在那裏,如今旅遊者和移民之間的界限已經很模糊了。(編譯/何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