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全球油氣行業現“新常態” 供需寬鬆價格下行

  • 發佈時間:2015-02-02 07:37: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2015年世界石油市場供需寬鬆態勢難以改變,國際油價先低後高,總體水準較2014年大幅回落,WTI原油年均價在55-65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年均價在60-70美元/桶。這是日前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佈的《2014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所披露的內容。

  伴隨新常態而來的,還有全球油氣市場格局的重塑。在産油國市場份額競爭加劇情況下,作為世界石油需求增長主要來源的中國將成為爭奪對象,亞洲國家的戰略買家地位將提升,中國在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將有所提高。

  對於中國而言,國內外石油和天然氣市場供需寬鬆,價格下行,市場化改革恰逢其時迎來最佳機遇期。2015年天然氣價格改革將持續推進。按照計劃,今年非居民用存量氣和增量氣價格將實現並軌,非居民用氣價格將逐步放開,居民生活用氣將建立階梯價格制度。與油氣價改相關的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也有望在年內正式出臺。

  全球油氣行業現“新常態”

  “2014年是世界油氣行業大震蕩、大調整、大轉折的一年,呈現出‘三大兩跌’特徵,即全球石油持續供大於需、成品油總體供大於需、天然氣初現供大於需、國際原油價格巨幅下跌、天然氣現貨價格大幅下跌。”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孫賢勝如此總結道。

  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WTI和布倫特油價分別由107.26美元/桶和115.06美元/桶的年內高點跌至12月份53.27美元/桶和57.33美元/桶的低點,跌幅均高達50%。全球石油需求9244萬桶/日,供應9320萬桶/日,供大於需76萬桶/日,延續了2012年以來的寬鬆態勢。

  《報告》認為,2015年國際石油市場將呈現幾個“新常態”,即:供需寬鬆態勢仍將持續,國際油價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金融市場監管加強,投機者對市場的擾動作用減弱;美元走強進入升值週期,長期利空國際油價;政治因素對油價的影響力增強,美歐樂見低油價打壓俄羅斯。

  基於上述因素,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預計,2015年國際油價走勢將是前低後高,總體水準較2014年大幅回落,WTI原油年均價在55-65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年均價在60-70美元/桶。兩者價差將進一步收窄。而2014年,WTI原油期貨全年均價為92.91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全年均價為99.45美元/桶。

  對於中國而言,2014年石油表觀消費量超過5億噸,實際消費增速維持在2.8%,與2013年基本持平,對外依存度接近60%。這一狀態在2015年將延續,《報告》預計,2015年全年中國石油需求量為53367萬噸,同比增長3%;石油進口增速將有所下降,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將首次突破60%。

  而成品油需求則將首次突破3億噸,達到30811萬噸。成品油消費也將由過去的“三高”(高增長、高消耗、高污染)逐漸轉變為“三低”(低增長、低消耗、低污染)的“新常態”。其中,汽油和煤油需求將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逐步放緩,柴油需求將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預測中的天然氣黃金時代並沒有到來,估計全年表觀消費量為183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9%,增速為近10年低點。“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價改對天然氣需求的抑製作用顯現,煤炭價格下跌和豐富的水電資源對發電用氣需求形成制約,導致全國天然氣消費增速明顯放緩。”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所長單衛國解釋説。

  《報告》預計,2015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將達到2000億立方,同比增長9.3%;天然氣進口量為650億立方,同比增長10.2%,增速略低於2014年;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32.5%。而受到國際油價下跌影響,2015年進口氣價也將整體回落。

  市場格局重塑 中國話語權增強

  伴隨“新常態”而來的,還有全球油氣市場格局的重塑。從供應格局來看,國際油價大幅下挫導致石油公司削減投資,對石油産量的抑製作用將逐步顯現。首當其衝的是頁巖油、油砂、重油等高成本非常規産能建設的新增投資。中東地區低成本産能將獲得更多市場空間,産量增長潛力較大。

  “從貿易格局看,亞太地區將繼續引領世界石油需求增長,在産油國市場份額競爭加劇情況下,作為世界石油需求增長主要來源的中國將成為爭奪對象,亞洲國家的戰略買家地位將提升,中國在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將有所提高。”孫賢勝介紹説。

  據了解,新世紀以來,亞洲成為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的主要引擎,2013年亞太地區能源消費佔全球總量的40%,創歷史新高。但是由於歷史原因,亞洲對國際油氣價格的形成和制定缺乏足夠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也沒有形成亞洲油氣價格基準以充分反映本地區供需基本面。定價權的缺失導致了亞洲溢價,尤其是亞洲LNG價格遠遠高於其他地區。因此,亞洲迫切需要建立一個類似歐美等油氣交易中心、代表亞洲市場的、具有國際價格話語權和影響力的油氣交易市場。

  “機會來了,目前全球油氣市場由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國際油氣競爭格局將從資源主導向技術與市場主導轉變,這時亞洲的地位開始凸顯,擁有市場的石油公司,例如中國的石油公司,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將有更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錢興坤表示。

  2014年12月,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這標誌著國內首個國際化的期貨品種原油期貨上市工作已步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報告》指出,建立中國原油期貨市場,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我國以及亞太地區新興經濟體的能源需求,向國際原油市場傳遞正確的價格信號。但中國原油期貨需要吸引更多元的國際投資者參與,提高交易活躍度,才能形成更廣泛的影響力。

  此外,“一帶一路”戰略無疑將使得這一進程加速。“一帶一路”連接亞洲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主要油氣生産國普遍缺乏油氣開發資金,存在技術短板,需要通過擴大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實現油氣産業現代化改造,而我國擁有資金優勢和獨特的開發技術,可以優勢互補,實現油氣及相關産業現代化,而且將有可能形成世界上供應鏈、産業鏈合作程度最廣、最深的油氣合作局面,對於國際油氣秩序的改造具有重要作用。

   油氣市場化改革恰逢其時

  “國內外石油和天然氣市場供需寬鬆,價格下行,外部條件充分具備,市場化改革恰逢其時。”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姜學峰判斷道。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佈以來,政府部門正大力推動油氣市場改革。按照《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的部署,要推進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領域價格改革,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天然氣井口價格及銷售價格由市場形成,油氣管輸由政府定價。

  2015年天然氣價格改革將持續推進。按照計劃,今年非居民用存量氣和增量氣價格將實現並軌,非居民用氣價格將逐步放開,居民生活用氣也將建立階梯價格制度。由於國務院多次提出要加快市場化改革,天然氣價改的進程將加快,預計在2015年上半年就可完成。

  “理順天然氣價格可以在不增加全社會用氣成本的情況下加大天然氣利用。目前居民用氣價格算上配氣成本與增量門站氣價倒挂1元/立方米以上,如果居民價格上調1元/立方米,則每戶居民增加支出30元/月左右,僅佔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就有條件將發電用氣價格降低1元/立方米,氣電燃料成本有望降至0.4元左右,在現有氣電上網價格水準上即可保本運作。”姜學峰建議。

  與油氣價改相關的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也已提上議事日程。2014年以來相關部委發佈了油氣體制改革的一些初步想法,隨後國家能源局下發《煉油企業進口原油使用資質條件徵求意見稿》,2015年有望正式出臺。

  “原油進口權放開後,地方煉廠有望突破原料瓶頸,實力規模將明顯增強,在資源整體過剩的大環境下,成品油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銷售環節經營性壓力顯著增大。此外,隨著混合所有制經濟加速發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油氣行業,市場競爭主體將更加多元化。在環境壓力的倒逼下,企業將面臨更大的結構調整壓力和油品升級成本。”姜學峰表示。

  《報告》預計,“十三五”期間油氣行業有望基本實現市場化,定價權將下放給企業,價格水準由市場決定,油氣交易中心加速推出。此外,在財稅改革方面,按照清費立稅要求,進一步清理稅收優惠政策,改革消費稅,重點在提高稅率、擴大徵稅範圍和環節後移等方面的改革有望繼續推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