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歐洲經濟增長乏力 德國努力尋找新機遇
- 發佈時間:2015-01-03 07:18:00 來源:國際線上 責任編輯:孫業文
一直以來德國都被認為是歐洲經濟的領頭羊。在德國經濟界看來,2014年出現的歐元匯率下跌以及國際油價下挫,無異於是給德國送上的一個大大的“聖誕禮物”。德國經濟的繼續發展,能否進一步帶動歐元區其他國家走出危機?在新的一年裏,德國又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動向?
德國智庫慕尼黑經濟研究所近日預測,2015年德國國內生産總值將增長1.5%,這個數字足以讓其他歐洲國家艷羨不已。原油價格下跌對原油進口國德國來説,相當於實際收入的提高;由於歐元疲軟,德國作為出口強國又從中獲益匪淺。數據顯示,2013年德國出口商品總額為10931萬億歐元,外貿盈餘1950億歐元。其中,對美國貿易順差408億歐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但疲弱的歐元也會加劇歐元區內部的不平衡。有專家認為,歐元貶值會促使一些國家延緩體制改革,從中期來看,疲軟的歐元對那些尚沒有擺脫危機的歐元區國家來説甚至是有害的。德國萊威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多恩表示,目前歐元區幾個重要國家的情況不容樂觀。“義大利經濟陷入停滯,多年來改革都未見成效;法國長期以來都是一旦遇到問題就依靠政府多出資來解決。”
不少經濟學家預測,像義大利和法國這樣的發展模式會導致公共債務的提高,是不可持續的。德意志銀行預測,2015年歐元區增長僅為0.8%。為了應對歐元區購買力不足的問題,近年來德國不斷加強與非歐盟國家的合作。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亞太經濟研究部負責人克裏斯蒂娜·奧特表示:“從過去五年來看,2008年德國對第三國的出口只佔36.7%,而對歐盟國家的出口占63.3%;2013年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德國對第三國的出口達到了43%,對歐盟國家的出口降到了57%。第三國對於德國日益重要,尤其是亞洲市場。在過去五年中,德國對亞洲的出口量上升了35%。目前亞洲市場佔德國總出口額的16.4%,已經成為了德國最重要的第三國出口地區。”
在亞洲市場中,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從1990年到2010年間,德國對華出口額增長了30倍,進口額增長了20倍。但奧特認為,中國對德投資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預計未來中國企業對德投資將會上升。目前中國對德直接投資還處在一個較低水準,只有大約14億歐元。但是德國企業對華投資則達到448億歐元,是中國對德投資的近40倍。不過我們看到中國對德投資呈上升趨勢。2012年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經手的項目只有98個,到2013年已經有139個了。”
據德國中央合作銀行的專家預測,中國2015年的經濟增長率略高於7%,對習慣於高增長率的中國來説,這將是1990以來的最低值。《德國之聲》刊文表示,放緩的增長符合中國政府的戰略。中國正在致力於經濟轉型,由投資主導變為消費主導。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德中兩國的合作重心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奧特表示:“這種結構轉型意味著,往後德國企業在中國建立分公司很少出於成本原因,而是出於行銷方面的考慮,比如在中國建立工廠或者是顧客服務站點。傳統的出口投資即德國商品賣到中國的貿易額將會繼續下降。從發展趨勢來看,德國的高效、高科技産品還是佔有很高份額的。中國希望開發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的産品,德國的一些産品以及生産設備可以滿足這樣的需要。隨著自動化和數字化在工業領域的發展,德國企業能夠重新獲得機遇。”
傳統意義上的中德合作大多局限于“中國需要德國技術,德國需要中國市場”。但隨著中國自主研發能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把中國當做一個旗鼓相當的夥伴,並且希望開啟新的研發模式。奧特認為:“2015年的中德關係將以‘創新合作夥伴’的形式發展。也就是説,雙方在很多層面將建立共同的標準,比如汽車、環境,以及在工業4.0概念中的經濟數字化方面等。”
在當今國際局勢不穩定的情況下,德國與中國建立緊密合作關係,一方面兩國都能夠從中受益,另一方面對於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也非常重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