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縮風險隱現 貨幣寬鬆仍為主流
- 發佈時間:2014-12-03 02:56: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王斌
眼下包括歐洲、日本、中國在內的多個經濟體通脹率出現下行趨勢,低通脹正在全球範圍內蔓延,並帶來通縮風險。在此情況下,更多的刺激性措施十分必要,預計歐洲、日本和中國將進一步實施寬鬆政策,美聯儲和英國央行也不會急於加息。
歐元區11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0.3%,創五年來新低。日本10月核心CPI漲幅降至七個月來低點。截至10月,中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已連續32個月負增長,CPI漲幅也回落至2%以內。
美國經濟今年以來的表現雖稱得上“一枝獨秀”,但通脹持續低位徘徊的壓力並未減輕。美聯儲青睞的通脹指標個人消費開支價格指數在10月同比增長1.6%,為連續第30個月低於2%的目標水準。儘管失業率降至六年低點,但薪酬增長仍緩慢,10月平均時薪環比僅增長0.1%,同比增長2%,不及預期。近期美國公佈的消費開支和企業投資數據表現平平,顯示全球最大經濟體相對強勢的復蘇並未激發足夠需求。
造成本輪全球通脹走低的因素包括多個方面。首先,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主要經濟體經濟結構性調整不到位,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內生增長動力疲弱。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歐元區GDP環比僅增長0和0.2%,增長遲滯遏制消費需求,從而導致企業訂單減少,企業為促銷而被迫降價,則進一步加大物價下行壓力。其次,國際油價大跌並帶動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令歐洲、中國等面臨的輸入性通縮壓力驟升。
歷史經驗表明,通縮一旦成真,危害甚廣。首先,通縮前景帶來的不確定性會抑制投資和消費,企業為減少虧損而降低開支,消費者也因價格走低的預期而推遲消費,囤積資本,造成總需求不足。企業將通過削減成本來維持運營,這可能使已經企穩並逐步回落的失業率水準重抬升勢。
其次,通縮將加大債務人的實際債務負擔,令債務違約及企業破産風險上升。第三,通縮會抬高實際利率水準,導致企業借款成本上升。
目前,全球採取協調措施對抗通縮風險已迫在眉睫,更多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本週歐洲央行將召開年內最後一次議息會,有可能對實施全面的量化寬鬆措施作出進一步表態,即便現在不採取實際行動,該行最遲到明年初也會“入市”。日本央行也會在未來繼續注入流動性。剛剛結束資産購買項目的美聯儲,即便在政策方向上已經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分道揚鑣,但也不會很快啟動加息進程。整體來看,在貨幣政策方面,寬鬆仍是主流。
更重要的是,各國亟需進一步加快結構性改革步伐,解決産能過剩等問題,著力激發內部需求,通過鞏固和改善經濟基本面創造經濟增長的活力。這才是徹底擺脫通縮,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必由之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