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鋼鐵出口“全球第一”得不償失

  • 發佈時間:2014-12-03 01:09: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劉春長 張文會

  無論從出口量還是從出口金額來説,中國已成為第一鋼鐵出口大國。今年我國鋼鐵貿易出現的這一重大變化,既反映了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的成就,也暴露出鋼鐵業發展中令人擔憂的矛盾和問題,亟需出臺相關政策規範鋼鐵出口,並通過深化改革促進鋼鐵業轉型升級。

  鋼鐵出口屢創新高

  前三季度,我國共生産粗鋼6.18億噸、鋼材8.39億噸,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34%和5.02%,預計今年全年我國粗鋼産量將為8.26億噸。與粗鋼産量呈個位數增長的態勢不同,今年以來,我國鋼材出口增長異常迅猛。9月、10月我國鋼材出口均超過850萬噸,分別為851萬噸和855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73.1%和68.6%,鋼材出口再創新高,1到10月鋼材出口累計達7390萬噸。2000年以來,我國鋼鐵出口量佔世界鋼鐵出口總量的比重從4.8%上升到2004年和2005年的7%以上,2013年上升到了15%以上,今年全年預計也將保持在15%以上。

  目前我國鋼鐵産品出口大幅增加、佔比持續高企的主要原因,一是國內鋼鐵産能過剩嚴重,國內需求基本停滯不前,市場出現需求缺口,我國鋼鐵企業不得不開闢新的國際市場;二是我國鋼材産品的競爭力提升,尤其是板材類産品出現了大部分進口替代;三是今年以來鋼廠産量過高,庫存增長,我國國內鋼材市場價格持續下跌,而歐洲、美國鋼材價格降幅較小。如我國熱軋鋼卷價格下跌17%,同時歐洲價格下跌13%,而美國價格只下跌5%,價差在100-200美元/噸之間。由於今年歐美經濟形勢出現了復蘇,對鋼材的需求量增加,美國、歐盟等對我國鋼材的需求明顯增加,同時新興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也拉動了我國鋼材的出口。

  鋼材貿易條件惡化

  目前我國對普鋼(指不含合金的碳素鋼)取消了出口退稅,螺紋鋼、普通線材等作為低附加值的建築鋼材的出口關稅稅率為15%,而出口特殊合金鋼材産品則可以享有相應減稅的優惠政策(海關稅則中規定,含硼量達到0.0008%及以上鋼材産品可按合金鋼申報,即可享受出口退稅政策),退稅率在5%-13%。近年來,部分出口企業在普鋼中加入硼元素,改頭換面成合金鋼産品出口,並由此以獲取出口退稅。這種鋼鐵行業內部人人皆知的在普鋼中加入微量的硼元素以充特鋼出口的“潛規則”,遭受到了一些進口目的地國家的指責。

  此外,鋼材進出口價差擴大,貿易條件惡化。2014年以來,我國鋼材出口平均單價逐月下降。前三季度鋼材進口均價1246美元/噸,而出口均價783美元/噸,進出口差價擴大到463美元/噸,連續9個月價差呈擴大趨勢。鋼材出口平均單價的下降,既有原材料成本下降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我國鋼鐵生産商在國際市場上往往以低價格出售某些鋼鐵産品。我國鋼鐵出口産品的技術含量低於進口産品。這種低出高進的鋼鐵産品結構,對我國資源環境造成了極大壓力。可以説,目前我國鋼鐵出口仍然呈現為規模大、利潤低、國際競爭力弱的特徵,貿易條件相當不利。

  此外,各國鋼鐵企業和政府對我國鋼材出口的反傾銷力度日益加大。

  相機調整産業政策

  首先,進一步細化含硼合金鋼稅號,相機調整鋼材出口退稅政策。據了解,我國合金鋼的出口退稅産生的利潤大都被外商和中間商瓜分,我國鋼鐵生産企業獲得的利益分成很少。隨著我國鋼材出口量持續攀升,預計鋼鐵出口貿易摩擦後期還會繼續增加。因此,應對含硼合金鋼稅號進一步細分,增列稅號,為調整改變退稅政策做準備,同時為了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反傾銷、反補貼的貿易糾紛,還應加強監管,減少不規範出口,並督促我國鋼企正視含硼鋼材出口問題,積極提升出口鋼材的附加值。

  其次,抬高鋼鐵出口門檻,減輕資源環境壓力,堅持鋼鐵産業發展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的原則不動搖。2013年我國粗鋼為7.79億噸,佔全球粗鋼産量16.06億噸的48.5%。鋼材出口雖然能夠部分緩解我國國內鋼鐵産能過剩壓力,促進國內與國際鋼鐵市場的協調,但在我國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的情況下,不能放棄鋼鐵産業發展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的原則,鋼鐵工業不能走出口導向型的發展道路。目前國際鋼鐵業技術較先進的鋼廠噸鋼耗新水也在4噸左右,同時每生産一噸鋼要排放2立方米的二氧化碳。我國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程度高達70%。如果今年我國鋼材出口量為8500萬噸左右,則僅鋼材出口量就超過2013年印度全年的粗鋼産量(8120萬噸),也逼近去年美國的粗鋼産量(8690萬噸)。去年我國鋼鐵直接凈出口量為4680萬噸,再考慮到我國去年鋼鐵通過間接貿易的凈出口5670萬噸,2013年我國鋼鐵凈出口則高達1.03億噸。出口鋼材就等於出口資源和原材料,也等於出口潔凈的空氣,我國成為全球鋼鐵第一齣口大國得不償失。

  最後,以組建産業投資基金的形式通過走出去戰略積極化解産能過剩。由於全球範圍內鋼鐵均處於産能過剩狀態,各國鋼鐵企業在鋼鐵貿易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想依靠出口的方式化解鋼鐵産能過剩並不是長久之計。長期來講,要使我國鋼鐵業擺脫“增産—降價—出口—價格回升—增産”的不良迴圈,根本出路在於促進産業重組,淘汰落後産能,改變産品結構,多生産高附加值的産品,提高産業集中度。同時,向境外轉移我國部分鋼鐵産能,推動我國鋼鐵行業發展戰略轉型,由大規模進口鐵礦石、煉焦煤等鋼鐵冶煉原料,轉為大量進口成品鋼材,促進我國GDP能耗降低與環境改善。在目前國內鋼鐵行業近乎零利潤運作、大中型鋼鐵企業盈利能力不佳的情況下,應鼓勵鋼鐵企業之間或鋼鐵企業和金融企業通過組建産業投資基金的形式,以海外轉移産能增量帶動國內鋼鐵企業的存量重組,推動國內鋼鐵行業的優勢産能以投資、租賃、貸款等多種方式轉移到有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東盟、拉美國家,實現互利共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