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日本經濟深陷結構性困境

  • 發佈時間:2014-10-28 07:56: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由於日本經濟下行風險凸顯,日本學者現在最常提及的詞彙已從“復蘇”轉為“衰退”。近期公佈的系列數據顯示,日本經濟遭遇安倍晉三二次執政以來最嚴重的寒流。今年二季度日本國內生産總值萎縮7.1%,創5年以來最大跌幅;上半年貿易赤字5.4271萬億日元,創1979年來半年數值新高;國內消費需求依舊收縮,貿易失調難以逆轉。

  當前,“安倍經濟學”越來越受到質疑。日本共同社最近公佈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超過84%的日本民眾感覺不到安倍經濟政策對經濟的提振效果。

  日本國內生産總值主要由內需構成,出口及相關産業僅佔20%。因此,拉動經濟增長主要靠國內消費和投資。2013年“安倍經濟學”推出後,量化寬鬆和積極財政政策帶動了富人的消費和公共投資的增長,使日本經濟看起來欣欣向榮,官方對經濟形勢的評價也由“緩慢復蘇”升格為“復蘇”。然今年4月安倍將消費稅從5%提高至8%,本想借此改善嚴重的財政赤字,強化社會保障,助力日本經濟擺脫長期蕭條,卻不料讓剛有起色的日本經濟遭受重創: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內需嚴重不足,導致日本經濟從“轉弱”走到了今天的“潛在轉捩點”(衰退的邊緣)。安倍原計劃將於2015年再次上調消費稅,但眼下糟糕的經濟表現,讓他不得不暫緩實施這一計劃。

  目前,日本經濟深陷結構性困境,但結構改革卻步履維艱。老齡化和少子化是日本社會的痼疾,它導致的勞動力供給不足、保障成本過高和創新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僅靠量化寬鬆和財政擴張很難實現經濟的“逆向復興”。9月初,安倍調整自民黨高層人事並改組內閣,新設“地方創生大臣”,瞄準“地方經濟活力”和“勞動力短缺”問題,但這些措施為選舉作秀的成分似乎更多。此外,日本還面臨諸多挑戰:在産業“空心化”的大趨勢下,法人減稅並不一定會促進企業投資回流;在福島核污染陰影散盡之前,高端農産品難以成為出口優勢産業;財政赤字居高不下,要通過新設保育院等手段增加就業卻面臨預算的約束……

  從短期看,財政刺激可能成為“救命稻草”。日本政府擬用於2014年度經濟重建和擺脫通縮的預算經費高達72.6萬億日元(100日元約合5.67元人民幣),大部分將於下半年使用。但從長期看,日本要擺脫結構性困境非一時之功。如果不進行深度改革,促進競爭和技術革新,提高潛在增長率,安倍政府就無法從根本上拯救日本經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