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日本經濟頹勢難轉

  • 發佈時間:2014-10-27 09:02:0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日本經濟最近麻煩不斷,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暗示將暫緩上調消費稅後,安倍內閣兩位重要“女將”因醜聞而辭職。

  隨後,擺在“焦頭爛額”的安倍面前的則是更大的打擊:10月22日,日本財務省發佈的數據顯示,除了持續27個月的貿易逆差外,2014財年上半年日本貨物貿易逆差升至5.4271萬億日元,創下自1979年有可比數字以來同期貿易逆差額峰值。

  隨著貿易赤字持續擴大、日本經濟增速放緩,“安倍經濟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

  提稅吃力討好

  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9月日本貨物貿易逆差額同比擴大1.6%至9583億日元,連續第27個月呈現貿易逆差。進一步惡化的貿易赤字引發了國際對日本經濟的擔憂。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徐長文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説:“日本經濟發展關係到‘安倍經濟學’的成敗,目前看來,是要失敗了。‘安倍經濟學’希望通過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動日元貶值,進而擴大出口、帶動企業復蘇的這一想法並未實現。”

  經濟數據不及預期令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遭到質疑。

  徐長文説,事實上,對“安倍經濟學”最大的打擊來自於今年上調消費稅這一舉動。“儘管安倍政府表示已經預料到這樣的結果,但從日本二季度的國內生産總值下滑7.1%來看,遠超出此前預測的6.8%”,説明日本政府其實並沒有如其所説做好心理準備。

  從數據來看,日本自提高消費稅以來生産下降,個人消費也在下滑。徐長文直言,消費稅提高了3%,而且覆蓋面增加後,實際支出更多,但百姓的收入並未提高這麼多。

  徐長文説:“市場不好,那麼企業的設備投資自然不會增加。二季度,日本企業的設備投資不到3%,表明企業並不好看日本貿易。”

  除上述原因外,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雲認為,日本經濟衰退是一個長期性過程,這與日本的人口老齡化也有一定關係。

  面臨外患

  當然,除消費稅的影響外,日本企業失去信心一部分因素也來自於日本的外交政策。

  從外部環境來看,“日本的第一、第三大貿易夥伴是中國和南韓,但日本這兩年和中韓間的關係都很緊張,這對以貿易立國的日本經濟來説,打擊過大。”徐長文説,2011年,中日雙邊貿易總值達3428.9億美元,而2013年則銳減至不到3120億美元,韓日間的貿易更從1000多億美元銳減到900多億美元。

  南韓貿易協會此前發佈的數據更顯示,韓日貿易額2012年減少4.5%,2013年減少8.2%。而今年上半年,韓日貿易總額為429.73億美元,同比減少9.8%,是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半年貿易額最低值。

  徐長文認為,無論是中日間還是韓日間的貿易,短期內都不會好轉。而這對日本貿易的發展是致命的打擊。

  此外,徐長文指出,“日本需進口大量的天然氣、石油以代替核能,但日元貶值使得這部分支出價格也在大幅上漲,進口額劇增”。

  事實上,日本90%的能源需求和60%的食品供應來源於進口,而在今年4月~9月,日元對美元匯率同比貶值4.1%,至1美元兌換102.55日元。

  日本財務省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9月,日本進口額同比增長2.5%至41.324萬億日元。其中,液化天然氣和石油産品進口額同比分別上漲8.7%和7.6%,是推高整體進口額的主要原因。

  日本經濟遭受打擊的同時,“安倍經濟學”也備受質疑。徐長文直言,安倍政權也出現了問題,在繼續推行經濟學問題上,安倍已經騎虎難下。

  日本共同社10月19日公佈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安倍內閣支援率跌至48.1%,比9月調查下跌6.8個百分點。高達84.8%的日本民眾沒有感覺安倍經濟政策帶來了景氣恢復。此外,65.9%的民眾反對從明年10月起將消費稅率從現在的8%提高至10%。而對於安倍政權視為經濟“起爆劑”的賭場合法化計劃,63.8%的民眾表示反對。民眾對“安倍經濟學”的疑慮在不斷升高。

  劉雲指出,此前一段時期內,“安倍經濟學”的量化寬鬆政策曾使日本經濟發生了短暫逆轉,但這也僅僅是短期內效果。從長期來看,即使日本能夠進行結構性改革,也無法改變日本經濟衰退的狀態。

  “日本不應該把目光放到國內生産總值(GDP)上,而是應該放到國民生産總值(GNP)上,也就是海外投資。”劉雲認為,日本以前一直引以為傲的汽車、電子産品、化工原料等方面的優勢都在消退,前景不容樂觀。

  隨著各國節能汽車的生産以及核心技術的研發,日本汽車優勢正在喪失,而在電子方面,更是被蘋果、三星甚至華為等品牌擠出世界市場,可謂全軍覆沒。劉雲説:“現在日本電子産品只剩下基礎原材料的出口,整機出口面臨困境。這從老品牌新力近年來持續出現虧損就可看出,日本電子産品的品牌競爭力已經沒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