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2015年東莞GDP增長8% 邁入"千億美元俱樂部"

  • 發佈時間:2016-02-16 08: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龐彩霞 鄭 楊  責任編輯:李春暉

  廣東東莞,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然而,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東莞塞車,全球缺貨”的説法越來越少被提起;相反,每當“中國製造”遭受諸如“倒閉潮”“搬遷潮”“用工荒”之類的質疑時,外界都會第一時間將目光投向東莞。

  東莞如今究竟怎麼樣?春節期間,記者赴東莞調研發現,頂著質疑和壓力,2015年,東莞交出了一張漂亮的經濟成績單: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經濟總量正式邁入“千億美元俱樂部”,進出口增幅在全國外貿總額前五名城市中排名第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發明專利授權量、實際利用外資總量、市場主體數量等20多項指標位居廣東省地級市第一。

  “外界看東莞就像看天氣,本來是霧,但大家可能覺得是霾。”在經歷數年艱苦的“爬坡升級”之後,東莞市市長袁寶成如今終於可以自信地笑談經濟形勢。

  有進有退 業態更新

  説到東莞遭受“倒閉潮”,很多人都對2014年諾基亞東莞工廠解散帶來的輿論風暴記憶猶新。記者來到位於東莞南城區的諾基亞工廠舊址探訪時卻驚訝地發現,時隔一年多,這裡不僅未見破敗,相反,新粉刷的橙紅色大樓、綠樹成蔭的花園、籃球場上躍動的身影,無不顯示出盎然生機。原來,昔日工廠已變身為充滿活力的電商産業園。

  這裡的新主人——廣東聚大實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錫林向記者介紹了産業園的前世今生。1995年諾基亞東莞工廠建成後,曾是南城區最耀眼的明星企業,到2013年被微軟收購時,工廠累計生産10億部手機,工人最多時近萬人。2014年,隨著微軟裁員,諾基亞廠區遭到解散。

  去年3月,聚大電商産業園接手諾基亞工廠生活區,著手將原來的宿舍大樓改造為電商辦公樓。“改造後的産業園出租面積達2萬平方米左右,能容納上百家電商企業,目前園區95%的辦公樓都已出租,有70多家電商入駐,包括神州租車、美譽標識等知名企業。”張錫林説。

  談到産業園的未來,張錫林信心十足。“我們把自己定位為‘電商企業的保姆管家’,園區不僅聘請了專業電商導師定期為企業做免費指導培訓,還引進了物流公司、律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等,‘手把手’為入駐企業提供貼身服務。”

  從諾基亞與聚大的“一退一進”可以看出,諾基亞、萬事達等代工廠的關停,並未對東莞引以為傲的手機等3C製造業帶來重大衝擊。“事實上,低端的手機代工正被新興的智慧手機産業取代。”東莞市經信局總經濟師張宇晴説。目前,東莞匯聚了華為、OPPO、金立等知名智慧手機品牌,2015年智慧手機出貨量2.6億部,佔全球市場份額的17%。

  那麼,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真的能在東莞這片傳統産業的舊土壤中落地生根嗎?“從我們掌握的數據來看,新業態確實在快速發展。去年東莞電子商務交易額3510億元,增長21%;與此相關,現代物流業也迅猛增長,去年快遞業務量增長61.9%,收入增長46.2%,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二!”東莞市統計局副局長馮堅説。

  由此,我們發現了東莞得以春暖復蘇的奧秘——雖然以低成本為優勢的加工貿易經濟有所衰減,但以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徵的“四新經濟”快速興起,成為發展的新動力。

  “東莞仍然是一片投資的熱土!”面對東莞被外資拋棄、迎來新一波倒閉潮等傳言,東莞市委書記徐建華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篤定地説。

  篤定的背後是堅實的數據支撐:去年東莞共關停外資企業約500家,但市場主體數卻在連年增長,目前已達72萬家,其中不乏優質外資企業。去年東莞實際利用外資突破50億美元,同比增長17%。而且外商投資還出現了喜人的新動向——2015年外商在服務業上的投資首次超過製造業。東莞利用外資從“製造業主導”邁入“服務業時代”。

  轉型“雙翼” 邁向高端

  東莞,曾誕生全國第一批“三來一補”企業,這片僅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雲集著11000多家加工貿易企業,仍是東莞經濟的重要支撐。

  雖然有一部分企業在不利的經濟形勢下消亡了,但更多的企業成功轉型。

  走進紮根東莞已25年的港資企業——環球石材公司,記者腦中關於石材行業既臟又亂的印象立刻被顛覆:一條長達800米的人造石生産線上,配料、攪拌、壓製成型、磨切……所有繁重的工藝流程均由機器自動完成,現場僅有15個衣著整潔的工作人員操控輔助。

  “這條世界級的CEMSTONE人造石生産線是從義大利引進的,連同土地及廠房等投資共計3億元,去年11月才正式投産,年産能達60萬平方米,目前産品已基本被預訂光。生産線採用5道電腦控制布料構圖技術,生産出的人造石不僅在外觀上無限接近天然石,品質也更加優良。”現場技術人員介紹。

  環球石材董事長朱新勝則告訴記者,“過去,中國石材業依靠的是國內人工、土地、石材資源低廉的成本優勢,在世界頂級石材項目中少有中國石材界的身影。我們不惜鉅資引入全自動生産線,就是希望彌補國內高端人造石的市場空白。”他説,天然石行業已進入薄利時代,未來公司將在人造石領域加速佈局,5年間將引進三條CEMSTONE生産線。同時,公司也著手創新商業模式,正在研發國際電商平臺,未來生産線擴容後的産能,將大部分銷往國際市場。

  一邊加緊“機器換人”,以“智造”取代“製造”,一邊搭乘“網際網路+”快車,用新模式將製造帶入價值鏈高端——類似環球石材這樣的成功案例,在東莞的傢具、服裝、電子、玩具等傳統優勢製造領域比比皆是。智慧化與網路化,已成為傳統製造騰飛的雙翼。

  與此同時,記者走訪一些傳統行業的龍頭企業發現,“網際網路+東莞製造”蔚然成風,網路化定制、柔性化生産成為製造業的新潮流。在城市之窗傢具有限公司,大約70%的訂單來源於定制化生産。從2014年開始,這家從事了12年傢具貼牌生産的企業,自主研發出了一套3D數位互動體驗設計系統,從事“全屋定制”家居,通過這套系統,消費者不僅可以遠端觀看立體空間效果圖,更可以追蹤每一塊板材的去向。“服務等軟要素在製造業中佔有越來越重的分量,傳統傢具企業需要向服務型製造轉型升級。”公司總裁趙家堯説。

  “網際網路+傢具定制”“網際網路+服裝定制”“網際網路+玩具定制”“網際網路+數字印刷”……如今,定制化生産模式已滲入“東莞製造”的各行各業,尤其是直面消費者的行業。據統計,該市7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具備按照用戶訂單自動排産和動態調度的能力。由此帶來的傳統製造向服務型製造的升級,使製造業邁向了價值鏈高端。

  “紅娘”牽線 協同創新

  在東莞,活躍著30個各具特色的專業鎮,從電子、傢具到毛織、玩具乃至包裝、物流,它們如同“世界工廠”的一個個車間,讓一個個響亮的製造品牌從東莞走向世界。在低迷的全球經濟大環境下,它們的境況又如何?記者來到“中國模具名鎮”橫瀝鎮一探究竟。

  走進橫瀝臺一盈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楊海向記者展示了公司研發的最新産品——液態金屬。“它比不銹鋼輕,又比不銹鋼硬,是未來具有革命性影響的新材料。”楊海介紹,利用液態金屬高強度、高彈力、耐腐蝕等特點,下一步公司將重點開發智慧手錶等市場。

  一個小鎮上的企業如何能研發出世界級的先進材料?楊海告訴記者,由橫瀝鎮政府聯合7所高校共建的模具協同創新中心起了關鍵作用。“我們足不出鎮,就可以接觸到院士、教授和博士,請他們為我們解決問題。”楊海説。

  梅瓊風博士是上海交通大學派駐模具協同創新中心的代表,來橫瀝兩年多,他深刻感受到與企業交流氛圍的變化。“剛開始我給企業打電話,表明想去調研的意願,企業十分質疑,甚至把我的號碼列入‘騷擾電話’。”梅瓊風笑道。隨著交流的增加,梅瓊風和團隊得到了當地企業的信任。他們先後調研了近百家模具企業,將企業共性問題進行歸類,研究各種解決方案,形成一個龐大的數據庫,企業一遇到問題,馬上就能從中搜索出解決方案,再不用像以往一樣孤軍作戰了。

  梅瓊風把協同創新中心比喻成“紅娘”,這個角色為校企雙方牽線搭橋,跟蹤了解行業最新動態,然後安排雙方“相親”(調研座談),面對面説需要、談發展。如果雙方都有“聯姻”意願,就簽訂“證書”(合作協議),共同協商如何培育下一代(成果産業化)。近3年來,協同創新中心已為該鎮300多家模具企業提供科研服務,達成合作項目35項,推動模具企業從363家增加到目前的940多家。在協同創新模式下,去年橫瀝模具産值首次跨越百億。

  在東莞,類似橫瀝這樣的專業鎮協同創新中心已經有12家。如橋頭鎮引進高校創新資源共建的環保包裝協同創新中心,在包裝材料、裝備、印刷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虎門鎮打造的服裝産業協同創新中心,解決了設計、市場、銷售等系列共性問題,使“服裝名鎮”的名頭越來越響……這些創新平臺有效整合了政府、企業和研究院所的各類創新資源,使專業鎮成為産業集群創新的主戰場。

  事實上,“傍科技大款”、以協同創新促産業升級不僅是專業鎮的做法,更是整個東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抓手。東莞市科技局副局長肖錚勇告訴記者,東莞正大力推動新型研發機構聚集發展,2015年廣東省智慧機器人研究院正式落戶東莞,目前全市新型研發機構數量達27家,累計服務企業超過2萬家。

  “2015年,東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985家,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同比增長61%和72%,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5%……這些數據表明,東莞創新驅動發展是有潛力的!”肖錚勇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