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政協委員建議十三五期間北京GDP增速6.5%為宜

  • 發佈時間:2016-01-20 14:13:16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董鑫  責任編輯:吳起龍

  協商民主助力首都發展大計

  委員建議 “十三五”期間GDP6.5%為宜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總規的修改……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北京市政協收到了來自中共北京市委的“協商大單”,這是市委首次制定市政協年度協商工作計劃。一年來,700多位市政協委員積極行動,調研論證,建言獻策,以落實協商年度工作計劃為重點,努力把協商民主貫穿履行職能全過程,積極探索推進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的實踐。

  建言“十三五” 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在6.5%為宜

  2015年,市政協依照北京市委辦公廳年初印發的《北京市政協2015年協商工作計劃》,將圍繞“十三五”規劃編制開展專題協商列入常委會工作要點,並成立了由吉林主席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確立了9個專項課題,還面向全體委員開展“我為北京市‘十三五’規劃編制獻一策”活動,分專題開展6次網路議政。

  委員們建議,按照中央作出的中高速發展的要求,考慮到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帶來的影響,從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確保居民實際收入水準十年翻一番目標實現、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出發,將“十三五”時期北京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速設定在6.5%左右為宜。

  委員們表示,適當降低經濟增速,有助於為疏解功能、控制人口、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留出更大空間。同時,把綠色GDP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指標,這方面北京有基礎、也有需求,應當率先作為。同時,應把勞動生産率、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作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指標。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市政協委員、中共北京市委原副秘書長王力丁指出,近年關停並轉了不少企業,但原來的企業遷走後,有的新企業卻效益、技術水準不高,因此一定要從嚴管理疏解後的騰退空間,要把更多的權力責任和利益交給各區。統一規劃騰退空間和土地的用途,建立疏解、騰退用地再利用的管控機制,加強對騰退空間使用的管理,立足各區功能定位設定用途。五環內的騰退土地應禁止進行商業開發,優先用於公共綠地、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文化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

  如何創新人口調控機制,確定北京“人口上限”和“下降指標”,也是專家和委員們熱議的焦點。北京大學教授楊開忠認為北京“十三五”規劃應該明確地提出雙疏解戰略。從世界的疏解經驗和首鋼的疏解經驗來看,單純強調疏解工作單位和工作崗位是行不通的,其結果可能導致城市更加擁擠,環境問題更加嚴重。因此在強調工作單位、工作崗位疏解的同時,要把家庭的疏解明確提到戰略高度上,實行職住雙疏解戰略。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原委員趙小衛也表示,人口調控不僅要有疏解存量的指標,更要控制增量的指標,要做到全市一盤棋,防止被疏解人群在北京範圍內轉圈。

  聚焦城市總規修改 重新梳理細化各區功能定位

  為更好地通過規劃引領首都可持續發展,破解北京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矛盾,解決“城市病”問題,2015年,北京市政協圍繞《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的修改展開了專題協商工作。分別以座談會、電話和網路等方式廣泛徵求各界對《總體規劃》修改工作的意見,共召開各種座談會57次,1528人次參加,收集各種意見建議1732條。

  委員們建議,應加大北京中心城功能疏解力度,不符合首都戰略定位的勞動密集型、資源依賴型的一般製造行業,非科技創新型企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部分教育、醫療、培訓機構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應轉移或遷出;重新梳理並細化每個區的功能定位,明確與區功能相匹配的區域規劃和發展重點。逐步完善與各區功能相適應的市政基礎設施投資、公共服務資源配置、財政轉移支付、稅收優惠等政策,增強承接疏解人口區的承載能力和次級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

  同時,要構建市域全覆蓋的城鄉一體化規劃和管理體系,按照城市標準提升城鄉結合部的規劃建設和社會管理水準,加快城鄉結合部的整治改造,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同時要創新城鄉結合部的“一元化”管理體制,積極推動村莊社區化管理。

  針對以往多個規劃“相互打架”的情況,委員們還提出要將城市《總體規劃》中基於資源環境容量確定的各項指標,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內容之中,增強對北京市城市發展的調控力度。此外,委員們還建議,制定合理政策機制,有效盤活低效存量用地;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增長邊界的法治化管理,切實維護“兩線”的嚴肅性和約束力;厘清各區規劃實施邊界,強化規劃法定效力;研究土地開發新模式,合理分擔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綠化實施、村莊改造等成本等。

  京津冀協同發展 三地生態紅線須統一劃定

  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重大國家戰略。2015年,為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做好中共北京市委在市政協就京津冀協同發展進行協商的工作,市政協城建環保委員會、科技委員會等會同相關科研院所、院校,就推進京津冀生態環境建設、交通一體化建設、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等課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內容,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走綠色化道路。市政協調研組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要統一規劃已成為共識,就生態環境保護而言,不僅要堅持一張圖(統一規劃)、一條線(生態紅線)和一本賬(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還應共同研究編制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建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統一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統一生態環境保護標準、統一劃定生態紅線,明確生態環境佈局,配套産業政策和生態補償政策。

  調研組認為,京津冀生態環境的聯防聯治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組關係:一要從區域實情出發,充分考慮到三地不同的自然稟賦、發展階段和利益訴求,不應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對立起來,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共贏;二要統籌兼顧城市和鄉村、平原和山區、沿海和內陸、工業污染和民生污染、本地污染與外來污染等問題,做到綜合決策、科學治理;三要做到技術創新與制度建設並重,應以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和水生態系統修復為重要突破口,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率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先行。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完成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更好地支撐區域的協同發展以及在人口密集地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的需要。” 市政協副主席趙文芝表示,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在發展思路上,要立足於解決首都大城市病問題,疏解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先發展模式,形成新增長極這一基本出發點,緊密結合京津冀‘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 的城鎮體系規劃及産業功能佈局,分階段、分目標、有重點地推進京津冀交通的一體化發展。

  此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在於科技協同創新,依靠科技創新深化區域合作,以提升創新能級推動産業轉型,解決環境治理和社會發展難題,促進整個區域協同發展。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趙弘表示,新時期,中關村在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要打破思維定勢,突破區域協同創新體制機制障礙,探索市場化的合作方式和利益共用機制,推動京津冀創新協作取得新進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