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鄭州排查夜晚刺鼻怪味 打掉4個非法農藥生産窩點

  • 發佈時間:2015-10-12 09:30:12  來源:大河網  作者:王馳  責任編輯:李春暉

被查處的一處黑窩點內,堆放有大量農藥原料。

  核心提示|繼鄭東新區查處2個非法農藥生産窩點後,10月10日,鄭州市農委、惠濟區農委在中州大道附近又查處2個非法農藥加工窩點。執法人員稱,這兩個窩點很“聰明”,專門選在正規農藥廠對面安家、生産,以掩人耳目。

  自9月21日大河報獨家首發鄭州怪味報道以來,已查處4個黑窩點,全城關注的鄭州“怪味案”也漸漸有了答案。目前,鄭州市環保、質監、農委等多部門仍在加緊排查怪味的其他來源。

  【排查】

  黑窩點傍著正規廠家,試圖掩人耳目

  9月21日,自本報刊發鄭州怪味的第一篇報道後,熱線電話響個不停,不少市民提供了有關黑農藥加工點的線索,其中一個線索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一位市民説,他住在中州大道迎賓路附近,那裏有很多倉庫,其中就有生産農藥的,不管白天黑夜都在生産,氣味很大。隨後,記者先後3次實地走訪,並把線索轉給了鄭州市環保局。

  經過排查,惠濟區環保局執法人員發現,該處確實有一個大型農藥生産企業,但企業的環保手續齊全。另一方面,記者也分別採訪了省農業廳、省工信委等多個部門。省工信委原材料工業處提供的資料顯示,該化工公司確實是國家工信部批准的農藥定點生産企業。

  惠濟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化工公司已存在十多年了,手續齊全。該公司辦公室一位王姓主任稱,公司生産的農藥製劑是不用水的,經流水線包裝而成,包裝袋也是防泄漏、防腐的。

  最終,執法人員在該企業一個廠區對面的大院裏發現了可疑情況。經連續多日蹲守、暗訪,惠濟區環保局的執法人員在該大院發現了兩個農藥加工點。

  執法人員稱,這兩個窩點的老闆“很聰明”,專門選在正規農藥廠對面安家、生産,以掩人耳目,“可能是想著離正規農藥廠近,即便有異味,也不會有人懷疑到是黑窩點在生産”。

  【查處】

  現場查扣藥品200多件,嫌疑人趁機溜走

  這兩個窩點位於中州大道迎賓路向南1公里處。10月8日晚,惠濟區多個部門組成了執法專班,對其進行巡查,但因種種原因,窩點未能得到有效查處。

  隨後,惠濟區農委將此情況向鄭州市農委農業行政執法支隊彙報。10月10日下午,惠濟區農委協助鄭州市農委,出動了8名執法人員,對這兩個違法窩點進行了查處。

  惠濟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要想進入這兩個窩點,先要通過兩道大門,進入其中一個窩點時,一名中年女子試圖逃走,被執法人員拉住,責令其打開生産車間的大門。隨後,執法人員對該窩點的農藥進行了查扣,而中年女子則趁機溜走。在另一個窩點內,未能找到相關嫌疑人,只查處了一些藥品。

  10月10日下午,記者在這兩個窩點內看到,裏面堆放著各種製作農藥的原材料,大藥桶、玻璃瓶、包裝盒等,淩亂地擺在地上,窩點內散發的農藥味熏得人睜不開眼。其中一個窩點內,還有幾臺遊戲機,地上殘留著農藥留下的印跡。

  當天,執法人員共從這兩個窩點內查扣了200多件藥品。惠濟區農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對轄區內涉農違法現象的打擊力度,杜絕類似現象再次發生。

  【摸底】

  鄭州現有19家正規農藥廠家,其中中心城區有9家

  在查處非法農藥生産窩點的同時,也有市民發出疑問:鄭州還有一些區域的怪味沒找到來源,有些怪味是不是正規的農藥廠散發出來的?鄭州現在到底有多少家農藥廠?

  10月9日,省工信委原材料工業處相關負責人給了記者一份清單,上面顯示,鄭州市現有19家經過工信部批准的農藥定點生産企業(不包括已經提出搬遷計劃的企業),其中,在鄭州市中心城區有9家,在鄭州郊縣市有10家。

  據介紹,一個正規的農藥生産企業,必須擁有工商執照、農藥生産批准證書等多個證件,還需要在環保部門辦理環評手續,且其生産的藥品必須是在國家相關部門辦理過登記手續的藥品,“農藥生産企業的生産地點一旦確定,不能隨意更改,而且這些藥企與居民樓也有距離要求,至少需要離500米遠,具體距離需要根據每家企業生産農藥的品種、內容及危害性確定”。

  昨天,記者將鄭州的正規農藥企業名單及所在位置與本報之前繪製的鄭州怪味區域表進行比對發現,這些正規企業所處的位置,大都不在居民投訴怪味最集中的區域。省工信委原材料工業處相關負責人分析,這些正規企業都辦有相關環評手續,且有質監、環保、工商等部門定期巡查,市民投訴的怪味很可能是一些非法的黑作坊産生的。

  不過,對方也表示,如果市民發現這些正規的農藥生産企業有違規行為,可向質監、環保、工商等部門投訴,省工信委原材料工業處也會配合相關部門一起對其進行查處。

  寫在後面>>

  找的是怪味,樹的是信心

  企業都想掙大錢,守法經營靠的不是信仰,更不是自律,靠的是政府執法的力度、效率和清廉。中國環保部門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設立以來,大仗小仗沒斷過。最近持續發酵的德國大眾柴油車造假事件再次證明,企業和監管部門如同貓和老鼠的關係永遠不會結束,企業本能上都想像德國大眾那樣,做出“為了逐利而放棄誠信的艱難決定”。企業不會打無準備的仗,一旦做出背信棄義的決定,便會研究環保部門的檢查要求、頻次,便會追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如果環保部門墨守成規,步履遲緩,勢必會像正規軍遭遇遊擊隊一樣,落入被動挨打的狼狽境地。對付遊擊隊,必須懂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怪味擾民,很多投訴者一開始便懷疑怪味來自農藥廠。但它究竟什麼成分,是否與農藥有關,需要嚴謹的檢測,這不是市民的能力所能解決的,只能由環保部門完成。但是,環保部門多次排查卻一無所獲。

  好在環保部門很快轉變戰術,依靠市民,蒐集線索,微服私訪,逐一突破,用遊擊戰術端掉了這些不敢在陽光下開工的非法窩點。

  這些年,一本叫《把信交給加西亞》的小説被當成成功學範本廣為傳播。小説講19世紀美西戰爭時,美方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的手中,可是加西亞將軍正在叢林作戰,沒人知道他的位置。此時,一名叫羅文的年輕中尉挺身而出,不講任何條件,曆盡艱險,徒步三周,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把信交給了加西亞。

  對廣大市民而言,政府部門就是那個勇敢無畏的羅文,市民的投訴,就是那封及時送達的信。每一封送達的信,都背書了政府的誠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