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物農藥“揚長”更要“避短”

  • 發佈時間:2015-05-07 05:32:3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王騰飛

  公眾對農産品品質安全的日益關注,農藥用量零增長和綠色防控達到30%目標的提出,為生物農藥發展帶來了新動力和新挑戰,被寄予厚望的生物農藥如何突破發展制約,更好地應用推廣?4月27日,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主辦的2015生物農藥發展與應用交流大會在湖北恩施召開,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校、農藥企業的200多位代表就此深入交流,建言獻策,共謀發展良方。

  有優勢有市場更有機遇

  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會長劉堅表示,農業部提出農藥用量零增長戰略,農産品品質安全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重視,新的食品安全法禁止將劇毒、高毒農藥用於蔬菜水果等,都為生物農藥的推廣和應用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由於開發成本越來越高、禁用淘汰等限制越來越多、安全性壓力和抗性問題越來越大,化學農藥數量有所下降,生物農藥品種出現強勢增長。”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藥效審評處副處長袁善奎表示,生物農藥通常無化學殘留,對環境友好,抗性風險低,可用於有機農業,因優勢突出其發展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生物農藥研發隊伍。

  農業部農産品品質安全中心副主任顧寶根介紹説,生物農藥有利於保護天敵,維護生態平衡,能減少病蟲害發生和農藥使用量,大部分沒有安全間隔期,無須擔心殘留超標,是高端農産品的可靠藥劑,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仍面臨不少成長的煩惱

  雖然發展的春天已經來臨,但生物農藥在推廣應用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成長的煩惱,防治面積也沒有大的突破。

  “生物農藥藥效相對較慢,用藥成本較高,使用相對麻煩,農民往往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不太願意接受生物農藥,市場拓展也相對困難,部分生物農藥企業有證但並沒有生産。”山東魯抗生物農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健告訴記者,公司大部分産品是銷往國外,國內市場銷量比較少。

  袁善奎指出,生物農藥的市場份額持續上升,但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如防效上存在技術瓶頸,見效比較慢,示範推廣和使用技術培訓力度不夠,使用價值和效益尚未被充分認識。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防治處調研員郭榮介紹説,赤眼蜂、昆蟲性資訊素、Bt、枯草芽胞桿菌等生物農藥在稻田病蟲害防治中已經得以應用,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生物農藥品種還較少,一些農作物重要病蟲缺少高效的生物農藥,有的生物農藥防效不穩定,尤其是活體微生物製劑品質不穩定,藥效受環境影響較大。使用技術要求高,應用受限制,影響防治效果,價格也相對偏高。

  揚長避短才能更有作為

  如何加快推廣應用、讓生物農藥發揮更大作用?與會代表認為,一方面應該加強生物農藥研發創新,揚長避短,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扶持和引導。

  “雖然生物農藥效果可能差一些,但能為農産品創造更高的價值。”袁善奎認為,要讓農民接受生物農藥,除了觀念上的引導,還要在提升生物農藥的藥效上多下功夫。應篩選高活性生物農藥有效成分,強化製劑産品創新,尤其是劑型和助劑的創新,研製出能延長田間藥效時間和提高藥效穩定性的産品。同時加強研發化學農藥與生物農藥的混配産品,加大生物農藥及綜合防治措施的宣傳普及。

  郭榮表示,生物農藥使用選擇時機很重要,比如天敵使用應在前期害蟲種群量少、密度低的時候使用,不能當作應急手段。

  針對企業對生物農藥積極性不高的現狀,李健建議,應該對生物農藥加大補貼力度,給生物農藥登記開綠燈,縮短審批時間和減免登記費用,鼓勵引導生物農藥發展。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調研員黃輝説,農業部將擴大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試點,探索新的補貼方式,採取以合作社為平臺、經銷商為紐帶、統防統治組織為載體等方式規範補貼,推動生物農藥更好地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