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北京政協建議疏解騰退空間打造京津冀科技園區

  • 發佈時間:2015-07-28 14:29:37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孫穎  責任編輯:李春暉

  市政協委員建言:聯合打造京津冀科技創新園區鏈

  疏解騰退空間可建科技園區

  北京市政協常委會上午審議通過《關於加快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若干問題的建議》,呼籲加強京津冀協同創新,聯合打造京津冀科技創新園區鏈,聯合共建一批京津冀示範基地,促進北京創新資源有重點地向天津、河北轉移,強化科技創新的分工與協作,促進三地産業鏈與創新産業鏈的有效融合。

  【現狀】

  北京向津冀輸出技術合同3475項

  目前北京已經具備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優勢和條件。北京技術有力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2014年北京輸出到津、冀的技術合同達到3475項,比上年增長9.4%,成交額達到83.2億元,增長16.8%,其中電子資訊技術、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與高效節能、現代交通等領域輸出技術較多。

  北京積極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決心疏解非首都功能,搭建了30個産業疏解合作平臺。中關村向周邊産業輻射尤為突出,目前中關村企業在河北設立分公司1300家,投資成立子公司768家,在天津設立分公司603家,投資成立子公司658家。中關村與保定市合作推進“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建設,已有20多家企業意向入駐。中關村海淀園、亦莊園、豐臺園、昌平園等也與秦皇島、廊坊、保定、張家口等地開展了協同創新與園區共建。

  【問題】

  工業企業僅26.7%開展研發

  目前北京高端創新資源集聚能力有待提升,主要表現為頂尖創新人才不足,在全球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領軍企業不足。落戶難、限購房、限購車、霧霾天氣等都對北京引進高端人才帶來負面影響。

  基礎研究投入不足制約原始創新能力提升,2013年北京市用於基礎研究的經費為137.2億元,顯著低於發達國家及新興工業化國家水準。

  北京企業也沒有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2006年企業研發經費佔北京研發經費支出的48.6%,2013年這一比重下降到36.1%。

  2013年北京大中型工業企業中只有26.7%的企業開展科技研發活動,總計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僅為1.1%,而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這一數字為3%至5%。

  【建議】

  搬遷機構騰退出空間可用於科技創新

  會上,8位常委、委員就加快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內容建言獻策。

  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方炎建議,非首都功能,疏解必然要將一些教育、醫療機構甚至機關事業單位遷出北京的城市中心區。機構搬遷後騰出的空間面臨二次開發問題,新增項目要符合北京市的功能定位,避免人口集聚,有利於創新驅動發展。

  科技創新中心的相關項目建設則符合這些條件,應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契機,將搬遷機構騰退出的空間用於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騰退出的空間可建設科技文化産業園區,服務首都經濟發展並帶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

  吸引“眾創空間”類的機構參與園區建設,按照“空間+服務+資本”的綜合服務模式開展園區建設,推進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發展。

  政協委員們還建議:應調整首都産業結構實現三大轉變:破除大而全的産業發展思路,走高精尖産業發展之路,實現瘦身健體;進一步融合創新與産業鏈,走協同創新發展之路;進一步摸清家底,促進原有産業升級轉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