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規劃委: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遷通州
- 發佈時間:2015-07-14 20:03:36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王斌
新華社北京7月14日電題:北京行政副中心將怎麼建?——聚焦通州建設五大焦點
日前,在北京聚焦通州建設行政副中心的消息終於塵埃落定後,北京市規劃委于14日進一步對外透露了關於通州建設規劃的諸多細節。
其中包括:有序推動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轉移,逐步帶動中心城人口向通州轉移,通過“區域快軌”“城際鐵路’等模式串聯起燕郊、通州及中心城。
這些資訊無論對於北京市民還是對於渴望進入首都的新移民,都具有重要的就業和居住決策參考價值。“新華視點”記者對公眾關心的幾個焦點問題進行了梳理。
焦點一:為什麼建城市副中心?疏解人口醫治北京“大城市病”
日前,北京市委全會正式公佈,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規劃建設。14日,北京規劃委明確表示,將有序推動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轉移。至此,通州作為北京市副中心的“新身份”正式亮相。
北京副中心建設不僅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關鍵節點,也肩負著醫治北京市“大城市病”的歷史重任。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説,其實,早在2004年修訂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時,就有計劃地在通州預留了大量行政辦公用地,準備成建制地搬過去一些機構。只不過,單靠北京市的力量還不能迅速推動行政功能的轉移。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讓通州成為城市副中心的設想變為現實。
“從巴黎、首爾、東京等國際大都市發展來看,副中心都成為其化解‘大城市病’的良方。”黃艷説。
根據北京市關於行政副中心的規劃思路,除了把適宜的行政事業單位轉移過去,北京還希望以此帶動科研、商務、文化、會展等功能的聚集,逐步帶動中心城人門口向通州轉移。
近十年來,北京市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嚴峻。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達2151.6萬人,其中城六區1276.3萬人。黃艷説,“城市‘攤大餅’式蔓延,水資源緊缺、大氣污染、交通擁堵、生態環境容量不足等問題凸顯。”
根據《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到2020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成效,城六區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礎上每年降低2至3個百分點,爭取到2020年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
焦點二:是否只建一個副中心?順義、亦莊也是新城
3月份,通州區政府公佈了《2015年重點建設項目任務表》,通州區今年共有86項重點建設項目任務,總投資達1638.8億元。目前已開工的項目有28個,其中産業類13項、能源生態類10項等,按照今年總體目標,核心區16個産業項目除9個續建項目外,其餘7個全面開工,年內可完成建設面積約130萬平方米。
事實上,在成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消息還屬於“傳聞”之際,通州的房價就已一路上揚,局部區域還上演了一個月單價飛漲5000元的“神話”。一時間,通州炙手可熱。不過,“雖然聚焦通州,但城市副中心並非只有通州。”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説。
王飛介紹,早在2005年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中,就明確了通州、順義、亦莊是面向未來發展的三個新城。近10年來,北京市政府公共服務設施投入的50%以上都集中在這三個新城,尤其是公共交通發展引領新城建設取得的實效已經有目共睹。這些區域都將成為承接北京中心區功能的主陣地。
焦點三:通州是否會重蹈“睡城”老路?建宜居宜業新城已規劃公租房
在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塵埃落定之前,通州最被世人熟悉的還是“睡城”的名號。位於北京東西周線和東部發展帶的交點,長安街的最東端的通州,由於大量人口集聚,産業和居住不平衡,交通壓力巨大,“潮汐現象”突出。
“早晨出不來,晚上回不去。”家住通州梨園在市中心國貿上班的張女士對記者説:“無論是連接通州與主城區的京通快速路,還是地鐵一號線和八通線,每天早晚上下班都苦不堪言。”
“通過中心城存量功能的疏解,促進通州的産城融合和職住均衡。”王飛介紹,通過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宜居宜業的通州,讓就業、居住和生活都在通州。記者了解到,通州已經在規劃建設一批公租房為即將轉移過來的人群提供居住場所。
黃艷介紹,未來的通州肯定是一個獨立的新城。重要的前提是要加強軌道交通的建設,地鐵將在已有6號線和八通線的基礎上,7號線還要繼續東延。區域快軌將實現與機場、周邊新城、周邊河北區域的便捷聯繫。道路網密度將達到每平方公里9公里,是目前中心城道路網密度的1.8倍,林蔭道比例達到70%。
焦點四:是否開展大規模“造城運動”?核心規劃理念是“置換”
“通州新城規劃的理念是‘置換’。”黃艷強調説,對於行政副中心的新定位,我們要調整通州的規劃。今後的發展絕不是大規模的“造城運動”,而是“減量提質”。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向外疏解出一部分人,同時再吸引一部分人。
根據調整的規劃,此前規劃實施的一些集聚人口的産業園將做調整。此外,還將推動倉儲物流基地,批發市場、物流基地以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不適宜産業等業態的退出升級,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高端産業,例如,有可能承接CBD的一些功能。
“目前,通州的公共服務設施整體發展水準還較低,新城建設水準還不高,與市行政副中心規劃建設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王飛介紹,在醫療教育資源方面,在已經有10余家中小學和醫院在通州開辦分校、分院的基礎上,還將進一步引進優質資源。“通州區可利用土地資源約55平方公里,功能疏解預留著充足的空間。”
焦點五:是否會“攤大餅”?邊界地區將協同發力
早在通州成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態勢日趨明朗之時,與之相鄰的河北燕郊、大廠等地的房地産開發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毫無疑問,北京行政副中心未來將成為一個區域高地,周邊的區縣利用通州的配套進行發展,無疑將給當地帶來巨大壓力。”一位通州的幹部對此有些擔心。
“副中心的建設是為了化解城市病,盲目無序發展恐怕會帶來新的城市病。”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指出,要認真總結北京中心城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副中心發展也要控制城市邊界,防止在行政副中心“攤大餅”,避免與朝陽、燕郊等地成片式發展。
“京津冀一定要規劃一張圖,尤其是在三地的邊界地區。在這些區域更需要協同規劃、協同治理、協同管制。黃艷説,城市副中心周邊房地産的無序發展肯定會出問題,河北省相關部門也已經開始關注這個問題。
黃艷説,通州下一步要大力發展以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為主體的郊野公園環、以北京周邊地區為重點的環首都公園環,實現城市組團之間的有效生態隔離。
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設還肩負著引導周邊小城鎮合理佈局,防止出現新的城鄉接合部和“城中村”的重任。王飛説,通州區下轄9個鄉鎮,約300個行政村,必須要處理好城市與農村的關係,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