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威海韓企5年來撤離一半 中韓經貿遇轉型升級關口

  • 發佈時間:2015-07-07 07: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彭斐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中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是哪個?既非美國也非日本,而是南韓。2014年,中國對南韓貿易逆差已近千億美元。究其原因,中國出口的主要是“三來一補”的低端工業品以及農産品和紡織品,而南韓對華出口多為電子、機電、化學等高附加值産品。

  長期以來,在中韓經貿合作中,韓方以技術和研發優勢佔據産業鏈的高端,中方則以低廉的土地、勞工獲得比較優勢,二者形成産業互補型合作。但近年來,隨著中國要素成本提高,中韓之間原本“默契”的分工合作難以為繼,中韓經貿合作急需轉型升級。為此,兩國政、商、學界都把目光投向了中韓自貿。那麼,中韓自貿協定生效後,將對中國産業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記者以中韓自貿先行區山東威海為樣本,對此展開了走訪調查。

  地道的南韓烤肉店舖燈火輝煌,“啤酒炸雞”的香味溢滿街道,商鋪櫥窗裏南韓産品琳瑯滿目,講著韓語的售貨員與南韓遊客熱切交談……6月以來,南韓遊客逐漸增多,威海的街頭再次熱鬧起來。

  隨著威海在中韓自貿中“搶跑”,這裡的“韓風”越來越濃郁。在6月1日簽訂的中韓自貿協定(FTA)中,中韓兩國分別選定威海與仁川作為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要素成本逐漸提高,威海原有的一些勞動密集型韓資企業正在陸續撤離。據韓商會威海辦事處會長金宗猷透露,2010年以來,已經有一半以上南韓企業離開威海。

  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表示,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韓經貿也到了轉型升級的關口,而中韓FTA的簽訂為兩國經貿合作轉型提供了契機。

  但國家發改委外經所研究室主任張建平稱:“南韓在亞洲堪稱自由度最高的經濟體,中韓自貿協定會給兩國政策與産業,尤其對中國帶來什麼衝擊、影響,尚不確定。”

  威海正常運作韓企僅剩800多家

  説起中韓兩國的經貿交往,威海港集團總經理張平有切身感受。1990年9月,自南韓仁川出發的金橋輪抵達威海,在中韓尚未正式建交之際,這艘客貨滾裝班輪率先在兩國之間搭起了民間貿易的“金橋”。

  隨著1992年中韓正式建交,兩國經貿往來迎來第一個高潮。據張平回憶,因可以享受落地免簽,最初坐船的乘客主要來自南韓,而這些人以“背包客”為主。張平表示,在中韓貿易史上,這些背上三四十公斤重的麻袋、在威海碼頭售賣南韓生産的領帶、服裝和布料的“背包客”,掀起了中韓貿易的第一個高潮。

  彼時,中國的市場經濟剛剛起步,商品仍處於短缺時代。隨著南韓商品大量涌入,威海建起了國內第一座南韓商品城,通過威海港管理運營。

  在中韓建交的第二年(1993年),威海獲得中韓經貿洽談會舉辦權。一辦就是八屆,一舉奠定了威海對韓經貿“橋頭堡”的地位。

  與此同時,南韓國內産業從勞動力密集型轉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型,汽車、家電、紡織等産業被迫外遷,三星、大宇等一大批生産線向中國轉移,掀起了第二輪搶灘中國市場的熱潮。

  2000年之後,威海對韓招商層層推進,在南韓設立招商辦事處,全力構建對韓招商網路,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據新華網2003年8月報道,彼時,在威韓資企業已達1800多家,並以平均每天至少一家的速度遞增。

  威海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威海的韓資存量為16.3億美元,佔山東韓資存量的17%。

  不過,隨著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包括韓資在內的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逐步外遷。威海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威海正常運營的韓資企業只有803家。“5年內在威海投資的南韓企業,一半以上都選擇回去了。”金宗猷向記者坦言,原因就是生産成本增高。

  記者就這一説法向三星電子外協企業——威海先優紙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樸永權求證,他表示,“我才來一年半,之前也聽説威海韓資企業挺多,但來了之後,確實有很多南韓企業撤資了。”

  不過在威海市商務局人士看來,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也起到了大浪淘沙的作用,韓資企業在威海乃至中國的投資,正逐步發生質變。“以往主要集中在第二産業,從去年開始,韓資項目側重於貿易、餐飲服務這一塊。”威海市商務局外資科人士向記者稱。

  樸永權表示,“之前撤資的韓企,都是靠人工來掙錢的企業,如今他們更多選擇東南亞這種人工成本低的地區”,相反,技術含量高的企業,都能在威海繼續存在併發展起來。

  在多位韓資企業人士看來,中方的廉價土地和勞力、韓方的技術和市場,曾讓中韓兩國在製造業上找到了互補,但如今,這種互補優勢逐漸消失。

  董彥嶺指出,當前的中國經濟結構已經到了與上世紀90年代南韓經濟轉型升級時類似的關口,隨著國內勞務成本逐年提高,中韓經貿也到了轉型升級的關口,中韓FTA的簽訂成為轉型的契機。

  威海、仁川探路中韓經貿轉型

  2015年以來,威海的“韓風”開始變得強勁。據威海市商務局統計,今年1~5月,該市新批准南韓項目28個,同比增長47.4%,合同外資17961萬美元,同比增長30.1%,佔全市合同外資總額的43.5%。

  這股強勁的“韓風”主要源自對中韓自貿的預期。隨著中韓FTA簽訂,威海與仁川成為中韓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這也是全球自貿協定的首創之舉。根據中韓FTA,威海與仁川的先行先試,主要在貿易、投資、服務、産業合作等領域,並且視兩地的合作成果,將適時推廣到兩國其他城市。

  作為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試驗田,威海市正在爭取山東省委省政府和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援,同時積極加強和仁川自由經濟區的談判。

  3月16日,威海市出臺《加快推動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第一批實施方案》,擬打造中韓自由貿易先試平臺、中韓産業融合先行高地、中韓地方合作示範城市、中韓雙邊合作創新試驗田。

  3月23日,威海市政府組團赴仁川,與仁川自由經濟區廳進行第一輪實質性談判,威海市政府拿出56個項目。按照初步設想和與仁川方面的溝通,威海希望建立一個中韓商品集散地,爭取打通南韓-威海-中亞/歐洲貨運線路,使威海由原來的交通末梢變為物流中心和樞紐城市,在中國、亞歐與南韓之間開通一條貿易大通道。

  同時,威海市也希望借此推動與仁川在各領域的深度開放,包括旅遊、醫療、美容、健康養生、金融、文化、時尚創意、服務外包等。

  4月24日,雙方第二輪談判在威海進行。雙方代表團在旅遊、醫療美容、雙邊投資、跨境電商、口岸互聯互通、産業合作等領域展開磋商。

  董彥嶺向記者分析,威海與仁川先行先試最重要的任務,是要突破中韓經貿的現有瓶頸,為兩國經濟發展找到一個新的合作模式。

  不過,張建平曾指出:“南韓在亞洲堪稱自由度最高的經濟體,中韓自貿協定會給兩國政策與産業,尤其對中國帶來什麼衝擊、影響,尚不確定。”

  記者注意到,截至中韓FTA簽訂,南韓已與47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12個FTA。南韓是全球唯一一個和美國、歐盟同時簽訂FTA的國家。

  經濟示範區頂層設計即將出爐

  記者了解到,威海與仁川已建立了對接磋商機制,高層定期互訪。雙方都設立了地方經濟合作專門機構,以共同研究有利於在中韓兩國可複製、可推廣的先行先試經驗。

  為搶抓中韓FTA紅利,6月8日,威海市環翠區與仁川市中區舉行了戰略合作暨重點項目簽約儀式,簽訂18個重點合作項目,涵蓋電子商務、醫療美容、民俗文化、旅遊、貨物貿易、産業園區等多個領域。

  據了解,作為兩市的中心城區,環翠區與中區早在1998年就締結為友好城區,在産業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往來密切。

  威海市商務局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中韓FTA生效尚需時日,威海正在抓住這個時間差,及早與韓方開展合作,指導企業搶先佈局南韓市場。

  南韓國稅廳此前發表的一組數據顯示,1998年到2008年,進軍南韓的中國企業從118家增至445家,在外國投資企業中增幅最大。同樣來自韓方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僅威海企業在南韓的投資就達7000萬美元。截至目前,已有十多家中國企業赴南韓上市。

  在董彥嶺看來,威海與仁川的合作雖然仍在探討,但大體趨勢將是從垂直型向水準型轉變、由産業內貿易為主向産業間貿易為主轉變、以南韓投資中國為主向相互投資轉變。“中韓自貿區率先在威海與仁川試驗,政府的當務之急是制定和統一規則、政策,而不是著眼具體的商業項目。”中國社科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亞太學會會長張蘊嶺認為。

  據悉,威海市政府已組建了2個高層專家團隊,持續開展對韓合作總體戰略研究,進行頂層設計。近期,專家們將給出威海與仁川自由經濟示範區的頂層設計。

  《《《

  政策篇

  威海先行先試的許可權有多大?

  韓商會威海辦事處會長金宗猷預言,“FTA正式實施後,關稅下降,會導致物流活躍,雙方之間的訂單也會增加,這樣兩國之間的往來會更加密切。”

  根據中韓FTA,在未來20年內,涉及中國91%稅目、南韓92%稅目的産品關稅將調降為零,這些零關稅産品的貿易額將分別佔兩國進口總額的85%和91%。

  金宗猷預計,未來隨著關稅減免,中國每年出口南韓需繳納的關稅將減少330億元,這對中國出口企業來講,無疑是一大利好。

  與金宗猷這位南韓商人類似,站在中國商人的立場,山東新大東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本昌也對中韓FTA充滿期待。不過在等待具體政策落地時,他等得有些焦慮。

  先行先試重在通關便利化

  劉本昌的公司主要從事對韓進口貿易,去年貿易額為3.5億元。因為企業實力雄厚,劉本昌時常成為威海當地政府的座上賓。

  但讓劉本昌頗為糾結的是,2014年他的企業繳稅5600萬元,如果享受保稅進口政策,其繳納的稅款可以大幅度下降。因此,劉本昌的企業最近陷入了觀望。

  和劉本昌持同樣態度的企業主並不少。比如,一位山東港口高層直言,大家都知道中韓FTA是件好事,但在具體政策出來之前,誰都不敢亂動。

  不過,有關稅率方面的政策,可能要讓上述企業主們失望了。威海市商務局人士稱,進出口貨物的先行先試不是降關稅,而是通關便利化。

  在中韓FTA中,將威海和仁川自由經濟區作為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使之在中韓自貿區框架下的地方經濟合作方面發揮示範和引導作用。

  對於如何示範,參與中韓FTA談判的人士稱,這需要威海“先行先試”,這個許可權很大,但探索之路比較艱難,既要爭取國家的支援,還要和南韓方面進行談判。

  威海市商務局人士表示,“現在威海毫無疑問是先行先試試驗田角色,我們也在爭取省委省政府、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援。”

  但在政策落地之前,威海首先需要和仁川進行談判,共同探索。“兩國達成的協議都在籃子裏,但作為示範區,威海、仁川兩個城市是要嘗試協議之外的東西。”上述參與中韓FTA談判的人士解釋。

  在威海市商務局人士看來,威海與仁川方面的談判,只是整個中韓FTA談判的一小部分,兩國平等地拿出一個地方做示範區,對兩國都是有益的,而且船小好調頭,即使實驗失敗了,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跨境電商出口破1500萬

  據了解,作為威海打響中韓自貿“先行先試”的第一槍,中韓海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業務運作3個月以來,業務量不斷攀升,截至6月3日,威海海關共驗放跨境電商清單34213票、出口總值243.2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突破1500萬元。

  尤其是上述業務運作的第三個月,業務量出現激增,當月驗放跨境電商清單15791票、貨值107.5萬美元,較運作首月分別增長133%和112%。

  此後的6月20日,青島海關同意威海海關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直購進口,威海市成為繼青島、煙臺後,山東省內第三個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直購進口的城市。

  在上述知情人士看來,跨境電商業務只是威海先行先試的第一步,“威海和仁川談成的,可能就先在這兩個地方試,當然兩地如果試行得比較好,就會在兩國其他地方進行推廣,那樣就沒有地域限制了。”

  國家發改委外經所研究室主任張建平表示,兩國政府效倣當初的“深圳-香港”模式,先行圈定威海和仁川作為合作示範區,成功後再複製、推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