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09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報告:珠三角製造業用工荒持續 遇工資上漲等挑戰

  • 發佈時間:2015-06-08 16:27:32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2015年度珠三角製造業調查報告

  珠三角之短痛,中國、東盟之長贏

  ●珠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中國製造業重鎮,轉型中面臨諸多挑戰,用工荒仍在繼續,今年工資漲幅或達8.4%,這是近期我們開展的第六次年度珠三角製造業調查得出的發現。

  ●在我們看來,此刻珠三角的短痛,正是中國轉向長期可持續增長模式的組成部分。工資上漲體現生産率持續改善,隨著製造業升級換代,産品的複雜程度提高。服務業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增加亦體現出這一轉變。

  ●增加自動化投入、優化生産流程和工藝是珠三角製造企業應對用工短缺和工資上漲的普遍做法。選擇向外遷移産能的企業首選越南和柬埔寨。

  ●我們以為,東盟國家(ASEAN)憑藉較低的工資水準、豐富的勞動力供應和家庭富裕程度持續上升,能夠極大受益於珠三角製造業和服務業升級換代。隨著製造業的發展,東盟有望成為亞洲的下一個珠三角。

  渣打銀行研究部

  珠江三角洲地區包括廣東省的9座城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和肇慶。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打開國門以來最先開放的地區,珠三角地區製造業蓬勃發展,成為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樣板。這一地區地理面積僅為國土面積的0.6%,人口僅為全國人口的4.2%,卻佔中國出口總額的27%,吸收了全國外商投資總額近20%,外商投資主要來自鄰近的香港地區。

  珠三角在很多方面仿佛中國的縮影,無論是突顯拉動中國經濟的引擎,抑或反映轉向更可持續發展所出現的挑戰。其中最核心的難題是勞動力短缺和工資持續上漲,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珠三角和這個國家的競爭力。正是在這一背景下,2015年2月底到3月底,我們實施了第六次年度珠三角製造業調查,近300家在珠三角經營的港資和台資製造企業參與調查,

  對中國經濟的最新動態帶來獨特、深入的觀察。

  把脈珠三角

  經濟調結構,製造業挑戰加大

  調查結果顯示,從宏觀層面看,目前中國經濟仍在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保持收入增長,而從企業微觀層面看,持續的用工短缺意味著珠三角製造企業面臨著更多成本挑戰。受訪企業也對利潤空間收窄、融資狀況緊張、訂單前景不明朗、人民幣匯率波動增加表現出持續擔憂。但對於順應形勢的企業而言,也意味著機遇。增加資本設備投入、生産工藝自動化和産能遷移是珠三角企業的應對之策。

  1.用工荒持續,工資面臨穩步上漲壓力,預期漲幅為6.8%

  工資上漲,以及由此帶來的收入增長加快,是中國經濟調結構,轉向消費驅動、服務業導向型增長模式的組成部分。工資提高部分是政策作用的結果,但供需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當前農民工工資快速增長可能影響到製造企業,更廣泛的擔心是勞動力需求可能最終隨經濟放緩而減速,延遲中國經濟轉型。從這個意義上看,此次調查受訪企業的工資水準提高(或計劃提高)的幅度大於2014年是好事。

  與去年的調查相比,更大比例的受訪企業預計工資上漲幅度為10%~15%。2015年平均工資漲幅預期是8.4%,高於去年的8.1%。但是,當前年度工資漲幅預期與上一年度實際漲幅之間的差距是近年來最小的,可能體現出企業更謹慎的情緒和更溫和的通脹預期。使用官方CPI作為物價平減指數,2015年預期實際工資漲幅約為6.8%,高於2014年的6.1%和2013年的5.8%。實際工資增長持續加快應該能為家庭消費提供重要支撐,在今年中國經濟減速背景下,這一點的積極意義不容忽視,它有利於中國經濟轉向消費拉動型增長。

  超過七成的受訪企業表示,已在今年春節之前提高員工工資,平均幅度為8.5%。縱向比較來看,26%的受訪企業計劃今年工資上調幅度超過去年,18%的企業預計上調幅度會低於去年,其餘多數企業預計2015年工資上調幅度與2014年相當,體現出勞動力結構性短缺造成的穩步工資上漲動力。

  受訪企業中29%表示近12個月用工荒有所加劇。15%的企業表示,與一年前相比勞動力市場的緊張狀況有所緩解。84%的受訪企業表示,用工充足率在80%或以上,略低於去年調查時的87%,但仍然屬於較高。

2.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及其他推動因素

  政策也對推高工資起到重要作用。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1個省/市提高強制最低工資標準,其中深圳提高幅度最大,為12%,達到每月2030元。我們預計,2015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提高幅度為10%~11%,高於受訪企業估計的8.4%。

  很多企業支付的工資水準早已高於最低工資標準。只有7%的受訪企業稱,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對企業的工資水準産生“很大”影響。

  今年來自工資集體協商的壓力沒有加大。23%的受訪企業表示,在最近6個月與職工代表有過正式的工資協商談判,2014年這一比例為24%。還有14%的企業表示,今年某個時候可能不得不進行工資集體協商。

  地方政府更嚴格要求各項社保資金繳納繼續增加製造企業的成本負擔。71%的受訪企業表示社保繳費實施更為嚴格,持這一觀點的企業比例與去年相接近。如果嚴格實施的話,企業為職工繳納的“五險一金”佔工資的40%~50%,大幅增加了本已沉重的成本負擔,特別是工資佔受訪企業總成本的平均比重已達到22%的水準。

  3.生産率提高與工資通脹

  生産率增長看來正在加快,有望超過工資增速。由於缺乏可靠的官方數據,我們使用詢問企業每個工人的産出增幅是否大於工資來衡量勞動生産率的增長情況。對此問題,67%的受訪企業持肯定觀點,比例高於去年的61%。儘管仍有數量較多的少數企業表示,生産率增長落後於工資增長,但我們預計工資成本上漲向最終産品價格的傳導效應是有限、可管理的,這也進一步説明今年通脹不會成為問題。我們預計2015年CPI增幅1.6%,低於去年的2.0%。而且,我們認為上半年通脹可能繼續回落,為進一步放鬆政策穩增長創造空間。

  勞動力不足解決之道——投資還是遷廠?

  如果一個經濟體能從微觀層面有力地推動適當的行為改變,勞動力短缺和工資上漲壓力未嘗不是好事。願意擴大投入提高資本結構和競爭力的企業能夠獲益於新機遇。

  據45%的受訪企業反饋,加大自動化設備投入、優化工藝流程是企業應對勞動力短缺和工資上漲的首選對策。對於大企業,這一比例提高到70%,反映出他們有更強的實力改善生産流程,享受規模經濟效應。較小規模的企業中,只有30%的企業做出這一選擇,青睞“擴大資本設備投入”。

  是否選擇遷移,在不同規模的企業間也顯示出差異。受訪企業中,有20%表示計劃向內陸遷廠,較去年的28%有所降低。大企業普遍較小企業更為青睞這一選擇。另外,11%的受訪企業計劃向海外遷移(去年這一比例為13%),主要為較大的企業。

  對於計劃外遷以降低成本的企業而言,越南和柬埔寨是首選,其次分別為印尼、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考慮外遷的企業主要是低端製造企業,如紡織、製衣等。對於青睞向中國內地遷移的企業來説,廣東周邊省份,如湖南和廣西,是首選目的地。

  45%的受訪企業認為這些應對勞動力短缺的辦法可以節省成本達10%~20%,20%的企業認為可節省成本達20%以上。

  工資上漲不是珠三角製造企業面臨的唯一挑戰

  1.2015年利潤降幅收窄

  受訪企業預計今年利潤下降平均幅度達0.4%,較去年調查時的下降1.9%有所收窄。同一企業指標看,24%的受訪企業預計今年盈利將會改善,19%的企業盈利將下降。

  2.産能利用率保持高位

  接近20%的受訪企業目前全産能運營(去年這一比例為22%),63%的受訪企業以80%~90%的産能運營。

  3.信貸狀況趨緊

  35% 的受訪企業稱目前與2014年同一時期相比融資的難度加大,只有7%的企業表示融資更為容易。不過,企業的融資狀況可能有所改善,渣打中小企業信心指數顯示,隨著近期多項貨幣政策放鬆舉措的出臺,4月份企業可用信貸情況有所改善。

  4.訂單前景似有改善

  今年年初3個月訂單情況比較疲弱(38%的受訪企業表示訂單減少),但企業預計訂單會好轉。超過40%的企業預計未來3個月訂單會改善。

  5.主要市場經濟前景預期不一

  美國和歐洲是受訪企業的主要出口市場,企業對主要市場經濟情況的看法有喜有憂,22%的企業持積極判斷,27%的企業持消極判斷。對中國經濟的觀點更為謹慎(18%積極,37%消極)。

  6.企業轉為看跌人民幣

  只有16%的受訪企業預計2015年人民幣將升值,而去年調查時持這一觀點的企業佔比超過97%。當前大多數企業預計人民幣將貶值。

透過珠三角看中國

  增長放緩波及勞動力市場

  調查顯示,珠三角地區勞動力市場仍然穩健,大部分受訪珠三角企業反饋稱,目前招聘幾乎與去年同期一樣困難,這意味著用工荒問題仍然存在,支撐潛在的工資上漲。但若經濟增長長期維持疲軟態勢,則勞動力市場面臨疲弱風險,繼而拉低工資和消費水準。此外,隨著中國企業致力於提高經營效率、升級換代,預計短期陣痛將在所難免。

  目前勞動力市場似乎仍然穩固,全國就業市場勞動力供需比仍在1以上。最近一期渣打中小企業信心指數(SMEI)及調查結果顯示,春節假期過後企業用工有所抬頭。4月工資指數仍然同3月持平在63.8,表明中小企業勞動力成本仍然較高。4月企業用工預期指數出現下滑,表明近期企業用工需求增長有所放緩。

  我們預計,隨經濟大範圍放緩,消費減速的風險仍然存在。首輪中國經濟減速主要由製造業和家庭投資放緩所致;我們預計潛在的第二輪經濟減速或將由勞動力市場進一步疲軟導致消費下滑所引發。

  中國製造業轉型

  1.從人工到自動化

  很多觀點認為,工資成本上漲將置中國這一全球製造大國于不利地位。我們不認同這一觀點。隨著中國目前正努力向製造業價值鏈上端進發,我們認為,中國製造正在經歷積極的轉變。勞動力市場萎縮及其他相關的挑戰可被視為提高勞動生産率的催化劑。

  中國製造業轉型背景下,珠三角地區製造商通過擴大自動化設備和改進生産工藝投資以應對勞動力短缺的挑戰。這一選擇為45%的珠三角受訪企業所青睞,位居所有選項之首。

  首選將工廠遷移至中國內陸或遷至國外的受訪企業比例出現下滑並維持在較低水準。我們認為,人工操作轉向自動化,改進生産工藝是應對勞動力短缺的積極措施。這一轉變或反映出中國企業正開始涉足更高端、更高附加值製造。據國際機器人協會數據,預計到2017年,中國將取代歐盟和北美成為全球使用工業機器人最多的經濟體。

  工業自動化還能提高勞動生産率,也是中國工資水準呈上升趨勢的部分原因。67%的珠三角受訪企業反饋稱,單個工人産出增長超過工資增長,為生産效率提高可推動工資增長提供強有力的證據。這一趨勢若能持續,則其將加速中國工人收入的增長並支撐消費。

  2.從低端産品到高科技

  衡量中國製造正向價值鏈上游移動程度的指標之一,是高科技裝備出口在中國出口總額中所佔的份額。自2004年以來中國高科技設備出口規模快速增長。目前高科技設備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比例約達28%~30%,超過低端産品(如服裝、鞋子和玩具等)出口份額。近幾年中國高科技製造業産品附加值同比增長亦開始加快。

  中國政府推出“中國製造2025”規劃以鼓勵鐵路、機電、通信設備、航太設備和電子設備等高科技行業快速增長。我們預計,中國傳統的廉價勞動力拉動型增長模式將逐步被創新和科技拉動型增長模式所取代,創新與科技在推動經濟增長過程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並不過於擔心低端産品製造商將工廠遷離中國。

  我們認為,中國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主要由生産效率不斷提高和産品生産工藝愈發複雜等因素所致。這一轉變反映出中國在應對向價值鏈上游移動、解決過剩産能、遵循更加嚴格的環保標準以及由勞動密集型轉向科技密集型增長模式等挑戰時仍具備巨大的潛力。

3.從製造業到服務業

  隨著中國製造業升級換代,整體經濟結構也在經歷轉型。中國開始由投資拉動型增長轉向更加均衡、可持續的增長模式。為實現這一目標,大力發展服務業將成為中央決策者的首要重任。中國服務業GDP佔比正不斷上升(2014年底達48.2%),近幾年已超過工業GDP佔比。

  我們認為,中國服務業極有可能達到潛在增長率並有利於推動中國經濟再平衡。金融服務業是極具潛力的一個典型例子。中國城市化進程同樣將為服務業創造更多增長機遇。

  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向表明,投資者對中國服務業的關注正在上升,而此前私營部門和外國投資者對投資製造業更感興趣。最近幾年中國地産行業、租賃及商業服務業、批發零售貿易以及金融保險業的外商直接投資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中的比重有所上升,而製造業外商直接投資比重出現下滑。2013到2014年,外商直接投資整體出現收縮,但上述四領域外商直接投資平均同比增長達11%。服務業持續引起外國投資者關注,即便部分製造業企業將工廠遷出中國。這一現象支撐了我們的觀點,即製造業外商直接投資流入放緩對增長模式再平衡的中國屬於自然現象。

  企業面臨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風險

  2015年渣打珠三角企業調查結果顯示,受訪企業對2015年人民幣前景預期轉變。2014年調查中,97%的珠三角受訪企業預計人民幣將對美元升值,而此次調查中,僅16%的受訪者持此預期,多數受訪者預計人民幣將對美元貶值。但受訪企業多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人民幣貶值。逾60%受訪企業認為,人民幣貶值對企業經營有積極影響,這或許反映出受訪企業以出口為主的分佈特點。

  東盟——下一個“珠三角”?

  東盟獲發展機遇

  珠三角製造業轉型是亞洲新興經濟體增長動態大轉變的一個縮影。鋻於中國製造業已接近飽和,預計東盟製造業將快速增長。

  預計未來20年內,東盟有望受益於相對較低的工資成本和充足的勞動力供給。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東盟將成為更加重要的全球出口地區。由於越南擁有上述優勢且毗鄰中國,我們認為越南註定將成為中國向製造業價值鏈上游進發的最大受益方之一。

  1.未來20年東盟具天然競爭優勢

  多數東盟經濟體(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除外)製造業工資均顯著低於中國。東盟的人口優勢也較明顯。據聯合國數據預測,2010—2030年東盟勞動力人口或將增加7000萬,同期中國勞動力人口規模將減少約7000萬。東盟經濟高速增長且投資環境較具吸引力同樣屬於自身優勢。在世行發佈的營商容易度和世界經濟論壇推出的全球競爭力指數的國際排名中,部分東盟經濟體均排名居前。2013年東盟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首次超過中國。預計未來幾年其他東盟經濟體在本地區外商直接投資中所佔份額將逐步擴大。

  2.東盟全球出口份額將上升

  東盟經濟體製造業發展程度有高有低。為充分利用各經濟體製造能力,東盟需更好地整合各經濟體資源優勢並加強分工協作。除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外,建立一套普適的區域性投資法規體系能為企業投資東盟整體戰略提供更多便利。隨著更多外商直接投資由中國轉至東盟,東盟有望趕上中國並成為全球重要的出口經濟體之一。2013年東盟對外出口規模佔全球出口總額的7%,隨後一直穩定保持這一份額。2008—2009年中國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對外出口國,目前其出口占全球出口總額的比重約為12%。

  越南:崛起的低成本製造市場

  本次珠三角製造業企業調查中,越南是計劃將工廠遷離中國的首選目的地,逾三分之一受訪企業持此看法。低工資、年輕且熟練的勞動力和毗鄰中國促使越南成為極具吸引力的投資建廠目的地,對勞動密集型製造領域的企業而言更是如此。此外,越南中産階級迅速擴大和人口愈發富足使其有潛力成長為吸引投資者關注的龐大消費市場。

  1.越南是代替珠三角的首選境外目的地

  過去三年的珠三角製造業企業調查中,受訪企業連續三年均選擇越南作為替代中國珠三角的首選目的地。2015年調查計劃將工廠遷離中國的受訪企業中,36%的企業稱新廠址將建在越南。受訪企業估計,將工廠遷往越南平均節省成本將略超過19%,而遷往中國內陸省份將節省不到16.8%。越南等東盟經濟體發達且完善的當地紡織工業和已經建立的基礎設施,使其對尋求將工廠遷離中國的服裝製造企業更具吸引力。越南一直是湄公河地區外商直接投資持續流入的主要受益國之一。2013年東盟外商直接投資中逾7%流向越南(若不計新加坡則達14.4%)。我們預計隨著更多外企將産能遷至越南,越南的外商投資規模將進一步提升。

  2.本地消費市場不斷擴大是重要驅動力

  除經營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低廉外,湄公河地區消費市場龐大且不斷成長。越南擁有9000萬年輕人口且這一數字正不斷增大;據聯合國統計數據估測,未來15年越南人口規模將增加到超過1億。越南適齡勞動人口(15~60歲)超過6000萬。2014年我們開展的湄公河調查中,44%的越南外國企業反饋稱,龐大的當地消費市場是其決定在越投資建廠的關鍵因素之一。

  此外,越南富裕階層規模快速增長,其2005—2013年間每人平均GDP增速位居東盟經濟體之首,2013年越南每人平均GDP增長2.7倍至1900美元。據經濟學人智庫預測,2014—2020年越南富裕家庭(金融資産在10萬~200萬美元之間)規模增長速度將達到全球第三。財富增長將增加當地居民對優質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使得越南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我們認為越南將受益於中國人力成本競爭力的下滑,並依託豐富且廉價的人口資源更好地抓住機遇,迅速發展。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版權作品,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