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東北地區掀創業潮 激發市場活力初顯成效

  • 發佈時間:2015-05-11 09:37: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在吉林省長春市高力汽貿城,有一家開業不久的輪胎輪轂修復店。店面裝修精緻,墻壁上挂著一排排不同車型、不同顏色的輪轂,頗有“專業范兒”。

  “這是我開的第二家店。”老闆程謨遠説。無論是營業地點、店面裝修都比第一家“高大上”了許多。

  程謨遠有個特殊的身份:2014年3月中國實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他是長春市第一個成功申請到營業執照的法定代表人,他的公司也成為長春市工商登記改革後註冊的“第一店”。

  “以前註冊公司時手續一大堆,沒有十天半個月辦不下來。”他清楚地記得,這一次辦手續時,當天就拿到了執照。

  員工人數從3人增加到13人,營業額從每月二三萬元擴大到20萬元,合作的單位從1家發展到7家……公司營業以來,他的生意風生水起,8個月後就用第一家店賺來的錢開了第二家店。

  程謨遠經營企業的發展速度與中國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的整體發展不盡一致,卻代表著新一輪東北振興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激發市場活力,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東北地區曾以新中國的工業搖籃著稱,能源原材料産業和重化工業比重大,這些行業也以國有企業為主。2014年,東北地區經濟一路下滑,今年一季度仍未見起色,三省GDP增速繼續位列全國後五位之中。

  “東北經濟曾過度依賴大型國企,民營經濟很難進入裝備製造業、能源等傳統支柱産業。”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院長于瀟説,調整經濟結構成為當下東北經濟發展重點,要推動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市場活力。

  政府扶持,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姻”,社會資本介入……去年以來,政府激發市場活力的效果已開始顯現,一批民營企業涌現而出,掀起了一股新的創業熱潮,為老工業基地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的支撐點。

  2014年,遼寧省新登記各類內資市場主體37.9萬戶,同比增長19%,其中新登記公司制企業同比增長75.9%;吉林省新增註冊資本(金)同比增長243.49%,增幅創歷史新高。

  為了更大程度地釋放市場活力,“簡政放權”正在東北大刀闊斧地進行。

  2014年6月,黑龍江省哈爾濱全部取消市級自設的57項行政審批事項,打破“門難進、事難辦”的僵局。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施以來,“先照後證”“年檢改年報”等寬進政策極大地激發了民眾創業熱情,改革紅利得到充分釋放。

  “工商登記改革讓我實現了創業夢。”吉林省70歲老人常兆生説。改革後不再限制公司股東的首期出資額、出資比例和出資期限,讓擁有攝錄器材方面專利技術但缺乏資金的的他順利地獲得營業執照。

  “大環境越來越好,各行業都在改革,對創業者越來越有利。”程謨遠説。

  去年企業剛開張時,程謨遠去稅務局辦發票,規定每次最多只能拿20份,每份最高1000元。好幾次發票用完,不能及時開給客戶,導致客戶對他産生了質疑。

  隨著稅務部門推進改革,辦理髮票也容易多了。“現在只要合理申請,拿多少份都行。”程謨遠相信,只要國家鼓勵創業的大方向不變,申請銀行貸款會更加方便。

  2014年,中國政府發佈《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援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提出開展民營經濟發展改革試點、創新扶持模式與政策等措施,探索老工業基地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有效途徑。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入融合,遼寧、吉林出臺科技成果轉化股權和分紅激勵措施,進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讓創業更有“底氣”。

  吉林省迪斯可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楊利民原是中國一汽集團的員工,幾年前下海創業。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3D列印機技術水準已處於行業領先,企業去年銷售增長了100%。

  “離開國企的‘鐵飯碗’,創業一樣可以有大作為。”楊利民説。

  “如今東北的創業環境越來越好,萬眾創新的熱潮已輻射整個東北。”長光T2T創業工作室董事長孫守紅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