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山西煤檢站爭議聲中謝幕 曾獨攬銷售結算大權

  • 發佈時間:2014-12-02 07: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12月1日,煤炭大省山西運作了30多年的上千個煤檢站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煤檢站在建立之初,對於抑制資源流失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隨著管理與收費權力的擴張以及監管的缺失,煤檢站私自放行煤車收費斂財的現象日漸嚴重,煤檢站因此也備受質疑。

  記者來到山西當地,通過細緻的採訪和梳理,為讀者還原煤檢站的前世今生,了解煤檢站工作人員的現狀和未來,見證這個計劃經濟時代産物的壽終正寢。

  2014年11月24日,山西與河南交界處,山西省晉城市太行關煤焦管理站牢牢把住了去往河南的道路。從山西出省的煤車在站口前排起了長隊,等待著煤檢站員工驗收票據,煤檢站的另一側是太行山蜿蜒曲折的道路。

  而在12月1日0點之後,山西省的煤檢站不復存在。從太行關煤焦管理站去往河南省的煤炭運輸車輛,亦無需等待工作人員驗收票據。一週前,晉城市的一位煤檢站站長曾無奈地告訴記者,“我們到現在都沒收到煤檢站要撤銷的正式通知,更不知道煤檢站撤銷後我們會去哪。”而在數年前,不菲的收入也曾令他春風得意。

  煤檢站這個始於計劃經濟的産物,曾經獨攬煤炭的銷售與結算大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晉城市另一位煤檢站站長如是表示。此前所有運煤車在山西省內通行,都得受遍佈省內數百煤檢站的管制,上繳數十項連煤檢站員工都説不清楚的稅費才會被放行。

  煤檢站的前世今生

  “煤檢站建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保護省內煤炭資源,同時打擊偷逃稅款。”在晉城市煤運系統工作超過20年的張文勝告訴記者。

  早在1982年末,山西省內便已經有煤檢站,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鄉鎮煤礦數量猛增。

  眾多鄉鎮煤礦之間的無序競爭以及壓價競銷,致使煤炭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為此山西省每年都損失大量的煤炭資源與稅收。山西省政府決定,從煤炭運銷環節入手,加強治理整頓,在1983年成立了山西省煤炭運銷總公司 (以下簡稱煤運公司),主要職能是承擔山西地方、鄉鎮煤炭的銷售和管理。與此同時,煤檢站作為執行煤炭公路運輸管理的主體,開始在山西省內推行、建立。

  “起初我們只是在路邊搭一個窩棚,便開始監查過往煤炭運輸車輛。”張文勝見證了最早一批煤檢站的建立,“在建立公司的基礎上,隨後才開始慢慢購買土地,建立固定資産。”

  據他回憶,煤檢站設立之初,手中並無多少權力與收費職能,“最初的煤檢站只收兩項費用,其一是向用戶收2.5%的服務費,其二是向煤礦收1.5%的管理費,兩項加起來也才幾元錢一噸。收費之後,煤車拿上相關票據,便可以一票通行出省。”

  張文勝認為,煤檢站在建立之初,對於抑制當時山西省內的資源流失,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這並沒有持續太久。僅在煤運公司成立一年多後,1984年,山西省便對煤炭銷售開始施行“統一合同、統一結算、統一票據、統一調度、統一價格”的“五統一”政策。

  實行“五統一”後,所有的省外、省內煤炭用戶不得直接與煤礦或其他煤炭生産單位直接交易,供需雙方交易過程中的煤炭價格需要通過煤運公司進行協商。

  “五統一”不久後的1986年,山西省又下發了 《關於加強煤炭産運銷管理的通知》和省經貿委《關於印發公路外運出省煤炭的暫行管理辦法》等文件,強調對省內煤炭買賣的管理。在張文勝看來,這強化了煤運公司成為“政府職能部門的性質。”

  張文勝沒有想到,在隨後的二十餘年內,儘管煤炭稅費幾經變遷,山西省內煤炭公路運銷體制的核心,卻始終牢牢把控于煤運公司手中。“‘五統一’之後,煤檢站作為煤運公司的執行與檢查部門,可以説手中統攬了管理、銷售與定價大權,煤礦、用煤企業、過往煤車等開始受到相應的限制。這也逐漸讓煤檢站變了味。”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五統一”之後,山西省的煤炭交易逐漸發展形成了訂貨會模式,公路煤炭運銷管理即形成了“合同、票據、站點”為流通要素的機制。“用煤單位不能與煤礦自行購買、定價與核算。在山西買煤的企業,需要先在省內參加訂貨會,與省煤運公司簽訂訂貨合同,交納定金;隨後省煤運公司再把合同拆解分給各市縣,用戶向煤檢站交納剩餘價款,獲取票據,去煤礦提煤;煤車拉煤後拿上票據,通過各級煤檢站的票據檢查,才可以運輸出省。”在晉城地區當過十年煤檢站站長的李力方告訴記者。

  “向煤礦收購與向用戶出售煤炭的價格,都是由煤運公司來定的,僅僅靠買進賣出的差價,就能為煤運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李力方表示。銷售體製成型,煤檢站佈局也逐漸成型。超過三百個煤檢站,把控著山西省內公路煤炭運銷的命脈。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力方這樣形容煤檢站對於煤炭運輸車輛的作用,“不僅所有出省的公路都有煤檢站,每個縣城的公路出口,都要有煤檢站把控出縣的道路,監測過往運煤車輛。沒有相關票據煤車就走不了”。

  “前些年當別人問起我在哪工作時,我們會開玩笑説‘劫道’公司。”晉城市下轄高平市一位煤檢站站長開玩笑説。煤礦對於煤檢站則頗有怨言,高平市一位煤老闆直言不諱:“煤檢站就是強制性的 ‘二道販子’”。

  隨著管理與收費權力的擴張,煤檢站收費種類也逐漸多了起來。“最多的時候,煤檢站的各種收費名目有三四十種,煤車過煤檢站,每噸煤要交上百元的錢。但是具體的稅費都有哪些,我們也説不清楚。”儘管當了將近十年站長,李力方也説不清楚煤檢站的糊塗賬,“到後來,有一些煤檢站私設名目對煤車進行卡要收費,即便有票據,不交錢便不放行。”

  由於差價、稅費,以及監管的缺失,“一些私人煤礦、煤車司機與需求量相對較小的企業跳過煤運公司直接對接,煤車從煤礦拉上煤炭出來的時候沒有票據,通過賄賂煤檢站的工作員工出縣、出省。這就是人們説的‘黑車’。”李力方告訴記者。

  “各個縣區的出縣站都要打點,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少了任何一環,都出不去。”一位早年從山西往河南運煤的煤車司機老林告訴記者,“早在1999年,每個出省煤車,都需要向煤檢站的關係人打點三五千元。”即便花費數千元打點一路上的煤檢站,仍然能為煤車司機與煤礦帶來相對豐厚的利潤。

  “沒有票據,煤礦便不用交稅,不少發家的煤老闆早年都是依靠偷稅漏稅賺得盆滿缽滿。”李力方告訴記者,“而黑車都是靠超載來賺錢,煤檢站地泵稱重的上限是100噸,荷載30噸的煤車上去之後,地泵直接就沒了反應。這些煤車通過改裝,一車能拉超過百噸煤炭。”

  監管的不到位,使得煤檢站私自收費放行煤車收費斂財的現象日漸嚴重。“外界説的‘不緊不慢,三天一萬’,是指普通員工的斂財數額。”張文勝告訴記者,“出省站 (員工斂財)更加厲害,何止三天一萬。”

  日前,新華社一篇名為《6個月“收黑錢”3500萬 山西大同4煤檢站長被處理》的文章報道,大同市紀委監察局對大同煤運公司下屬四個煤檢站“收黑錢放黑車”問題進行了嚴肅查處。半年時間內,“四個煤檢站利用稽查處罰無票煤炭的職權,違規放行無票證運煤車輛,非法收取放車款共計3544.94萬元。”

  私人煤礦和黑車逐漸減少

  為了扼制煤檢站放 “黑車”、亂收費的問題,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些地市成立了煤炭稽查隊。“稽查隊最開始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張文勝告訴記者,“不僅檢查煤礦是否私自售賣煤炭,同時對煤檢站的亂收費、私自收費放行‘黑車’等現象進行制止與查處”。

  但李力方表示,稽查隊的好效果並沒有持續太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些年私人煤礦、煤車司機與煤運公司之間,可以説一直是在‘鬥智鬥勇’”。

  “設立稽查隊之後沒多久,‘黑車’利益鏈條上的人就開始找人監測稽查隊的動向。”李力方對記者表示,“從國土局門口、稽查隊所在地,一直到煤檢站、煤礦,路上所有位置都有人放哨。只要有稽查隊員出現,從煤檢站到煤礦,都能第一時間知道。在確保一段時間內沒有稽查隊員回來檢查後,煤檢站的內應便會關掉煤檢站的監控設施,安排 ‘黑車’在短時間內集體過站。”

  成立稽查隊後,儘管在煤檢站周圍又逐漸有了定點的稽查站,但是李力方告訴記者,部分煤炭稽查隊內的工作人員也被拉攏、腐蝕,因此煤炭稽查隊的效果日漸弱化。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2007年,晉城地區開始成立“小分隊”。“煤檢站只負責煤車去拉煤時開票;煤車要出站時,則由‘小分隊’負責驗票;稽查隊在煤檢站之間進行交互檢查。這樣,晉城地區在引入小分隊之後,形成了‘三權分立,相互制約’的情況。”在任期間,李力方見證了“小分隊”從無到有。

  李力方口中的“小分隊”,同樣屬於煤運公司,但是不受煤檢站管理。“‘小分隊’是從退伍軍人中進行挑選的,個人素質相對較高,很難被同化。”李力方認為,“小分隊”的設立有效減少了晉城地區內“黑車”過煤檢站的數量。“2007年設立 ‘小分隊’之後,‘黑車’就少了很多”。

  隨後,晉城地區的“小分隊”經驗開始在山西進行推廣。“其他地區效果如何還不知道,但是在晉城效果是很不錯的。”李力方説。

  他認為,同時期私人煤礦的逐漸消失,也是黑車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從2001年的整頓開始,山西省逐次提高礦井規模要求和安全標準。到了2008年7月,山西省政府又出臺“十關閉”的“60號文”,對非法和資源枯竭煤礦進行大規模關閉。2008年9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併重組的實施意見》(晉政發[2008]23號)下發,標誌著整合重組大幕正式拉開。此後,數千私人煤礦逐漸消失。

  “‘黑車’的煤炭主要是從私人煤礦中出來的。私人煤礦減少了,‘黑車’的數量也大幅減少。”李力方説。“近些年來,在煤檢站貪腐的問題上,山西省抓得比較嚴,已經處分了不少人,”張文勝告訴記者,“晉城地區算是控制的最好的。”在太行關煤焦管理站外,一位司機表示,“現在煤檢站主要就是查驗一下票據,煤檢站的撤銷對我們沒什麼影響,黑車應該很少了。”

  煤檢站60%都是臨時工

  現在,煤檢站在爭議聲中將結束超過30年的壽命。煤檢站的撤銷始於近兩年煤炭價格的不斷下滑。為應對市場低迷,以煤炭為支柱産業的山西不斷在煤炭稅費等方面進行改革,供需之間的企業直接對接也更加市場化。

  11月18日,山西省政府明確年內取消煤焦公路運銷票據,省內煤檢站將全部撤銷。對於這一規劃,多位山西煤炭行業人士表示,山西省政府的改革超出了業內的預期。

  “其實煤檢站撤銷已經喊了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撤不了。”李力方告訴記者,“這是因為一些縣區的煤檢站是政府與煤運公司合開的,而煤運公司從地方到省內都是納稅大戶,因此和政府之間有諸多的利益牽扯。”

  但煤檢站的撤銷對於員工來説,卻不是什麼好消息。全省所有煤檢站撤銷後,仍有超過3萬人等待分流。而這3萬人中,有不少數量的臨時工,其中一些員工的臨時工身份甚至超過了20年。

  “我們都是煤運公司的最底層,到現在都沒收到煤檢站要撤銷的正式通知,更不知道煤檢站撤銷後我們會去哪。”高平市一位煤檢站站長告訴記者。

  “當初煤檢站都是香餑餑,擠破頭都想進去,花多少錢也無所謂,一年怎麼也回本了。即便沒有灰色收入,福利待遇也都遠遠超過當地的平均收入水準。”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晉能集團員工告訴記者。

  這種情況下,晉城地區煤檢站人員編制嚴重超標。“煤檢站裏,超過60%員工都是臨時工身份,有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臨時工。”張文勝告訴記者。

  “現在所有煤檢站的員工都人心惶惶。大部分員工拿一兩千元的基本工資,只能勉強維持生活。正式工好歹心裏有個底,至少有五險一金。”上述晉能集團員工説,“臨時工心裏根本沒有底。他們不僅沒有五險一金,每年重復機械簡單工作,離開煤檢站他們能有什麼謀生技能?”

  11月24日下午,記者探訪山西省高平市高速路旁的一個煤檢站,一個多小時內,沒有煤炭運輸車輛經過該煤檢站,站內也只有不到10名員工在崗。“二級路不收費以後,這邊就沒人走了,現在一天也過不了幾輛車。”煤檢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今年下半年就開始了分流。有關係的去了好一點的煤礦,但是煤礦的效益現在也並不好。”張文勝説,“對於這些沒有五險一金的臨時工,晉能集團肯定得有個交代,這些員工能做的也只能是等待了。如果只是靠晉能集團自己去處理,他們的工資肯定都高不了。”

  人員安置

  山西省煤炭廳政策法規處處長武玉祥接受每經記者專訪稱:

  煤炭資源配置市場化 設專項資金解決員工安置分流

  昨日(12月1日),隨著山西省的煤檢站等各類站點全部撤離及所有涉煤票據全部停收,山西省告別了實施31年的煤焦公路運銷體制。

  今年6月份,山西省成立了煤炭工業深化改革穩定運作領導小組,負責積極推進貫徹落實“煤炭20條”若干措施。領導小組辦公室就設立在山西省煤炭工業廳,組長由山西省省長李小鵬擔任。在煤炭廳內,深化改革穩定運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為政策法規處處長武玉祥。

  近5萬名晉能集團職工分流安置問題如何處理?未來山西在煤炭領域還會有哪些變革?針對上述問題,武玉祥接受記者專訪。

  原有體制不適合市場發展

  山西煤焦公路運銷體制改革的背景是什麼?您怎麼看待目前山西煤檢站曝出的負面問題?

  武玉祥:在計劃經濟和煤炭能源緊缺的時代,山西煤焦公路運銷體制起到過積極作用。當時煤炭私挖濫採現象較多,從環境保護及防止私挖濫採方面考慮,設立煤檢站是必要的。但在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下,煤焦公路運銷體制已經不適應市場了。NBD:目前市場上還有一種聲音,擔心煤焦公路運銷體制取消後,山西省內部會出現壓價競爭問題,該怎樣應對?

  武玉祥:市場是配置資源的第一要素,首先確立市場,市場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市場不能規範的東西,政府就應該去管理。我個人的看法是,煤炭不僅是大宗商品,而且還涉及國計民生和國家能源安全,不是普通商品。如果市場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給政府監管,政府應該從國家能源發展的趨勢和規律,能源安全保障,以及保護環境的角度去調控。

  山西煤焦運銷體制改革是否涉及鐵路運銷?

  武玉祥:肯定會涉及到鐵路運銷,原來我們的鐵路銷售上有歸口管理、計劃管理和立戶管理,現在都取消了。其中,鐵路立戶管理是原來鐵路的運力緊張形成的合作模式。現在企業需要使用鐵路運力,隨時可以去提報,這是鐵路運力分配的變革,這一變革不僅僅在山西省,全國都在變。

  此前體制取消後,山西煤炭運輸會是什麼樣?

  武玉祥:新的煤炭運銷機制就是市場資訊化,現代市場交易,主要還是回歸市場交易。可以進入中國煤炭交易中心了解價格,新體制取消了關卡和涉煤票據。公路運銷體制改革連同焦炭都一起放開了,不僅僅是煤炭。

  這些站點取消後,對全國的煤炭消費會帶來好處。同時,山西也會面臨一些新問題,一是人員安置問題;二是取消關卡後會不會形成新的私挖濫採;三是一些稅的徵收辦法和落實問題;四是煤炭銷售方式的變革問題。

  專項資金解決員工分流

  山西官方媒體消息稱,晉能集團一方提出過一個設想,即在煤檢站撤銷後會組建區域性的煤炭物流綜合體,形成區域聯合銷售,政府方在這方面有沒有推動?

  武玉祥:從企業本身而言,晉能集團可以這麼做。因為煤運公司原來有良好的運銷網路,對外有網路對內有系統,管理很完善。這是市場行為,如果企業作為主導,按照市場形成區域合作銷售,這完全符合市場規律。如果政府要把企業合併起來,這就是政府在干預市場。

  此次煤焦公路運銷體制改革涉及到晉能集團近5萬人的分流安置問題,晉能集團有提出設想,讓分流安置分流納入煤炭資源稅適用範圍,這個是晉能自己的設想,還是政府層面確實有這樣的安排?

  武玉祥:這個不僅僅是晉能集團自己的設想,政府層面可能會有一項專項資金來解決晉能人員分流問題。晉能承擔的是政府的行政收費職能,但它又是一個企業,企業有了一些政府賦予的職權可能會出現問題,或者説會手握政府賦予的職權搞腐敗,但這不能説政府的授權是錯誤的。

  企業不能承擔政府的職能,政私要分開,企私也要分開,現在要剝離分開時候,可能需要政府來考慮一些安置的問題,這些人員流轉安置,我覺得政府不能不管,專項資金解決晉能人員分流安置的問題已經明確了。

  推動煤炭資源配置市場化

  本次改革主要涉及到兩個主體,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還有晉能集團,您怎麼看待他們未來的發展問題?

  武玉祥: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未來就是進行現代化的煤炭交易,它原來是晉能公司的交易中心,而晉能集團未來應該會發揮自身的網路優勢,發展現代化物流企業。晉能集團現在已經有實業了,是山西省內率先實現煤電一體化的企業,同時它還可以利用之前煤炭銷售的渠道和網路,形成現代化的大型物流企業。

  在本輪改革之後,市場化方向進一步明晰,未來山西煤企轉型方向會是什麼?

  武玉祥:關於煤企轉型的問題,王儒林書記的講話中已經提到了,具體到企業就是“六型轉變”,也即著力推動煤炭産業向“市場主導型、清潔低碳型、集約高效型、延伸迴圈型、生態環保型、安全保障型”轉變。

  這項做法最主要就是讓市場去配置資源,我們今年完成的一項重大變革就是讓煤炭企業配置進行公開招標。採礦權、探礦權的出讓過去是以政府審批為主導的,現在要轉換成市場公開出讓。我們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出讓辦法,如果煤炭資源要拍賣招投標的話,可以用市場交易平臺進行競價招投標,競價轉讓。

  我們下一步要開展這項工作,這樣可以有效解決三項問題,第一個就是市場資源價值的問題,過去是政府定價的,現在通過市場定價;第二就是可以有效規避腐敗,因為這樣的資源配置機制是公開公平透明的;第三個就是可以讓資源有效地利用,充分發揮資源的市場價值。

  現場特寫

  001號娘子關煤檢站取消首日:運煤通道開始堵車

  從1983年誕生至今,或許很少有人會記得在山西1487個煤檢、稽查站點中,哪一個是第一個誕生。

  “001號煤檢站 (第一個煤檢站),就是位於晉冀邊界的娘子關煤檢站。”一位在此工作5年多的煤運人向記者説道。

  不過,第一個“出生”並非意味著第一個撤銷。在昨日(12月1日)零時舉行的煤檢站撤銷儀式上,要求山西全省的所有站點同時撤銷。這一刻,遍佈山西省的煤檢站結束了31年的歷史使命。一位煤運人用“壽終正寢”來告別這段歷史。

  煤檢站撤銷背後,是山西省年底前開啟的包含煤焦公路運銷體制改革在內的“煤炭革命”,這場革命由山西省省長李小鵬親自挂帥。

  “站好最後一班崗”

  據悉,娘子關煤檢站坐落于山西平定縣和河北省井陘縣的交界處,娘子關也是中國萬里長城的著名關隘,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從陽泉市區驅車前往,約40公里車程,接近娘子關的近10公里路全是山路。

  山西陽泉是重要的無煙煤産區,相隔不遠的河北井陘是主要的煤炭銷售市場,陽泉市還有一個國內著名的大型煤炭企業陽煤集團,陽泉人常説 “陽泉市是一個以陽煤為基礎形成的城市”。

  穿過盤山公路再行駛一段距離,一棟破舊的三層小樓進入眼簾,娘子關煤焦管理站便位於此。該煤檢站有一位站長、一位書記、五位副站長共計近百名職工。在辦公樓二層樓道,《公路運銷站點管理八條禁令》的公告牌放在醒目位置。

  娘子關煤檢站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關於煤檢站撤銷的內部文件已經于11月21日進行了內部下達,當時是“站好最後一班崗”。

  昨日零時,山西省內煤檢站同時全部撤銷。在寒潮襲來的當夜,晉能集團在陽泉太舊高速公路煤焦管理站舉行了撤站儀式,標誌著存續了31年的山西公路煤焦管理站點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按照山西省官方近日發佈的《煤焦公路銷售體制改革方案》中列入的清單,與001號娘子關煤檢站一起全部撤銷的煤焦公路管理站、稽查點、煤焦銷售營業站等各類站點一共1165個。另一個同樣令人關注的數字是,由於站點撤銷,晉能集團內部有5萬餘名職工將轉崗分流。

  各類站點的撤銷,給山西煤炭行業帶來的利好效果是明顯的。昨日上午,山西煤炭業內傳來了公路汽運煤炭大幅增加的消息,煤礦出現大量汽車排隊裝車,各大運煤通道亦開始堵車。

  煤檢站職能被異化

  以前,在娘子關煤檢站,拉煤卡車緩緩駛入拱形門,在煤檢站工作室外的擋桿前停下,司機下車將隨身攜帶的4張票據遞給煤檢站驗票室的工作人員,煤檢站內穿著整齊工作制服的工作人員查驗票據並將資訊錄入系統,隨後司機攜票據回到車內,這時煤檢站收桿,卡車駛出煤檢站。

  卡車司機隨車攜帶的4張票據分別是:1張 《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已繳證明》,1張《山西省煤炭銷售票(洗、儲煤公路出省)》,以及2張《山西省煤炭公路運銷統一調運單》,這些票就是幾乎和煤檢站一同誕生的“煤票”。上述檢查前後不過幾分鐘,但就是這樣看似簡單的程式,確是煤檢站31年來最主要的工作。

  煤檢站作為煤炭基金等驗票把關的最後一道關口,剛成立時的初衷是防止山西省內煤炭私挖濫採,導致“黑煤”流入市場。如今在山西省煤炭界權威人士看來,它的確起到過積極作用,尤其是在煤炭資源緊缺的年代。在起到“積極作用”的同時,公眾對於煤檢站的詬病亦越來越多,容易滋生腐敗、內外互通報號通關等問題。

  在陽泉地區有十幾年販煤經歷的王軍(化名),平時路過最多的煤檢站便是娘子關煤檢站,但在相隔不遠處便是其同行蘇明(化名)經過最多的煤檢站舊關煤檢站。

  娘子關和舊關煤檢站都算得上是大型出省煤檢站。記者此次去娘子關煤檢站是和王軍、蘇明同行。在煤炭行業興盛的年代,類似于娘子關和舊關這樣的煤檢站1小時內就會有幾百輛車經過,一天內至少有三四千輛運輸的煤焦車輛在此停車驗票。

  “現在少了,一天差不多就1000輛煤車經過。”娘子關煤檢站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部分煤車司機轉行開出租

  在駛往娘子關煤檢站的山路上,蘇明回憶起2010年煤市興旺時,拉煤車輛排長隊駛過煤檢站的情景。“記得有一次大霧,山路滑且緊鄰懸崖,隱約感覺到有煤車掉下山溝,煤車排長隊緩慢行駛,能見度低,等霧散了才發現一共有9輛煤車掉到山溝裏。”

  “煤檢站外堵車是常事,堵起一百來輛算少了,很多時候要堵上三四公里。”蘇明説,幾年前通常要堵上兩天時間才能順利過關,司機在排隊等候時,因為卡車慢慢前行,司機需要守在車廂裏隨時待命前行。當時公路邊的村民們做起了生意:堵車時沿線賣開水泡麵、火腿腸雞蛋等,卡車司機的餐食經常就這樣解決。

  不過微妙的變化開始出現了,過了一年村民們發現拉煤車隊不怎麼堵了,又過了一段時間,連煤車都不多了。這一變化的背後,是“煤炭黃金十年”的終結,煤市開始蕭條,作為煤炭資源大省的山西受衝擊尤為明顯。

  自去年以來,像蘇明這樣的煤販子已經轉行,更多的煤車司機已經加入到開計程車的隊伍。還在堅持販煤生意的王軍告訴記者,陽煤集團目前已經開始推行直接和下游電廠客戶對接簽合同,二道煤販子已越來越少。

  “還有人在幻想著有下個‘煤炭黃金十年’,我覺得已經無望了。”蘇明説,自己知道的隔壁盂縣正在建設一個大型風電場,另外他還得知,中國剛和俄羅斯達成了天然氣供氣大單……煤炭不像原來那樣受歡迎了。

  蘇明還説,煤販子、煤票、煤檢站這些都是歷史産物,時間到了都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