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甘肅林果産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 發佈時間:2014-11-28 00:32:13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林果産業發展,強化政策支撐,實施了1000萬畝優質林果基地建設工程,全面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果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各地因地制宜建設規模化特色林果基地,研發推廣了一批適用先進林果技術,建成了一批林果産業化龍頭企業,註冊打造了平涼金果、大紅袍花椒、隴南油橄欖、河西葡萄、枸杞等一批地方特色知名品牌,實現了富民興林的階段性目標。

  當前,我省林果産業發展已進入了由生産初級果品向生産優質果品和精深加工轉變,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由傳統林果業向現代林果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在國家加大支援力度、市場需求日益強勁等機遇下,我省林果産業發展正以綠色增長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瞄準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方向,實現由數量擴張型向品質效益型的轉變,努力走出一條具有甘肅特色的現代林果業發展路子。

  建設基地保持規模擴張

  林果業是甘肅傳統的優勢産業,也是最具市場優勢和發展前景的朝陽産業之一。要進一步提高全省林果業的規模和效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就必須打破過去“星星點點”、“小打小鬧”的傳統經營模式。為此,我省于2010年全面實施了1000萬畝優質林果基地建設工程,推進基地建設。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林果總面積已達到1923萬畝,挂果面積1262萬畝,總産量407萬噸,總産值198億元。

  初冬時節,記者來到位於涇川縣北部的垣區,這裡的5個鄉鎮中,過去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的田地正在向一起“集中”,“豆腐塊”田地的界限逐步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蘋果園。

  在多年的産業選擇過程中,涇川北部垣區的農民先後種植過烤煙,發展過養殖,但效果均不明顯。在市場變化和群眾意願的基礎上,該縣從2006年以來持續發揮該區域面積優勢,把果品産業確定為促農增收的首選産業,實施適宜種植區全覆蓋戰略,使區域內果園面積達到了22萬畝。

  在玉都鎮下坳村現代果品産業園,2000多畝矮化密植的蘋果樹一排排整齊地排列著,十分壯觀。只見這裡的每行果樹都有標準的網架固定,每棵樹上都挂著一塊顏色鮮亮的粘蟲板,樹下鋪著保墑的黑膜,樹行之間還套種了黑麥。一位園區技術人員介紹説,“這裡的樹都採用了統一的高光效整形修剪、肥水一體化等技術,比其他零星栽植的果樹提前挂果1至2年,平均畝産可達到4噸以上,畝均增産1100公斤。”

  在涇川縣所在的平涼市,林果基地建設正以每年20萬畝的速度整村整鄉地推進著。全市230萬畝的林果面積,正是“平涼金果”品牌的強大根基。而每人平均1.4畝的果園面積,也使得主産區果農的每人平均果品收入達到了4500元。

   科技興果主攻提質增效

  同其他産業一樣,林果産業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近年來,我省各地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大力推廣旱地栽培、高效節水、矮化密植、設施栽培等先進實用技術,通過新建和提質增效等方式創建高標準示範基地,輻射帶動廣大農戶提高經營管理水準,促進了林果生産基地向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我省還組建了林果産業發展專家團隊。其中,隴南市成立了經濟林研究院,慶陽市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在慶城縣建立了蘋果試驗站……省內外一大批林果專家投身到了我省林果産業發展的主戰場。

  靜寧縣是有名的“蘋果之鄉”,全縣的優質蘋果有80萬畝。同時,靜寧地形地貌複雜,氣候複雜多變,能直接對蘋果造成毀滅性破壞的低溫凍害、冰雹等災害長期困擾著當地果農。隨著蘋果産業的迅速發展,當地政府大力開發科技力量,在境內的雷大鄉建設了全省第一家縣級氣象雷達站,為林果産業安上了“天眼”,同時設立了十幾個標準化人工防雹炮點,形成了網狀防禦佈局。

  以往,雷大鄉果農用裝滿火藥的土炮來防雹,不但效果差,還不安全。自從有了氣象站和人工防雹炮點後,每年的冰雹、強降水再未造成災害。當地群眾高興地説:“雷大鄉有個雷大梁,雷大樑上有個雷達站,雷達站眼睛尖,防雨防雹保平安。”

  目前,我省各地正在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建立健全省市縣鄉林果技術服務體系,利用手機、網路、電視等媒介,完善林果技術資訊服務平臺。建立完善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防災減災應急機制,推廣自然災害綜合防控技術,強化病蟲無公害防控,提高處置突發性災害的能力,讓科技為林果産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創新機制實現合作共贏

  多年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行業部門堅持不懈推進産業發展,調動了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形成了由“要我種”轉變為“我要種”的良好産業發展氛圍。

  各地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社會參與、互惠互利的原則,通過土地流轉、承包、租賃、入股等方式,形成了“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基地”、“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果農協會+農民合作社+農戶”等多种經營模式,增強了果農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目前,“農民合作社+農戶+基地”是我省最為成功的生産經營模式之一。

  敦煌市七里鎮秦家灣村雅丹紅提葡萄合作社,通過組建技術服務隊,輻射周邊6個組,經營面積4300畝。2013年入社農戶每人平均葡萄收入1.28萬元,戶均6.5萬元。

  各地還通過規範企業和農民的生産經營行為,初步形成了企業與果農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分配機制,同時,探索果樹經濟林林權抵押融資方式,拓寬了林果産業融資渠道。

  以林改示範縣涇川縣為例,該縣為果農頒發果樹經濟林林權證,通過果樹經濟林林權抵押,發放貸款1.66億元,受益農戶7730戶,有效緩解了産業發展資金不足的難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