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企期待自貿區經驗複製推廣
- 發佈時間:2014-11-12 13:5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曹慧敏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伊始,中央政府定調“中國改革開放新試點”。如今,自貿區已經運作一年,培育的“良苗”將播撒到更為廣闊的土地上。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近日表示,包括允許設立股份制外資投資性公司等在內的5項自貿區開放措施即將向全國推廣,下一步還將有18項改革措施、5項開放措施,“用半年左右的時間向全國推廣”。
創新的經驗如何?複製推廣有何效用?自貿區裏的“住戶”最有發言權。
在張曉萌的辦公室裏,除本職工作外,關注上海自貿區動態已成為這位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花旗)上海分行副行長、自貿區支行行長的日常習慣。
花旗是首批入駐自貿區的外資企業之一,對於自貿區一年來的變化,張曉萌深有體會,從開始入駐政策、設施的不甚完善,到四大制度創新的階段性成果,自貿區給企業帶來的融資成本降低、貿易便利化的優勢顯而易見。
“去年12月2日,央行出臺的關於金融支援自貿區意見剛剛發佈,許多美國、新加坡的同事和客戶就著急打電話向我詢問情況,自貿區在國外的受關注程度可見一斑”。
談及在全國推廣自貿區經驗,張曉萌表示,跨境人民幣集中管理對企業而言十分有利。打通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可使企業設在中國境內外的公司間實現統一的資金協調,避免出現一方資金短缺無法及時補充的情況。該經驗推廣至全國,可以讓企業尤其是跨境大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自貿區政策的複製推廣,意味著我們的市場和業務範圍將進一步擴大。”張曉萌説,11月11日,花旗出席人民銀行在廣州舉行的首批跨境人民幣資金池銀企合作協議並成功簽約,表明自貿區經驗推廣全國的構想已然落地。
日前,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接受採訪時曾將自貿區比作種“苗圃”,不是栽“盆景”。韓正説,自貿區建設是否成功,就要看形成多少服務於國家戰略、在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這是重要的衡量標準。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秘書長陳波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自貿區經驗推廣到全國並非簡單複製,而且基於全國的標準,借鑒自貿區的經驗來完成。對外商而言,國家發改委的《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就借鑒了自貿區“負面清單”的經驗,使準入資質和審批流程進一步縮減。
今年1月入駐自貿區的美藥典標準研發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藥典)的業務絕大部分承接美國藥典委員會(USP)總部派發的國際標準研發任務。由於USP制訂的是國際品質標準,為確保標準的廣泛適用性,研發用的樣品需從全球各地收集再運送到中國的實驗室進行測試、分析。
“這些進口樣品通關的便利性,如審批流程、通關效率及成本是公司業務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決定因素。”美藥典行政與傳播總監張淑芬説,在自貿區創新政策出臺之前,樣品的入關審批手續較繁瑣,從機場到實驗室的時間基本要2周以上,導致原先USP總部計劃派發給中國的樣品中很大一部分被迫轉到別的國家進行,極大阻礙了中國業務的拓展。
2014年6月底,美藥典公司獲得自貿區海關的“服務外包保稅監管試點企業資格”認定,並使用海關的“保稅研發系統”,通關審批流程簡化,大部分樣品只需要3至5天即可送達實驗室,成本節約近25%。
張淑芬説,自貿區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將使更多研發企業受益。通關便利、成本節約可使中國更多企業提升效率,有利於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外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