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四川綿陽推出“河長制”加強水生態修復

  • 發佈時間:2014-10-20 01:00:2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周相吉  責任編輯:姚慧婷

  河道垃圾成堆,白色垃圾、秸稈在河中隨意漂浮,這是涪江流域居民曹榮舉多年來對綿陽市芙蓉溪的印象。但從今年當地推行“河長制”後,這條河流逐漸變得清澈起來,幾乎沒有垃圾漂向下游地區。

  綿陽市遊仙區街子鄉岳家村村民曹榮舉説,由於近年來禁燒秸稈,很多沿河村民把秸稈直接扔進河裏,一漲大水,芙蓉溪裏漂滿秸稈和生活垃圾,“夏天味道大得很,走河邊都要捂著鼻子。”

  然而,記者10月13日沿芙蓉溪河堤行走,不僅沒見到垃圾,反而看到泛著清清碧波的河水。在街子鄉河段,一名叫王萬軍的巡河員正在巡邏。他的工作是河流保潔,充當河流“清道夫”,同時尋找河流的污染源,在自己無法解決時,報告給當地的“河長”。

  這個河段的“河長”是街子鄉的鄉長陳胡立。9月24日,陳胡立接到王萬軍的電話,“河裏有大量死魚漂浮,臭氣熏天。”接到彙報後,陳胡立馬上組織人力清理河道,通過尋源找到肇事者上游水庫的業主,並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提高其保護水生態環境的意識。

  曹榮舉説,看到巡河員天天巡邏,也逐漸提高了村民的環保意識,一些村民還自發通過標識牌上的號碼進行舉報。在芙蓉溪下游新橋鎮河段,巡河員劉定貴在9月下旬一個晚上接到舉報,説有人在河邊傾倒大量建築垃圾。劉定貴説,當天叫肇事者拉走了這些垃圾。

  在綿陽市遊仙區僅芙蓉溪河流,就有10個公益性崗位的河流保潔員天天沿河巡邏。根據規劃,綿陽境內重要河流都將設立公益性崗位的河道巡邏員。巡邏員發現重大問題,向“河長”彙報,“河長”視情況在“河道警長”配合下,進行處理。

  據了解,2014年9月,長江上游地區綿陽在四川率先創新正式推出河道管理地方行政首長責任制,即“河長制”。

  遊仙區水務局長胡宗文介紹説,河流所轄鄉鎮負責人為“河長”,所轄派出所所長為“河道警長”,河道巡邏員及村民構成水生態保護的末端。該運作機制的管理範圍不僅包括該區55條河流,還包括這55條河流流域內的106座水庫、247道石河堰和7508座山坪塘等水體,做到了全流域覆蓋,對污染影響水體行為一網打盡。

  芙蓉溪新橋河段水務警務工作站站長、“河道警長”敖翔告訴記者,“河長制”實行以前,對採砂、破壞耕地等涉水案件存在執法主體衝突。新的機制運作後,就可以協助“河長”依法打擊在涉水執法過程中的暴力抗法、打擊報復等違法犯罪行為,為水環境治理保駕護航“這一新機制並不停留在理念層面,而是實實在在地發揮作用了。”遊仙區副區長肖龍明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