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肩負四大産業重任 專家建言破題思路
- 發佈時間:2014-09-30 09:05:0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姚慧婷
專家建言自貿區破題思路
9月29日,上海自貿區“社會參與委員會”正式揭牌。自貿區選擇在其週年生日將事中事後監管六項制度創新之一的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制度正式推出,在探索政府機構改革的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同日,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辦的自貿區建設與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論壇上,作為上海自貿區建設總體方案設計者之一的上海市政府參事室主任王新奎呼籲,自貿區需要下定決心,力爭在開放倒逼改革上破題。
負面清單等制度建設還需破題
上海自貿區是中國在後危機時代,以開放倒逼改革的壓力測試平臺。在王新奎看來,以開放促改革,這還是一個完全沒有破題的領域。“我們已經下定決心,一週年結束以後要破題了,怎麼倒逼,從什麼地方入手,不能總是講。”
如何破題?中央的頂層設計給了思路:自貿區是國家的試驗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自貿區的關鍵是成為制度創新的高地,決不能成為優惠政策的洼地。
具體到細節,最新召開的上海自貿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給出了脈絡。記者獲悉,該會研究部署了自貿區下一步工作,圍繞投資管理、貿易監管、金融創新和事中事後監管四大領域重點改革任務的突破,加強稅制和法制兩大保障支撐,與會者進行了探討。
在該會上,上海市市長楊雄要求,上海市相關部門要主動加強與國家有關部委的溝通彙報,爭取更多的改革創新舉措儘快在自貿區平台啟動試驗,取得實效。要切實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把企業意見和建議作為評價自貿區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標,提升服務企業水準。要堅持問題導向,繼續自我加壓,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全力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毫無疑問,自貿區的制度建設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王新奎直言,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準入管理體制改革是重要突破口,下一步應進一步加強負面清單管理的透明度,包括可獲得性、可預見性、穩定性,確實做到不公佈不執行。以此為先導,不斷擴大金融等服務業領域的進一步開放。
“我們正在做負面清單的研究,現在思路已經不是2015版的設計問題,而是要考慮到2015版以後的事情,以及更廣闊的事情。”上海財經大學自由貿易區研究院副院長孫元欣則在上述論壇中如是表示。
另一方面,自貿區還需要重新思考過去特殊監管區域做法。王新奎表示,自貿區的建設是旨在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有別於過去的監管區,自貿區並不搞特殊政策優惠和支援,這就必然要求從制度創新上進行創新,通過創新換取市場的活力。
自貿區還需在産業發展上尋求突破
以開放倒逼改革,要求自貿區在産業發展政策也需尋求突破。專家們認為,中國開放的兩個首要任務是:對內消除國內各個地方之間貿易與要素流動障礙,尤其是行政障礙,形成統一、競爭、開放、高效的中國大市場;對外則建立以中國為主導的東亞經濟體系,推動世界經濟新體系的建立。
在此背景下,上海自貿區和國家産業政策怎麼結合?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鞠建東給出了建議,他認為上海自貿區承擔四大重要任務:第一引領進口體制改革,打破地區市場分割,使中國老百姓能買到全球性價比最高的産品;第二建立全球技術市場中心,建立中國市場技術規範;第三,上海從來就是製造業的重鎮,自貿區需要重振上海製造業中心的雄風,推動中國核心企業群的出現,推動現代製造業的建設,實現産業結構調整,推動主導行業汽車製造業等的優化與迅速的發展,根本改變中國市場無中國品牌的局面;第四,對外實現最優資本流動控制,建立人民幣主導的東亞新興市場金融體系,對內推動金融行業、投資體制的全面改革,實現統一而高效的中國資本市場。
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昨日則開創性地提出了有別於傳統結構主義的“新結構經濟學”,建議各地按自己的現有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來選擇産業。他指出,一個國家只有同時用好市場和政府這兩隻手才能實現快速、包容、可持續的增長。
其實,自貿區掛牌以來,一直在積極調整産業規劃和形態規劃,原來以貿易、物流和加工製造為主導産業的格局,正逐漸轉變為以國際貿易、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專業服務以及高端製造五大産業為導向。
“中國上海自貿區的建設為進一步界定‘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邊界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通過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決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地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中國的經濟必將步入高等收入國家行列。”林毅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