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牛肉乾市場亂象叢生 無資質小作坊充斥
- 發佈時間:2014-09-24 10:15:00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姚慧婷
前不久,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佈了今年第一階段20類食品及食品添加劑的監督抽檢資訊。其中,內蒙古通遼市大青溝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和赤峰市寶音格阿茹娜食品廠兩家企業生産的牛肉乾不合格,均為菌落總數超標。
業內人士表示,實際上內蒙古近幾年牛肉乾市場亂象叢生,生産條件較差的小企業佔到絕大多數,無資質的小作坊充斥市場。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不合格産品知多少
今年8月,內蒙古案值最大的生産銷售假牛肉乾案宣判,經營“黑心店”的夫妻王某某、李某某分別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年6個月和4年。
據了解,有關專業部門對王某某和李某某的工廠生産的牛肉乾進行了抽檢,結果顯示産品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等嚴重超標,為不合格産品。而且,為了節約成本,他們使用價格更低的豬肉冒充牛肉,在製作中添加“一滴香”“牛膏1號”等食品添加劑。據辦案民警統計,2012年9月以來,王某某與李某某共向全國15個省、26個城市銷售假牛肉乾680余件,價值260多萬元。
這引起消費者,尤其是到內蒙古旅遊的遊客的關注。從江西到內蒙古遊玩的魏國華表示,內蒙古的牛肉乾很有名氣,被譽為“成吉思汗的軍糧”,但是確實不好鑒別真假,有的還是“挂牛頭賣豬肉”。
據淘寶網公佈的近期《中國牛肉乾網購排行榜》數據顯示:內蒙古成為我國最大的牛肉乾産地,淘寶網上約35%的牛肉乾産自內蒙古;從賣家區域分佈來看,平均每週牛肉乾成交總金額中內蒙古賣家佔據賣家總數的23%。
雖然內蒙古牛肉乾受到青睞,但是産品品質也引起消費者擔憂。2013年內蒙古質檢部門的一次産品抽查情況顯示,25家牛肉乾企業的29個批次産品中,合格19家,合格23個批次,産品抽樣合格率79.3%。
內蒙古一家知名牛肉乾生産企業負責人分析,作為受到消費者喜歡的休閒食品之一,牛肉乾的需求量在逐年上升,也吸引了很多企業來投資建廠。目前內蒙古牛肉乾生産有證經營者大概100多家,遍佈全區各地的小作坊更是數不勝數,衛生不合格、以次充好,甚至使用豬肉假冒牛肉的現象時有發生。
走私牛肉與低端養殖業
據介紹,考慮到健康衛生等因素,現代方法製作牛肉乾擯棄了傳統自然風乾的工藝,採用在密閉的廠房內(不通風),室內溫度控制在70攝氏度左右,使用風扇增加風量進行風乾,然後採用電烤工藝充分脫脂。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業和小作坊除了採用假牛肉外,還使用走私牛肉生産牛肉乾。
據了解,目前我國走私牛肉主要來自巴西、印度、澳大利亞等地,每斤十幾元的價格比國內二三十元的價格低了不少。據估計,每年可能有幾十萬噸牛肉通過走私途徑借道越南大量進入我國廣西,並流向全國。
業內人士擔心,走私牛肉不通過海關檢疫,很可能將口蹄疫、瘋牛病等疫情帶入國內,對國內肉牛産業來説是很大隱患。
實際上,在近年來我國牛肉消費需求增長較快的背景下,牛肉進口和走私大幅增加的同時,我國肉牛養殖業卻“掉頭直下”。牛肉産量從2010年的712萬噸下降到2012年的662萬噸,肉牛出欄量近4年下降了1000多萬頭。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牛肉價格自2000年以來呈現持續攀升的狀態,13年間上漲了346%。
有關統計顯示,2013年我國肉牛年出欄5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僅為27%。這表明,我國的肉牛養殖業仍然處於低端水準,主要表現在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飼養管理粗放、飼草料基地建設滯後、生産組織化程度不高、牧區抗災能力弱等。
實行全程品質監控
據介紹,傳統作坊式牛肉乾生産主要靠太陽曬、燒土炕烘,生産的牛肉乾品質次、污染嚴重,與現代肉製品加工工藝生産的産品比較,缺乏無菌包裝條件,容易造成菌落總數超標。
內蒙古經濟資訊中心一項研究報告認為,應當大力推廣牛肉乾現代工藝流程,對牛肉生産企業實行全程品質監控,推行産品品質追溯制度,加強對生産過程、生産投入品和産品品質的監測,全面提高優勢牛肉的品質安全水準。加快制定和完善優勢農畜産品的品質安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並在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推廣。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人平均牛肉消費量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51%,與歐美發達國家的消費水準差距較大,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記者了解到,在呼和浩特、赤峰等地,當地政府正在極力扶持和培育大牧場等牛肉産業化龍頭企業,牛肉乾等産品的市場佔有率正逐年提升。
在內蒙古肉牛養殖第一市——通遼,當地政府力爭到2017年實現“3個1”建設目標,即:農村牧區人口每人年存欄1頭基礎母牛、年出欄1頭肉牛、年每人平均肉牛業産值超過1萬元,依託肉牛産業,將通遼市打造成綠色有機農畜産品生産加工輸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