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調查報告:能熟練網購火車票的勞動力僅超1/4

  • 發佈時間:2015-12-07 14:20: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中山大學12月6日發佈“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藍皮書,聚焦中國勞動力的現狀與變遷,2011年啟動,到目前已經完成一次試調查和兩次全國正式調查。

  調查樣本覆蓋除港澳臺、西藏、海南之外的全國29個省市,調查對象為樣本家庭戶中年齡15至64歲的全部勞動力。共完成401個村居問卷,14226份家庭問卷和23594份勞動力個體問卷。通過對中國城鄉以村居為追蹤範圍的家庭、勞動力個體開展每兩年一次的動態追蹤調查,系統地監測村居社區的社會結構和家庭、勞動力個體的變化與相互影響。

  調查數據今年夏天已經向國內學界免費開放,6日發佈的最新數據將在明年免費開放。

  調查顯示,全國勞動力平均年齡為37.57歲,青年型勞動力為主的年齡結構已不復存在。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梁宏分析,通過2012年和2014年的連續追蹤,發現與2012年調查相比,勞動力性別、年齡與地區構成相差無幾,青年型勞動力為主的年齡結構不復存在;其次,中國勞動力的地區分佈並不均勻,近一半(47.16%)的勞動力分佈在中部各省份,勞動力結構中,15—29歲的低齡勞動力佔33.07%,30—44歲的中齡勞動力佔32.80%,45歲及以上的高齡勞動力佔31.86%。

  而來自小規模家庭的勞動力越來越多,這應該與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相關。勞動力家庭規模顯示,目前勞動力大多來自中、小規模家庭,平均家庭規模為4.32人。家庭成員人數為3人、4人的比例較高,分別為21.06%、20.96%,家庭成員人數為6人及以上的比例僅為22.95%。從地區差異來看,西部地區勞動力的平均家庭規模比東部小。

  另外,在工作經歷方面,大部分勞動年齡人口有工作經歷,未工作的比例不及兩成;超過一半的勞動力有農業工作經歷;在有換工經歷的勞動力中,換工三次及以上的佔71%。在從業狀態方面,中國勞動力的從業狀態以僱員為主(佔46.34%),其次為務農(35.33%),再次為自雇勞動者、僱主。

  在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方面,超過26.77%的農村勞動力有外出務工經歷,超過四成還準備外出務工。

  2014年,中國勞動力初中畢業比例最高為46.97%,職高、技校、中專和大學專科都在6%左右,而大學本科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僅為5.17%。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28年,高齡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明顯低於中、低齡勞動力,東部地區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明顯高於中、西部地區勞動力。

  另一方面,20—24歲勞動力過去兩年參加過(至少5天的)專業技術培訓比例13.99%為最高,35—39歲年齡組以後,專業技術培訓和曾經獲得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執業資格)的比例急劇下降。這個年齡比例與收入水準急劇下降的趨勢也相當。

  與過去不同,勞動力閱讀報刊、用手機發短信、寫信、銀行ATM取款完全沒問題的比例皆超過一半,但僅有超過1/4的勞動力在使用網上銀行、網上購買火車票方面完全沒問題。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博士葉華分析,最年輕的25—34歲組經歷了教育擴展的過程,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也受益於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而且男女教育水準差異已經不明顯。而25—44歲勞動力的教育分佈則出現了雙峰的特點,除了初中這一教育水準的比例較高,大專和大學本科的比例也較高,但雙峰很可能代表的是兩個不同的群體,大專和大學教育水準的勞動力可能來自城鎮,而初中教育水準的勞動力可能來自農村。

  葉華提出,中國勞動力參加過職業技術培訓及曾經獲得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即執業資格)的比例都不高,説明中國勞動力教育狀況的明顯差別不僅存在於正式教育方面,更存在於職業技術培訓方面,還明顯存在於日常技能方面。

  另外,城鎮非流動勞動力的教育水準最高,本科或以上教育水準的勞動力比例超過20%,“農轉非”勞動力次之,外出務工勞動力再次之,農村非流動勞動力的教育水準最低,不同群體的教育水準有顯著差異。外出務工的勞動力中,教育水準以初中居多,佔41.1%。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