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證券時報:養老金入市目的是保值增值

  • 發佈時間:2016-04-05 00:31: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周子勳  責任編輯:吳起龍

  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下稱《條例》),將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這意味著掌管著近兩萬億元資産的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終於可以有法可依地運營人民的“養命錢”,而且也意味著基本養老金入市的腳步漸行漸近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日前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社保基金會管理的基金資産總額達到19139.76億元,基金權益17968.05億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2.7萬億元,總支出2.3萬億元,當期結余3000多億元,累計結余3.4萬億元。顯然,相較于資金規模不足2萬億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資金規模更大、累計結余達到3.4萬億元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更令社會關注。

  養老保險剛性支出

  壓力加大

  儘管中央強調養老保險基金運作基本平穩,但由於我國實行的是養老金省級統籌,受人口結構性因素等影響,部分省份養老金已出現收不抵支現象,且赤字省份越來越多,當期收不抵支省份已經從2個增加到7個,包括廣西、海南、吉林、西藏等省份的當期結余都不到10億元。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齊傳鈞表示,如果扣除財政補貼的話,養老金當期赤字省份肯定會越來越多,按此去年就有23省份收不抵支了。他表示,之所以出現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我國養老金並未實現全國統籌,但老百姓也沒有必要擔心養老金髮放不出來,因為會有財政兜底。

  現在一方面剛性支出越來越大,另一方面經濟下行,稅收收入大幅度下滑,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16年還是減稅,減稅後財政還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如果搞赤字,靠赤字債務能不能維持財政的未來可持續性呢?這就是財政風險問題。另外,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調研發現,個別地方甚至通過舉債來發放養老金。

  目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作前景不容樂觀。財政補貼佔了64.85%,個人的繳費只有28.83%。從各個省份的支出收入比來看,財政補貼這麼多的情況下,大部分省份的支出收入比都很高,上海、浙江已經有90%,即收上來的錢基本上全花出去了。

  面對這種情況,做好基礎工作才能降低社會的養老金成本。作為社保繳費的“大頭”,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如何統籌下調,將直接影響社保費率整體下調幅度,一直是社保降費率的重點與難點。目前只有上海、杭州、廈門等少數地區有所涉及,其中對養老保險費率“動刀”的僅上海一地。多位企業家表示,希望佔企業負擔大頭的基本養老保險能更進一步降低,或者由企業根據實際承受能力來自選繳費比例,減輕企業負擔。

  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仍需過渡期。 “十三五”規劃綱明確,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據了解,出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制定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辦法,都已列入相關部門今年的工作計劃。一些業內專家表示,養老金實現全國統籌,增強社保基金各地之間的調劑能力是基礎性條件。同時,完善國有資本劃轉充實社保基金機制,則是為降低社保費率可能出現的收支缺口提供基金籌資保障。這兩項基礎性工作到位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才具備既確保基金正常運作,又能全面下調繳費費率的基礎。

  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是否意味著今後全國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統一?目前人社部等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人口結構和養老保險基金收支以及積累結存狀況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這次全國統籌還不可能實現基金統收統支。有專家表示,“在該方案出臺並實施之後,全國各地養老保險費率的統一還需要經歷一個逐步調整的過程。”南開大學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院院長關信平表示,養老金實現全國統籌意味著廣東等基金結余較多地區的基金,將調節到結余少甚至收不抵支地區使用。預計養老金全國統籌後需設置一個過渡期,讓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不同費率,再逐步縮小差異到全國統一,“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得到各方支援、形成共識”。

  對於如何確保養老金足額發放,中央早已表態,渠道之一就是劃撥國有資産來充實養老基金。據悉,“十三五”期間,財政部將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首次將“制定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辦法”寫入其中,並列為今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人社部也表示正在抓緊提出一個總體方案。

  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繼曄透露,早在12年前中央文件中就提出要劃撥國有資産充實社保基金,但一直被擱淺,當前主要的阻力來自於國有企業。到具體的操作上,胡繼曄認為從國有資産變現、劃撥國資股權、上繳國有資本收益這三種操作方式來看,轉股權入社保基金最為穩妥,且先轉入20%的存量國有股比較合適;劃撥的國有股應當滿足兩個條件,一要是經營性的國有資産,二是産權明晰,經過股份制改造的國企。而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則認為,劃撥國企收益更佳,上繳收益有利於國有企業的專業化經營管理,利於穩定養老金來源,有利於推進經營性的國有資産統一管理。

  養老金入市目的

  在於保值增值

  至於養老金入市問題,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投資運營的根本目的是保值增值。目前,社保基金即將入市的消息已經給市場帶了積極預期。一則社保基金是長期性資金,將會為股市增加一定的新的流動性;二則社保基金的身份和地位特殊,其進入的市場點位可被視為具備基本投資的點位。不過,客觀而言,市場應理性看待社保基金入市。社保基金畢竟是“養老錢、保命錢”,因此,從資金的安全性和投資配置的角度考慮,其最終真實使用的資金額度可能不會太高。另外,權益類資産的投資範圍相對廣泛,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以及貨幣型基金等渠道都可以投資,股市並不是社保基金的唯一投資渠道。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社保基金入市的目的並非為了救市、托市,不過,它對市場情緒的影響效果將會遠大於實際投入。因此,對於萬億養老金“入市”的改革方案需要慎之又慎。

  總之,在經濟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隨著地方土地財政收入銳減和地方債務風險加大,地方政府承擔的公共服務職能將會受到巨大的衝擊,養老金問題只是其中一個比較突顯的問題。在全國統籌的同時,要先儘快解決存在的基層養老金見底的問題。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政府工作重點應該放在基層,特別是放在涉及到基層廣大群眾基本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把基層做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