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迎接春天暖色何在?從首月數據看中國經濟新開局

  • 發佈時間:2016-02-19 09:23:21  來源:新華社  作者:王希 陳煒偉  責任編輯:王斌

  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題:迎接春天,暖色何在?——從首月數據看中國經濟新開局

  春節黃金周市場年味濃、消費旺;外貿下滑但先行指標預示二季度出口壓力有望緩解;吸收外資與對外投資開局良好;消費物價溫和上漲,工業價格降幅收窄……陸續發佈的首月核心經濟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儘管趨穩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但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勢頭強勁。

  民生指標“穩”字當頭

  新常態下評判中國經濟需要新視角。除了速度指標外,更需時常掂掂經濟發展的“含金量”。

  “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能夠平穩,我們並不追求高速度”,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面對中外媒體如是説。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8%,儘管漲幅較上月有所反彈,但去年以來消費物價溫和上漲的態勢得以延續。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1月份物價漲幅反彈明顯受到食品價格上漲的拉動,而春節市場需求上升、消費高峰期間出現大範圍惡劣天氣等因素,加劇了食品等價格上漲壓力,不過這種季節性波動對全年CPI走勢影響不大。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由於工資水準和服務需求的剛性增長,1月份服務價格同比上漲2.2%,超過了同期CPI漲幅,成為驅動消費物價上漲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這種變化也體現了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經濟結構優化的新趨勢。”

  就業“穩”,中國經濟大的基本面就能“穩”。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到6431萬人,年均新增1286萬人,這兩項指標比“十一五”時期均增加11.4%。來自中國政府網的消息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調查失業率統計範圍擴大至全國所有地級市,調查失業率仍保持在5%以下。

  就業形勢穩定,一方面得益於經濟增量不減、服務業發展、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在大力推進“雙創”、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等方面的政策出臺後,創新創業逐漸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吸納就業方面功不可沒。

  2015年,我國全年新登記企業443.9萬家,增長21.6%,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誕生”的新登記企業約1.2萬家。去年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6.8%,初步統計有240多萬返鄉農民工在創業。

  當前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産能任務艱巨,下一步就業形勢是否可能發生逆轉?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對此明確表示,我國就業增長具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加上創業帶動就業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有關部門也將多措並舉做好化解過剩産能職工安置工作,不會出現新一輪“失業潮”。

  宏觀經濟“新”意正濃

  當中國百姓歡度農曆新年假日時,國際資本市場在人們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中出現動蕩,日本、歐洲股市重挫,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探,避險情緒則不斷推升金價。

  “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堪憂。”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分析,目前全球債務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準,超低利率帶來的負面效應逐步積累,而去杠桿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此外美聯儲加息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進入了中速增長軌道,總需求不足將成為常態。

  嚴峻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中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今年1月份,我國進、出口再次出現“雙降”且降幅加深;當月製造業PMI小幅回落,顯示經濟趨穩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

  然而,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挑戰中成長的。壓力之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新”意更加凸顯。

  ——網路消費和服務消費蓬勃發展。1月份,商務部重點監測網路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34.5%;當月全國電影票房收入38.5億元,增速接近50%。春節黃金周,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約7540億元,增長11.2%。

  ——更加注重通過有效投資惠民生、穩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披露,今年1月份,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21個,總投資541億元,且集中在水利和能源等民生領域。

  ——1月份,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占外貿總值的57.4%,較去年同期上升0.5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出口的主要力量,特別是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進一步提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外貿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加快、發展品質效益進一步提高的勢頭在新一年得以延續。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産能合作等引領下,1月份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8.2%。在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平穩態勢,也使得外資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1月份,全國利用外資金額882.5億元,增長3.2%,外資水準和品質進一步提升。

  從最新公佈的數據看,1月份我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降幅比上月縮小0.6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PPI連續5個月-5.9%的運作態勢。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張德禮認為,PPI降幅收窄既有低基數效應和人民幣貶值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等原因,也有供給側改革加快去産能,從而對上游原材料領域價格産生一定支撐的影響。隨著推進去庫存去産能,年內PPI同比跌幅有望繼續收窄。

  放眼全年“變”中求進

  今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開年以來,各項改革頻頻發力、利好頻傳:

  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力度,持續為企業鬆綁減負,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臺。

  確定支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五項重磅政策措施,部署建設雙創基地發展眾創空間,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動能。

  居住證制度實施,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完善土地、城鎮住房等制度……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一步打破城鄉“二元制”堅冰,更大釋放內需潛力。

  一方面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産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産業升級;另一方面打出金融支援工業增效升級、持續清理規範涉企收費等一系列“組合拳”,從不同層面發力,壯大實體經濟。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表示,中國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舉措令人振奮。對於中國經濟未來面臨的挑戰,關鍵在於落實改革措施。

  潘建成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問題,宏觀政策取向要把握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平衡,兼顧長期目標與短期問題。例如,下一步投資應注意遵循“補短板”原則,投向生態治理、扶貧攻堅等薄弱環節、關鍵領域,既能發揮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又為長遠發展積蓄力量。

  他表示,改善供給環境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應加快研究全面推開營改增,儘快清理規範非稅費用,有效降低企業負擔。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對於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這表現在四方面:投資領域加強以基礎設施為主的公共産品投資;生産領域完善營改增、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收入領域結合扶貧攻堅工程,通過加強轉移支付加快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消費領域要打通流通中的薄弱環節,改善消費環境。

  不少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更加複雜的國內外環境,應在保持宏觀政策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加大改革力度,切實改善經濟運作環境,堅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徐紹史表示,物質基礎比較雄厚,市場需求比較大,區域空間廣闊,生産要素品質提升,宏觀調控的經驗在不斷豐富,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支撐、彈性空間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他説,儘管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一些領域風險還在積聚,但我們完全有信心克服困難,確保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