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習近平治國理政的經驗和智慧(2)

  • 發佈時間:2016-02-18 14:06:29  來源:光明網  作者:韓慶祥  責任編輯:王斌
二、破解難題---建構秩序---唱響中國

  我國“蛋糕”相對做大以後,中國式現代化就進入了如鄧小平同志所講的“發展起來以後”時期,從學術上也可將其稱之為“表達訴求、矛盾多發、攻堅克難”時期。當今,民眾的權利訴求、民主訴求、參與訴求和公正訴求等日趨覺醒和增強。民眾維權、協商民主、民眾網路參與等現象的興起,皆是如此。民眾表達訴求日趨覺醒和增強後,需要精準且合理滿足。滿足,需要主觀和客觀條件。然而,在當今我國,不僅在客觀上,每人平均資源佔有率還比較低,資源配置也不夠公平,而且在主觀上,一些民眾的文明素質也不是很高,如多講權利少講義務,多講利益少講擔當,多講民主少講法治,多講自由少講紀律,多講自主少講責任,多講個人利益少講公共利益,多講索取少講奉獻,多講表達訴求少講合理合法,結果難以真正或完全滿足民眾各種各樣的訴求,進而會産生各種矛盾,這就進入了矛盾多發期。亨廷頓指出,現代化會伴隨風險、引起不穩定。有的思想家認為,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會進入“風險社會。”面對矛盾和問題,我們一些人缺乏問題意識和擔當精神,回避和掩蓋矛盾,使矛盾“堆成山”,積重難返,成為“難啃的硬骨頭”,嚴重阻礙著我國現代化發展進程。因而,這一時期也是攻堅克難期。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産黨人正在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也要積極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進而為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即“偉大夢想”而奮鬥。在這“三個偉大”進程中,中國共産黨人既面臨一系列矛盾和難題,也要破解影響發展穩定的體制機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籬等影響中國發展命運的“命運性問題”,還要破解我們黨面臨的“四種危險”。這意味著新一屆黨中央是踏著“尖刀”前進,在攀登一座沒有探測過的險峻“高山”。就是説,新一屆黨中央面臨的困難、挑戰、風險是非常嚴峻的,打得“鐵”非常堅硬。這是新一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大背景。中國共産黨人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是打“鐵”(破解難題)的主體。既然我們共産黨人所打得“鐵”相當堅硬,那麼,中國共産黨人自身必須硬。由此,習近平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幹部隊伍總體上是在積極幹事業的。然而,當今一些黨員幹部自身還不是很硬,存在著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四種危險”。不破解難題及“四種危險”,我們就無法前行。當務之急且最為關鍵的,就是要破解“四種危險”,全面從嚴治黨,使我們黨自身真正硬起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首先把破解“四種危險”並使自身硬作為治國理政思路的突破口。針對“精神懈怠”,強調“硬在精神。”習近平強調,理想信念是我們共産黨人精神上的“鈣”;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凝聚共識,凝聚改革合力,匯聚社會正能量;要積極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針對“能力不足”,強調“硬在能力。”習近平強調,要減少應酬之風,強化學習之風,建立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組織;要克服本領恐慌,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積極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針對“脫離群眾”,強調“硬在作風。”習近平強調要進一步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還強調領導幹部要做到“三嚴三實。”針對“消極腐敗”,強調“硬在純潔。”習近平十分注重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強調在反腐倡廉上要敢下重手,把權力關在制度籠子裏。總之,最為關鍵的就是要抓好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這一“偉大工程”,使我們黨從精神、能力、作風、純潔等方面真正硬起來。習近平指出,我們的責任,就是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

  破解難題謂之“破”。在注重“破”的同時,習近平也注重“立”。破與立相輔相成,破是為了立,為立提供前提,立是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破。習近平十分注重立,具體體現為他致力於建構當代中國社會發展新秩序。在他那裏,這種秩序主要體現在:基於公平正義價值觀,既注重分配製度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又力求使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平衡和治理協調、配合,也使黨政主導力量、市場力量和人民主體力量協調並形成合力,還運用法治和德治兩種方式約束人的行為,最終形成一種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社會環境和氛圍。

  在破解難題、建構秩序的進程中,習近平還十分注重唱響中國。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注重從正面奮力唱響中國夢、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等“中國聲音”,使中國夢、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真正發揮作用並産生積極影響,從而彰顯“中國元素”,樹立“中國形象”,堅定“中國自信。”中國道路擔當“實現路徑”角色。無論是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首要根本問題,它關乎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習近平既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而且要求研究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中國精神擔當“精神支撐”角色。實現中國夢,既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也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即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也可以變成“物質力量”。民族無魂不立,國家無魂不強。習近平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有精神支撐。當今我們面臨精神懈怠的危險。我們黨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質,就是既解決我們一些人的精神懈怠問題,又要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中國力量擔當“根本依靠”角色。在社會階層、利益主體和思想觀念日趨多樣化的背景下,在世界格局大調整的國際視野中,實現中國夢,如何凝聚並充分發揮好社會各個階層、全國各族人民和每個人的積極力量,就成為習近平治國理政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為解決這一課題,就國內而言,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凝聚力量,主要包括政府力量、市場力量和人民力量,使之形成合力;就國際而言,他強調既“韜光養晦”又“積極作為”,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理念的新型國際關係及外交新格局:圍繞“和平發展”理念,建構好中美、中俄“新型大國關係”這兩個重“點”;圍繞“合作共贏”理念,實施“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搭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兩條“線”;圍繞“文明互鑒”理念,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互聯互通,打通歐亞大陸橋這兩個“面”;圍繞“親誠惠容”理念,建設好周邊外交這個“局”。如今周邊外交在中國對外關係佈局中最為重要,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始於周邊,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始於周邊,打通歐亞大陸橋始於周邊。最終目標,是實現多極制約和掌握國際話語權,從中顯示“中國力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