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當夢想照進現實
- 發佈時間:2016-01-25 10:32:54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王斌
兩年多前,中國領導人首次在國際場合倡議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放飛“一帶一路”夢想。如今,夢想開始照進現實,“一帶一路”正在收穫早期成果。
“‘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習近平主席在今年首訪中東期間在當地媒體發表署名文章説。
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中國與沿線國家全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年份。以“一帶一路”為絹帛、以創新合作為筆墨、以共謀發展為氣韻,中國與世界共同繪製的合作共贏壯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一)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2014年秋,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晚宴上,習近平主席向來自五湖四海的同事介紹了中國古代哲人的這句名言。
同在北京APEC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宣佈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産業合作等提供投融資支援。
巧合的是,絲路基金投向“一帶一路”的首單項目就跟“水”直接相關。2015年4月,位於中巴經濟走廊的卡洛特水電站被確立為絲路基金首個對外投資項目。2016年1月10日,在距離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50多公里處的吉拉姆河畔,三峽集團承建的卡洛特水電站主體工程開工。
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之一。習近平主席2015年4月訪問巴基斯坦時,雙方確定了以經濟走廊建設為中心,瓜達爾港、能源、交通基礎設施、産業合作為重要領域的“1+4”合作框架。
能源,是激活中巴經濟走廊的血液。多年來,缺電是困擾巴基斯坦民生和經濟的一大難題,即使在伊斯蘭堡,夏天經常每天停電12小時左右。讓水能資源豐富的吉拉姆河涌水成金,將大自然饋贈的湍急水流轉變為清潔電力能源,是巴基斯坦人勾勒40年的夢想。如今,這一夢想正在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30歲的瓦西·海德爾供職于三峽集團南亞公司。他告訴新華社記者,這一項目將使巴基斯坦“通向發展和繁榮的光明彼岸,造福我們的同胞”。
“一帶一路”也給雄心勃勃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佈局海外、升級産業鏈、打造品牌的夢想平臺。三峽集團南亞公司駐巴總代表盛震東告訴記者,作為目前中國對外投資在建的最大水電項目,卡洛特水電站是集團打造全産業鏈“走出去”的樣板,也將為中國水電技術和標準走向海外提供一個典範。
共商、共建、共用,是貫穿“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旋律。今年1月15日,巴基斯坦政府決定成立以總理謝裏夫為主席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指導委員會,以更好地協調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日本外交學者網站評點説,中巴經濟走廊將為巴“強力充電”。
上善若水。在通曉中文的亞洲和平和解理事會主席、泰國前副總理素拉革看來,習主席經常引用的這句話,展示了中國倡議共建“一帶一路”的真正含義,“就是要像水一樣為所有人帶來利益,而不對任何人構成威脅,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二)
回想起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的場景,達伊羅娃副校長至今心潮澎湃,“當時大學半圓形的大禮堂內座無虛席,大家都為這位和藹的中國最高領導人所吸引,更為他表露出來的對中亞國家睦鄰友好的意願,以及他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激動不已”。
“為了使我們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各國人民的大事業。”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説。
“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提出之後,中亞沿線要津翕然響應。古絲綢之路重要驛站、中哈邊境重鎮霍爾果斯口岸,就見證了新絲路喚醒後的蓬勃生機。2014年,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提出“光明大道”經濟計劃,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同年12月25日,納扎爾巴耶夫為“霍爾果斯-東大門”經濟特區陸港的啟用按鈕揭幕。
“霍爾果斯-東大門”經濟特區是中哈共建的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組成部分。作為哈境內最重要的物流中心,哈方對這一經濟特區寄予厚望,希望通過它大幅提高哈中貿易額,並擴大中國與裏海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
據統計,自“霍爾果斯-東大門”經濟特區陸港投入使用以來,2015年上半年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出口貨運量同比增長近12倍,貿易額同比增長近10倍;進出區人員接近150萬人次。
哈薩克鐵路總公司(哈鐵總公司)總裁馬明告訴記者,今年哈鐵最重要的投資項目之一就是霍爾果斯口岸經濟特區,計劃將其建成中亞最大的陸地港,“我們的目標是讓通過哈薩克的中歐間物流量達到海運的十分之一。”
支援馬明雄心的是紅紅火火的中哈物流數據。據哈鐵統計,儘管2015年受油價下跌和貨幣貶值影響,哈進出口有較大幅度下滑,但中國經哈薩克去往歐洲的集裝箱貨運卻幾乎增長一倍。哈鐵還計劃在這一經濟特區投資建設220余公頃的工業園,引進先進的原料加工業、製造業、化工業和制藥等行業企業入駐,以期打造哈薩克未來經濟産業升級的新引擎。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前方更在萬里之外的歐洲腹地。目前,連通中國和歐洲的鐵路在霍爾果斯北面穿行數公里後轉向俄羅斯,最終目的地是德國杜伊斯堡——渝新歐鐵路大動脈的終點。法國《世界報》作者伯努瓦·維特金在實地踏訪霍爾果斯口岸後感慨,只要歐洲人開始在回程的列車中塞滿中國消費者需要的産品,這條橫貫亞歐大通道的線路有望實現“汽笛一響,黃金萬兩”。
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副校長達伊羅娃看來,中國領導人倡議的“一帶一路”也是民心相通和人文互鑒之路。在她的奔走推動下,該校成立了中國文化中心,“我最大的希望是能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到中國學習,促進中哈文化交流和感情聯絡,也為哈薩克的發展建設培養更多人才”。
(三)
“連天浪靜長鯨息,映日帆多寶舶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道盡古代海上絲路舳艫往來的貿易盛況。經宋元海上絲路貿易勝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後,海禁漸嚴,海上絲路的帆影離中國漸行漸遠。
2013年10月3日,在西行發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不到一月後,習近平主席南下“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在印尼國會演講中首倡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演講中,習主席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互利共贏願景娓娓道來。
2010年,東盟成員國通過了《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把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減少政策障礙等作為優先行動領域,把提高東盟一體化水準、國際競爭力、民眾生活水準等作為主要目標。但總體規劃的實施遭遇了資金、制度等眾多挑戰。“一帶一路”倡議正是緊緊抓住了互聯互通這把打開夢想大門的鑰匙。
海上絲路的宏偉藍圖中,中國軌道交通正在為實現東南亞域內的互聯互通夢穿針引線。
2015年12月2日,中老鐵路寮國段開工奠基儀式在萬象舉行,寮國國家主席朱馬利親自揮锨,為寮國史上這一最大規模基建項目填土奠基。中老鐵路貫穿寮國國內,是第一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並運營、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境外鐵路項目,承載著寮國從內陸“陸鎖國”到“陸聯國”的轉變之夢。
一週後,中泰鐵路合作項目在泰國大城府啟動。這是泰國首條標準軌復線鐵路,總長度約845公里,也將全部使用中國技術、標準和裝備。中泰鐵路項目將與中老鐵路相連,實現中國與泰國鐵路的互聯互通。縱貫中南半島的泛亞鐵路“主骨架”初現雛形。
2016年1月21日,印尼雅萬高鐵開工奠基儀式舉行。這將是印尼乃至東南亞地區的首條高鐵。預計2018年建成通車後,從首都雅加達到歷史名城萬隆的旅行時間將由3個小時縮短至40分鐘以內。這是中國在海外全程參與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的首條高鐵,也是中國高鐵第一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産業鏈走出國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5年7月,由中資企業牽頭組建的“東盟製造中心”在馬來西亞正式投産。該中心具備每年製造100輛動車組的能力,並兼營電力機車和輕軌車輛等全系列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能力。它的成立,標誌著馬來西亞成為東盟首個擁有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能力的國家。
2015年4月在雅加達舉行的萬隆會議紀念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深刻詮釋了萬隆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呼籲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計利當計天下利。從雅加達到萬隆,從昆明到萬象,從中國到泰國……“一帶一路”融通的不僅僅是空間和距離,更是“中國夢”與“亞洲夢”的互聯互通,是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夢想的相融相通。
正如俄羅斯《導報》刊文指出,“一帶一路”構想展現了中國對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對中國來説,‘一帶一路’與其説是路,更像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範疇——‘道’”。
(四)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埃及蘇伊士運河之畔,一座現代化産業新城在廣袤的沙漠中拔地而起。城內廠房、街道乾淨整齊,綠樹、花草裝點每個角落,大型運輸車川流不息,與城外一望無垠、寸草不生的荒漠恍如隔世。這座新城就是堪稱中埃經貿和産業合作標桿的蘇伊士經貿合作區。
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也是“一帶一路”和“蘇伊士運河走廊”的黃金契合點。合作區起始的1.34平方公里早已全面建成,2015年11月30日,埃及政府向承建方埃及泰達特區開發公司新移交2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權。今年1月21日,正在埃及進行國事訪問的習近平主席為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二期項目揭牌。
2000多年前,中國漢代朝廷派遣使者前往埃及名城亞歷山大,古絲綢之路成為聯繫雙方的重要紐帶。“中國同阿拉伯國家因為絲綢之路相知相交,我們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夥伴。”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致辭説。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引導下,2015年9月,中埃兩國簽署《中埃産能合作框架協議》。
“埃及人可以接受美國大片、美國快餐,但是實實在在的經濟項目,我們更想跟中國合作。”埃及經濟學家薩義德·阿爾説:“兩國具體情況不同,埃及並不一味追求雙邊貿易數字上的平衡,而是願意找到與中國共同生産、經營的領域,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如今,合作區的發展進入加速階段並經受住了當地局勢一度動蕩考驗,起步區已吸引了一批産業規模和技術水準居世界前列的中資企業,以世界最大的玻璃纖維生産企業巨石為例,其投資不僅彌補了埃及在玻纖領域的空白,也讓埃及躍居世界第三大玻纖生産國。目前,在園區工作的埃及人已有2000多名。
“埃及人將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帶視為‘埃及夢’,而合作區項目則是‘埃及夢’開始的地方。”埃及泰達特區開發公司董事魏建青説。
在北京大學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研究所所長吳冰冰看來,由於阿拉伯國家的綜合性與多元性,“一帶一路”倡議在中東各國的對接方式是靈活和多方位的。“‘一帶一路’倡議不是‘一把’鑰匙,而是‘一串’共同發展的鑰匙,可以與不同國家、不同國情對接,提供不同的雙贏、多贏、共贏的合作方案。”
(五)
地中海,諸多古代文明的發源地和融匯圈,歐洲列邦海洋爭霸的舞臺,近代環球航海的起點,也曾是古代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的交匯終點。
希臘第一大港比雷埃夫斯港位於地中海東端,早在西元前5世紀初就已是古希臘和地中海沿岸主要港口。比港內陸可延伸至巴爾幹地區,海運輻射可至地中海、黑海、北非等周邊地區。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比港正在迎來堪比昔日輝煌的歷史性機遇。
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出訪拉美過境希臘期間對希臘領導人表示,中方願意同希方一道努力,使希臘成為中歐合作的重要橋頭堡和轉机站,讓兩個古老文明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今年1月20日,負責推進希臘國有資産私有化的私有化基金宣佈,當天接受了中國中遠集團對比雷埃夫斯港的投標,中遠成為比雷埃夫斯港務局私有化項目的“首選投資者”。如果一切順利,這意味著中遠集團在接手經營比港部分碼頭5年多後,有望進一步擴大投資和運營規模,將比港打造成“中歐陸海快線”的南大門。
而在中遠集團接手之前,受希臘和歐洲債務危機衝擊,比港一度破敗不堪:集裝箱堆場混亂不堪,靠港船舶壓港嚴重,港區門口卡車堵塞長達5公里,絕大部分船東棄港而去……
中遠接手後,很快以行動回應了當地關切。中遠比港公司2010年6月正式接管二、三號碼頭的運營權,當年吞吐量為68.5萬標準箱,到2015年已增至約300萬標準箱。傳統海運大國希臘的支柱産業重新煥發活力。債務危機高峰期間,希臘失業率猛增,而在中遠接管的兩年多內,比港為當地人直接創造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在希臘近年來此起彼伏的罷工浪潮中,中遠碼頭的工人從未罷工一天。
希臘國際海運聯盟前主席阿爾萬尼蒂斯説,中國投資增加了比港的運量,對希臘海運業和希臘經濟大有幫助,“由於希臘在東地中海地區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我們非常歡迎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相信這一願景將進一步提升未來比港和整個希臘經濟的價值”。
歷史上,來自地中海沿岸的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圖泰、義大利的馬可·波羅均曾帶著對絲綢之路起點的憧憬,長途跋涉抵達古老的中國,將當時燦爛的中華文化和嘆為觀止的中華物産介紹到了歐洲。
如今,“一帶一路”正在重新塑造中國和歐洲的地理經濟,創新中歐合作範式。歐盟高達3150億歐元規模的“容克計劃”與“一帶一路”探索中歐發展戰略對接。中國和中東歐國家“16+1合作”與“一帶一路”實踐對接。中俄決定將“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英國探討基礎設施升級改造計劃和“英格蘭北部經濟中心”與“一帶一路”對接,德國籌劃“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對接機制。渝新歐、漢新歐、鄭新歐、義新歐、哈歐……連通中國內地與歐洲的國際班列在歐亞大陸上穿梭。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指出,從經濟學視角看,“一帶一路”是一場規模宏大的“經濟地理革命”;從國際關係視角看,“一帶一路”開啟了“共贏主義時代”,開創了互利共贏、非零和博弈的新模式。
今年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在北京舉行。在57個創始成員國代表的注視下,習近平主席為亞投行標誌物“點石成金”揭幕。“點石成金”,凝聚了大大小小國家合作共贏、夢想成真的共識。
“你的夢想就是我們的夢想。”希臘前總理薩馬拉斯曾這樣告訴中國客人,這或許道出了“一帶一路”沿線夥伴的心聲。
文/新華社記者 馮武勇 樊 宇 王宗凱
(參與記者 陳佔傑 劉咏秋 季 偉 苗 壯 馬明良 李 穎)(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