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企和去哪兒的分手劇無助於改進服務
- 發佈時間:2016-01-07 07: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元旦節前後,多家航空公司相繼與去哪兒網的“分手劇”,引發各方關注。雖然同時爆出了去哪兒網被攜程收購後高層大換血的消息,但且不論商戰風雲,僅從各家航空公司的公告來看,近期收到多起乘客在去哪兒網購買機票引起的投訴,乘客權益受到嚴重損害,是暫停或中止合作的主要原因。
隨意修改退改簽標準、退票不退款、捆綁銷售、不及時通知非正常航班資訊……線上旅遊網站機票購買服務“摻水”,近年來不斷遭人詬病。半個月前,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曾召開新聞通氣會,點名批評各大線上旅遊平臺存在或多或少的違規問題。
此次去哪兒網遭航空公司“下架”,充分暴露出線上旅遊代理商的發展痼疾,也足以為行業敲響警鐘:玩文字遊戲也好,加霸王條款也罷,抱著僥倖心理給消費者“挖坑”,結果很可能是“多輸”。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主體照應民意的重大決定,背後往往暗含了更為複雜的利益考量,走近一步,才能看到問題“沉在水裏”的另一面。
回顧航空公司和機票代理商的“牽手歷程”,不難發現,雙方曾有過比較穩定的“蜜月期”。本世紀初,由於航空公司自有直銷網點過少,機票銷售基本依賴全國數目龐大的社會代理商,佣金最高時達到12%。隨著降低銷售成本的壓力、移動互聯技術的進步,航空公司開始拓展直銷渠道,通過網站與移動端迅速積累用戶,以減少對傳統客票代理的依賴。因此,及時對玩各種小動作、讓航企揹黑鍋的票務代理説“不”,不僅是保障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其實也符合航企“提直降代”的戰略調整需求。只要不是借維權之名,行打壓、壟斷之實,客觀上還是有利於機票銷售市場的秩序規範。
然而,“斷交”並不意味著服務的改進。相反,如果線上旅遊網站和航空公司,不能以此為契機,補好各自的發展短板,或繼續賣弄低價的噱頭、或擺出一副“愛買不買”的傲慢態度,恐怕很難與消費者建立“強關係”,最終受損的也只能是自己的利益。畢竟,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航企和代理商在不在一起並不重要,他們更關心的是怎樣“快、好、省”地買到一張機票。
“網際網路+”時代,供需雙方間的資訊壁壘正在逐步瓦解,消費者對於出行服務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無論航企還是代理商,“分手”之後,如何實現“華麗轉身”,更值得事件相關方思考。
“‘去哪兒’?哪兒也去不了。”網友的戲謔,既是對客票代理服務的不滿,也是對提升用戶體驗的期待。不管航企與線上旅遊平臺今後能否“複合”,努力找到自身發展和消費者利益的交匯點,是任何想做強做大的旅遊服務提供商都必須“加持”的。
説到底,讓機票預訂更簡單,機票價格更透明,後續服務更貼心,才是贏得廣闊消費市場的最有效手段。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