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評論:油價斷崖式下跌給中國4點啟示

  • 發佈時間:2015-12-31 07:4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牛彈琴  責任編輯:張少雷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能源是很多國家經濟的命脈。正是這種特殊重要性,使得石油不僅僅是一種大宗商品,更是一種重要的戰略武器,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也由此在國際上是呼風喚雨。

  但隨著石油越來越供過於求,以及新技術革命的到來,國際油價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在過去幾十年,由於壟斷了世界石油出口的60%,OPEC總體上使油價保持在持續上漲的軌道上,尤其是一度超過100美元/桶的油價讓石油出口國賺得盆滿缽滿。

  可在另一面,石油進口國則為了確保能源安全傷透腦筋。即使是經濟雄霸天下的美國,有時也不得不看OPEC的臉色行事;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為保障石油供應也沒少耗費真金白銀。

  能源由此也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工具。很多次國際經濟制裁,最核心的往往就是能源制裁,被制裁對象的國民經濟乃至軍事實力,往往因此遭受破壞性影響。比如,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爭端中,俄羅斯一掐斷天然氣供給,烏克蘭冬天就寒冷難耐,依賴俄天然氣的歐洲也心存擔憂。

  不過,能源生産國的好日子,似乎已一去不復返。這種巨大的變化,就在於國際能源領域出現了一個“遊戲改變者”,那就是美國的頁巖油(氣)。

  美國人迅速使這種非傳統能源實現了大規模商業性開採,美國也搖身一變,從油氣進口大國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未來還可能成為能源出口國。

  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油價下跌或許確有“陰謀”:沙特一看大事不妙,馬上加大石油開採,試圖通過低油價扼殺頁巖油。畢竟,頁巖油的水力壓裂法成本較高,沙特等海灣國家産油成本極低。如果沙特此舉能夠得逞,頁巖油將元氣大傷,將其生産商擠出國際市場後,國際油價則將在低迷後迅速回升。石油出口將依然是沙特等石油輸出國的天下。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油價暴跌形成了慣性,甚至有點剎不住車,目前已跌至11年來最低水準。高盛公司預測,油價在2016年甚至可能下跌至20美元/桶。

  當然,油價斷崖式下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供求關係:經濟的疲軟壓縮了石油需求,而OPEC內部依然勾心鬥角,使得減産幾乎不可能。尤其像伊朗好不容易重返國際社會,正需要多出口石油挽回以往國際制裁的損失。這樣一來各國産能繼續全開,油價繼續下跌。

  能源武器的威力今非昔比,也突出反映在俄土關係上。俄羅斯戰機被土耳其擊落後,俄表面雖然非常強硬,但始終在天然氣制裁方面態度曖昧。其中道理也很簡單,制裁殺敵八百,但也會自損一千——現在是俄羅斯油氣正愁賣不出去,主動關閉土耳其市場,對俄經濟將是雪上加霜。

  經歷了大起大落的能源,終於開始剝離其地緣政治武器的屬性,逐漸回歸一般大宗商品的特質。對中國、日本、印度等石油進口大國來説,這無疑是一個特大喜訊。

  低油價對當前低迷的經濟是一大禮物,給相關國家加大經濟刺激提供了空間。坦率地講,沒有低油價,中國經濟或將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此外,確保能源安全的代價也大大降低。

  可以説,當前的低油價對中國經濟而言,是上天給中國的一個禮物。但也必須看到,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油氣仍將是人類社會的主要動力來源。能源武器暫時失去了威力,但未必不會捲土重來。基於此,對中國而言,從油價斷崖式暴跌中可以得到以下四點啟示:

  第一,沒有只漲不跌的商品,包括石油。油價一度高達100多美元/桶,當時很多經濟學家説有衝高到200美元/桶的可能。油價如此,金價何嘗不是如此,那麼房價呢?所以,中國一定要嚴控房地産市場風險。

  第二,需向美國學習,必須要有真正的科技創新。頁巖油(氣)是美國人的創新,一齣手就改變了世界能源格局。中國的頁巖油(氣)儲量被認為居世界前列,但我們必須反省,為什麼中國還沒有這麼強的創新能力?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只有加大科技創新,中國才能在大國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繼續加大石油進口,畢竟這是不可再生資源。這麼低的價位機會不會長時間留給中國。在所有油罐都已儲滿、新油罐還沒建成之時,有必要減少國內石油的開採,畢竟這些資源遲早都是中國的,也算另一種儲備。當然,在某種程度上給油企適當補貼也是必要的。

  第四,成品油價的形成機制必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現在成品油品質有待提高,油品品質提高也有利於減輕環境污染,對此必須要有緊迫感,而不能光靠企業的自覺性。這其實也是巴黎氣候大會的要求。

  在低油價時期,中國可以充分利用其所帶來的機遇,但也應該要有憂患意識。歐佩克如此,其他國家亦然。否則,若不未雨綢繆,未來就有可能為新的危機所困。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