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多方合力,用智慧和創新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 發佈時間:2015-12-25 20:34:41  來源:光明網  作者:丁劍平  責任編輯:張少雷

  作者: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長、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丁劍平

多方合力,用智慧和創新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五大任務之一就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尤其是在美聯儲加息週期啟動的大環境下,重視外債和內債等由還債成本遞增引發的危機尤為重要。在向實體經濟提供流動性資金同時又要防範化解金融危機,這就需要智慧和監管創新。

  現代金融市場發展觸及到該市場的參加者、衍生品和制度法規等等。隨著金融開放和創新,市場參加者的範圍越擴越大,然而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居民和非居民之間的界線卻變得越來越模糊,身份屬性也隨著時空也在變動。

  就金融衍生品來説,從其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具有三種特性:“對衝”、“分散”和“保險”。從某種程度上説,金融衍生品設計具有“風險厭惡”和“放大杠桿”兩個方向。投機商可利用衍生品來放大杠桿,加劇金融市場動蕩。為此,金融市場從參加者到産品變化具有兩類服務範疇:為實體經濟部門規避風險;也為虛擬經濟製造泡沫。即便在實體經濟融資和避險方向中,也可以再分兩類實體經濟:潛在有創新能力的企業;産能已經過剩的僵屍企業。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由這類僵屍企業“捆綁”的債務激增,不僅會導致本幣債務,而且會出現外債。隨著美聯儲升息週期的開始,由債務引發的危機將會頻繁暴發。全球金融監管標準也在提高:諸如巴塞爾協定III還在更新以及美國主導的TPP在金融監管模式上進行轉變。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管從程式上變相增加了“檢測”的成分。有效的金融監管要將可能出現的風險遏制在萌芽狀態之中。也就是要在經濟結構調整中,辨別出源自僵屍企業債務鏈條的風險、在虛擬經濟中投機者可能放大杠桿的風險、國際資本流動突然逆轉風險等,並通過“科創”和“大數據”等手段來“預知”。在此基礎上來既避免“監管過度”,又實現監管的全覆蓋。預警機制的設定只是第一步,還需法律體系的匹配。單單預警機制不能解決落實和操作問題。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必將是多部門多學科的“合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