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十三五規劃將帶來的十三個第一
- 發佈時間:2015-10-29 08:06:2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斌
在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戰略指引下,中國經濟航船已經穩穩行駛在世界第二的位置。新形勢、新角色,中國已經整體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新理論、新實踐,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結構的變革者;新理念、新思想,中國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發展的推動者;新戰略、新措施,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新引擎。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在關鍵時期的關鍵點上,中國迎來了第十三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雖然規劃還沒有發佈,但是,“學習中國”小編判斷“十三五”規劃至少有十三個第一。
圖為: 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 聽取對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 和建議併發表重要講話。
一、新一屆領導集體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作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行程表”,五年計劃在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三五”規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這個規劃又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點上,所以,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十分重視規劃的編制工作。據媒體報道,“十三五”規劃和以往不同,中央主要領導同志提高了規劃的期望和要求,前期工作不僅採用了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中國社科院等傳統“智囊團”,還首次邀請來自業界和民間的智囊加入,甚至聽取了亞開行、經合組織等“外腦”的意見。
2014年4月,中央就啟動了“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大約有52名專家參與計劃的編制工作,為了保持政策的延續性,此次入選的專家,超過半數都是“十二五”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央層面成立了三個專門工作小組,國家發改委前期牽頭成立規劃綱要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和起草小組,中財辦牽頭成立規劃建議起草小組。編制規劃有兩個重要時間節點,即2015年10月份提交十八屆五中全會討論、2016年全國兩會提請審議,前後歷時約兩年時間。
據參加過計劃編制的專家介紹,編制計劃在內容上也有兩個重要節點,分別是制定黨中央關於規劃的建議和制定規劃的基本思路。兩者分別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發改委牽頭,最終會同合力,以《綱要》形式來囊括中央指導意見和各界建言,以提升規劃的可預見性和可執行力。
習近平等中央主要領導人在公開發表的講話中,數次提及“十三五”規劃編制。2015年3月份,習近平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團組討論時説:“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規劃。這是實現全面小康的規劃,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規劃。”
3月16日,習近平會見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時,主動提及“十三五”規劃,“相信在新的規劃中我們會找到中歐合作的契合點和新機遇。”今年第二季度以來,習近平與超過18個省份黨政負責人的座談中都將“十三五”規劃的編製作為主要議題之一。5月27日,對浙江考察時,習近平召集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就“系統謀劃‘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召開座談會。6月18日,在貴州召集西南7省區負責人談“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7月17日,在長春考察時,習近平又召開東北4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在多個場合強調以改革創新精神編制好“十三五”規劃。去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就編制“十三五”規劃曾專門召開過會議。
二、完成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的五年規劃
“十三五”規劃是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兩個百年”目標中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最後一個五年規劃,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了全民小康,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整整奮鬥了10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從“建設”到“建成”一字之差,內涵卻大不一樣。
首先是覆蓋的人群要全面。要覆蓋13多億中國人,這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內涵。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全面小康是要惠及13億人民的全面小康,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全面小康,是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
其次是覆蓋的領域要全面。全面小康應覆蓋所有領域,黨的十八大提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提出要讓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準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可見中國的全面小康不僅是“經濟小康”,還必須是“政治小康”、“文化小康”、“社會小康”、“生態小康”。
再次是發展要全面。全面小康社會的發展要全面,一方面,中國現在發展進入新時期、新形態。從世界範圍來看,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持續保持三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長期,中國已經連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正孕育著革命性的轉變,也就是説中國的經濟發展要真正走上追求品質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所以,要瞄準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做到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同步發展。另一方面,人的發展也要全面。關注人的素質的全面提升,是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就提出了社會發展的最終結果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把人的全面發展視作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注重人的發展,體現的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理想追求,體現的也正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必然要求。
為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習近平主席開創性地制定出精準扶貧戰略並把扶貧減貧工作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就任總書記三年來,去的最多的就是貧困地區,每到一處總是支援、扶持貧困地區發展,鼓勵貧困地區人民奮發奔小康。如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同志到雲南調研,專門把獨龍族的群眾請到賓館接見並對他們説:“我來見大家,就是鼓勵你們再接再厲,也是給全國各族人民看:中國共産黨關心各民族的發展建設,全國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奮鬥,共同奔向全面小康。”他多次對貧困地區的領導幹部説:“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圖為: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在吉林東北工業集團長春一東離合器股份有限公司 的車間班組園地同職工座談。
三、圓夢征程上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
“十三五”規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目標引導下的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中國夢是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本質和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中國夢,他説:“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中國夢是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過程中,立足國情、順應民意而形成的理想追求,“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
習近平多種場合對中國夢做過多次不同維度的概括和描述。2014年6月6日,習近平在會見第七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代表時指出:“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也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夢。廣大海外僑胞有著赤忱的愛國情懷、雄厚的經濟實力、豐富的智力資源、廣泛的商業人脈,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只要海內外中華兒女緊密團結起來,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團結一心奮鬥,就一定能夠匯聚起實現夢想的強大力量。”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2013年5月,習近平在接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斯大黎加、墨西哥等拉美三國媒體聯合書面採訪時回答到:“我們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僅致力於中國自身發展,也強調對世界的責任和貢獻;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和平,不是動蕩;是機遇,不是威脅。”
如何實現中國夢?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幕會上習近平堅定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習近平用三個“必須”勾畫出實現中國夢的具體路徑。
四、經濟新常態下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
新形勢、新實踐,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十三五”規劃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第一個五年規劃。“新常態”是中共中央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反映,是30多年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作用的客觀體現。
新常態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定的狀態,意味著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與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實質上就是經濟發展告別過去傳統粗放的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階段。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提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是中央領導首次以“新常態”描述新週期中的中國經濟。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系統闡述了“新常態”。他指出:“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産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2014年12月,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2015年7月20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時強調:“‘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
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新常態只是意味著中國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只是意味著速度要下一個臺階,而不是意味著中國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體量已今非昔比,即使是7%-8%的中高速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仍是名列前茅。
圖為: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 聽取對“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的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
習近平同志牽頭起草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論斷,是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將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理論創新,是共産黨人為之奮鬥的新目標。“十三五”規劃是中國積極倡導在全世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征程上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
十八大報告指出:“合作共贏,就是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深刻思考人類命運,準確把握世界大勢,對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進行闡釋。
2013年3月,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一次向世界傳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他説:“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裏,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裏,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習近平強調:“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應該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正確方向,堅持同舟共濟,推動亞洲和世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八次峰會上,習近平指出:“各國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真正認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連帶效應。”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時習近平説:“我們要牢固樹立亞太命運共同體意識,形成各經濟體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格局。”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上,習近平表示要把上合組織打造成“成員國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使其成為成員國共謀穩定、共同發展的可靠保障和戰略依託”。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習近平指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世界好,亞洲才能好;亞洲好,世界才能好。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和地區形勢,我們要把握世界大勢,跟上時代潮流,共同營造對亞洲、對世界都更為有利的地區秩序,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5年4月22日,習近平在亞非領導人會議上指出:“各國應該大力弘揚萬隆精神,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加強亞非合作,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好造福亞非人民及其他地區人民。 ”2015年9月28日,在第70屆聯合國[微網志]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講話,指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聯合國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21世紀更好回答世界和平與發展這一重大課題。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六、新發展觀指導下的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
“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習近平同志站在世界制高點,從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野對發展的新思想、新論斷,不僅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理念、新的發展戰略,而且為世界各國發展帶來中國理念和中國智慧。“十三五”規劃是在習近平的新發展觀指導下的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計劃。習近平的新發展觀強調永續發展、綠色發展、和平發展和共同發展的和諧統一。
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戰略位置。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理念。”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上習近平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指出:“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潮流。為了實現亞洲和世界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了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資源環境得到永續發展,我們亞洲各國應該統籌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維護世界和平,保證世界各國都有和平的發展環境,同時還要堅持平等發展和正確的義利觀,相互尊重,和平發展。中國始終不渝地把自身的發展與人類共同進步聯繫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發展帶來的機遇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習近平在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併發表題為《謀共同永續發展做合作共贏夥伴》的講話中指出:“要改善國際發展環境,共同維護國際和平,以和平促進發展,以發展鞏固和平。”
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指出:“堅持共同發展。天空足夠大,地球足夠大,世界足夠大,容得下各國共同發展繁榮。一些國家越來越富裕,另一些國家長期貧窮落後,這樣的局面是不可持續的。各國在謀求自身發展時,應該積極促進其他國家共同發展,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國人民。”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習近平指出:“中國將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堅持走共同發展道路,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自身發展經驗和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一起來實現共同發展。”
圖為:2015年6月16日下午,習近平在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同村民座談。
七、全面深化改革戰略下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戰略部署下的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同時也將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五年。發展中的問題只有通過發展才能解決。攻堅克難,唯有改革。只有以全面深化改革主動適應新常態,才能更好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階段。
習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這項工程極為宏大,零敲碎打的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整合”。據統計,自2014年1月第一次中央深改組會議召開至今,中央深改組會議共召開17次,審議及審議通過84份文件,即平均每隔1個多月就會召開一次會議。這84份文件雖然各有側重,但都直指改革中的“硬骨頭”。中國改革只有開始,沒有結束,改革是一場革命,一旦發動就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從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到習近平總書記“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重要指示,中國的改革開放一直在路上,不懈怠,不停滯,更不會倒退。
八、全面從嚴治黨戰略下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
全面從嚴治黨是新一屆領導集體管黨治黨新方略,也新形勢下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是這一新形勢下的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以更加嚴格的標準要求,從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各個方面加強黨的建設。
習近平在其上任伊始的首個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就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又在“從嚴治黨”前面加了“全面”兩個字。2015年1月13日上午在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紀律建設,深化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完善黨風廉政建設法規制度,落實‘兩個責任’、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堅守陣地、鞏固成果、深化拓展,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只有一個強大的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從嚴治黨不能松解。2015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根本保證。” 2015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黨要管黨絲毫不能鬆懈,從嚴治黨一刻不能放鬆。”
圖為:2015年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在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實訓基地勉勵學生 加強操作訓練、不斷取得優異成績。
九、全面依法治國戰略下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
“十三五”規劃是全面依法治國戰略下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將是全面貫徹法治理念的規劃,同時,全面依法治國將為順利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的法律保證。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斷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2014年8月19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內容,是順利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是解決我們在發展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保持我國經濟社會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勢頭,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就必須緊密結合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夯實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法制基礎。”
2015年10月20日,習近平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時指出:“現在,中國人民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吸收中華法制的優良傳統,也借鑒世界各國法治的有益做法,目標就是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
十、“一帶一路”戰略下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
“十三五”規劃將是第一個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下制定的五年規劃。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都將與“開放”緊密相連,全球資源都將被“請進來”與中國資源相配置,而中國也將“走出去”參與全球的資源配置。而“一帶一路”將是“請進來”和“走出去”的大通道和接待場,“十三五”規劃也將通過“一帶一路”走向世界。中國在‘十三五’期間要成為全球最大市場,要帶動更多周邊國家奔向它們的小康。中國的發展不僅有示範效應,更能幫助它們規劃,為它們提供資金援助,提供市場。
建設“一帶一路”,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主動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表示,為了使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抓緊制定戰略規劃,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加強海上通道互聯互通建設,拉緊相互利益紐帶。
在我國與沿途國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正由構想變為現實,合作取得長足進展。2015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出席亞洲政黨絲綢之路專題會議的外方主要代表。習近平指出:“兩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沿線60多個國家積極響應,正在逐步收穫早期成果。‘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弘揚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精神,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奉行以人為本、造福於民的宗旨,將給沿線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圖為:2015年5月27日,習近平在浙江召開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 聽取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併發表重要講話。
十一、創新驅動戰略下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
“十三五”規劃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下的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因此,“十三五”規劃也將全面體現創新理念,將是一個創新的規劃。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將創新戰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中國科學院考察時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要結合實際堅持運用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經驗,積極回應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科技創新活力,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2013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 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研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他在會議上強調:“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正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必須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
“十三五”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戰階段。2015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四個堅持”和一個目標:堅持需求導向、人才為先、遵循規律、全面創新。到2020年,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法律體系,為進入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保障。
十二、網際網路+戰略下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
“十三五”規劃是國家網際網路+戰略下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因此,規劃將是充滿“網際網路味”的規劃。習近平指出:“沒有資訊化,就沒有現代化。”十八大報告也明確把“資訊化水準大幅提升”納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習近平對網際網路的重視,既有現實考慮,又有戰略考量。
2012年12月7日,習近平考察騰訊公司時指出:“現在人類已進入網際網路時代這樣一個歷史階段,這是一個世界潮流,而且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對人類的生活、生産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在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講話:“當今世界,資訊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發展産生了深刻影響。資訊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網際網路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我國正處在這個大潮之中,受到的影響越來越深。”“網路資訊是跨國界流動的,資訊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資訊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産要素和社會財富,資訊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誌。資訊技術和産業發展程度決定著資訊化發展水準,要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資訊採集、處理、傳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
2015年兩會期間,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引導網際網路企業拓展國際市場。2015年7月4日,《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發佈,明確了11項重點行動和7方面保障支撐措施,提出了發展目標。“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將使其成為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圖為:2015年5月25日下午,習近平在岙山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視察。
十三、堅持“三個自信”的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
“十三五”規劃是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三個自信”科學論斷指導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一個充滿中國特色自信的規劃。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報告關於“三個自信”的重要論述,“三個自信”充分彰顯了我們黨的高度政治自信,清晰地表明瞭我們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決心和信心,對激勵全黨和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必將産生極為重要的精神推動作用。
舉什麼旗幟、走什麼道路,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我們黨的道路自信,主要取決於我們選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國家富強之路、人民富裕之路、民族復興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仰者。
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正確與否,是直接關乎黨的性質、關係國家發展的重大問題。我們黨的理論自信,主要來自於我們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併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黨最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指導思想和強大精神力量。理論是行動指南。90多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理論上的與時俱進是行動上銳意進取的前提,而理論上自信則是我們戰勝困難、挑戰風險、科學發展的重要支撐。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這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忠實踐行者。
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繫的制度體系,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黨始終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用制度保障社會主義建設、改革、發展的成果,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不斷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贏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這些成功實踐也更有理由讓我們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捍衛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就是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果;我們要堅定制度自信,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強捍衛者。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與時俱進新理念、緊跟時代新思想、高瞻遠矚新方略、實事求是新舉措,精心謀劃的“十三五”規劃即將出臺,它不僅將給中國人民帶來諸多幸福的“第一”,也將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一個又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面向人民、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即將在“十三五”規劃的引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昂首邁上民族復興的新起點。
來源:中國幹部學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