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打通最後一公里 農村電商再次站到國務院政策風口

  • 發佈時間:2015-10-15 17:06: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楊芳  責任編輯:張少雷

  “以前每畝地收入才1000多元,現在每畝能收7000到8000元!”夏末秋初,在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丁嘴鎮登山村,望著地裏的金針菜,村民程新貴笑得合不攏嘴。而幾年前,這一地金黃,曾讓老程傷透了心。

  “金針菜是俺這兒的傳統特色産品,季節性強、保鮮期短,一不小心就滯銷,辛苦一季賣不了多少錢。”老程告訴前去採訪的《人民日報》記者,大夥兒好幾年都不種金針菜了。今年,村民們又重新種上金針菜,是因為通過網店能把菜賣到全國。

  不出村就能“買全國賣全國”,農村電商成為強農、惠農、便農的新平臺。而根據10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將有更多的像老程一樣的農村人通過農村電商受益。當天的會議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通過壯大新業態促消費惠民生。

  會議認為,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加快農村電商發展,把實體店與電商有機結合,使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産生疊加效應,有利於促消費、擴內需,推動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為此,一要擴大電商在農業農村的應用。二要改善農村電商發展環境。三要營造良好網路消費環境,嚴打網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四要加大農村電商政策扶持。

  這是農村電商再次站到國務院政策風口。“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在今年5月1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亦有提及。當時的會議確定,今年新增1.4萬個行政村通寬頻。完善電信普遍服務,加大財政支援,加快農村等基礎薄弱區域寬頻設施升級改造。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在穩增長的背景下,要發揮“三駕馬車”特別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穩住農村消費其實就是穩住了總消費的增長。

  我國正面臨一個迅速崛起的農村消費大市場。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農産品的交易總額在4萬多億元,其中80%是通過傳統市場實現的,這也意味著農産品電子商務領域還存在萬億元級潛在市場。

  雖然業界將農村電商稱為“藍海”,但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村電商佔農産品整體銷售額僅在2.5%左右。由於較高的物流配送成本,農村電商滲透率還是較低,而農民對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接受程度、農村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物流配送效率、産品標準化、人才和管理經驗等多重關卡也制約了電商進農村的“步伐”。

  如何解決這最後一公里難題?10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給出答案,那就是“創新機制+加大投入”。

  首先從改革創新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援農村及偏遠地區寬頻建設入手,補上公共産品和服務“短板”。會議決定力爭到2020年實現約5萬個未通寬頻行政村通寬頻、3000多萬農村家庭寬頻升級,使寬頻覆蓋98%的行政村,並逐步實現無線寬頻覆蓋,預計總投入超過1400億元。

  緊接著是確定促進快遞業發展的措施,培育現代服務業新增長點。對於農村電商來説,“最後一公里”的難題之一就是難以抵達且運輸成本昂貴的物流網路建設。許多村莊都位於穿越田間地頭的小路旁,許多包裹仍不能被送至收件人家門口。送貨卡車不適合這些小路,而步行耗費時間太長。

  為此,10月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完善農村、西部地區快遞服務網,構建覆蓋國內外的快件寄遞體系。同時要求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援農村和西部地區公益性、基礎性快遞設施建設。鼓勵金融機構開展抵押貸款、融資租賃等業務,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使快遞業搭上發展快車。

  “村裏人也應該與城裏人享受同樣的消費服務。”在去年11月3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指出。

  而此次常務會議則著重從農村電商的“痛點”進行“發力”,縮小城鄉差距和數字鴻溝,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打通最後一公里”——農村電商再次站到國務院政策風口,也注將成為助力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