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解碼中國經濟半年報:穩中向好的“718萬”

  • 發佈時間:2015-08-14 16:05:42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白天亮  責任編輯:王斌

  718萬人喜捧新飯碗——上半年我國就業交出亮麗答卷,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目標的七成以上,就業穩中向好。

  就業穩,民生穩。

  “畢業了、去創業,夢想離我更近了!” 90後大學畢業生楊啟帆的無人機項目獲得國家專利,拿到不少訂單,他和小夥伴們幹勁更足。“找到合適的工作,我的手藝有了用武之處,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河南籍農民工范海當上了北京一家餐廳的大廚,月薪近8000元。“有了工作,日子就有了著落,一家人都有盼頭了。”遼寧鐵嶺“零就業”家庭成員徐青友,在政府幫助下成為一名社區衛生員,生活有了保障。

  儘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市場的良好表現,讓數億勞動者擁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對生活充滿信心。二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4%,同比下降0.04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4月以來連續3個月回落,穩定在較低水準。

  就業穩,經濟穩。

  速度換擋,就業一度最讓人擔心——年初,城鎮新增就業運作軌跡一改多年來的持續上升勢頭,月度數據大幅下跌,其中2月份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7萬人;一向被視為經濟運作風向標的農民工轉移就業數量,受到企業招用工不旺等因素影響,到2月末減少23%。

  下行——企穩——回升,年中,就業成為最讓人踏實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農民工外出就業人數自3月份開始回升,到6月末達到歷史同期最高水準。城鎮新增就業在低位波動後止跌回升,5月6月增長強勁。有外媒評價,“中國整體GDP數據下滑,但就業形勢比預想要好。這或許可以解釋中國官方不願推出更多刺激舉措的原因。”

  “主要就業指標均呈現穩中有升的走勢,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經濟運作處於合理區間,沒有滑出‘下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説。

  就業穩中有亮點。

  結構持續優化——今年以來三産繼續保持增速快於二産、比重不斷提高的好勢頭,帶動更多就業增長。上半年,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8.4%,比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速高出2.3個百分點;三産佔GDP的比重為49.5%,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同期,三産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數同比增加了279萬人,第三産業已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佔全部就業人員四成以上。

  創業熱潮涌動——國家大力推進簡政放權,釋放改革紅利,點燃創業創新的激情。1—6月,全國新登記註冊企業200.1萬戶,同比增長19.4%,平均每天誕生1萬戶新企業。農民工返鄉創業“熱”起來,其中貴州省1—6月返鄉創業7.2萬人,同比增長58%。據調查,每1人創業成功並穩定經營1年以上,可平均帶動5人以上就業。創業正成為引領就業的發動機。

  “就業呈現出的亮點,讓我們對未來的就業走勢更有信心。”人社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表示。

  經濟放慢腳步,就業依舊穩定,給人以新的啟示。

  “就業的不俗表現,顯現出許多‘新常態’的特徵。”中國社科院人口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説。過去常常認為,要滿足就業需求,GDP增速不能降。事實上,隨著我國GDP總盤子擴大,GDP每增長1個點所對應的GDP增量與以往已大不相同,促進就業的能力在增強。上半年,GDP增長7%,單看速度比前些年低,但GDP增量達1.8萬億元,相當於1994年上半年的GDP總量。在增速換擋的背景下,關注就業彈性更有意義。就業彈性受經濟結構、政策導向影響。我國經濟結構逐步從工業主導型向服務業主導型轉變,宏觀經濟政策制定更多融入“就業優先”理念,為就業的穩中向好提供了支撐。

  “有利於就業的經濟增長最珍貴。”莫榮説。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就業壓力不小,需要經濟保持適度增長。同時要看到,結構性矛盾正上升為就業的主要矛盾,“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化解就業矛盾,關鍵是在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過程中釋放更多崗位需求,對接教育程度不斷提升的勞動者。讓我們共同期待經濟轉型升級所帶來的就業數量品質雙提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