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有的放矢 才能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 發佈時間:2015-07-27 14:51:2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7017萬貧困人口,每人每天收入約1美元,20多萬人用不上電,幾千萬農村家庭喝不上“乾淨水”……在我們關注GDP增速、物價水準和居民收入增長的同時,生活水準還處在貧困線以下的人不但不應該被忽視,反而更加需要全社會予以重視。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第六次全體會議時強調,要充分認識實施脫貧攻堅戰略的極端艱巨性和重要性,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採取超常規政策舉措,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不讓一個貧困地區、一個困難群眾掉隊。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參加代表團審議時,扶貧攻堅是他問得最多、聽得最細、講得最透的問題之一。關於扶貧攻堅,習近平多次發表講話,他説要堅持精準扶貧,不能“手榴彈炸跳蚤”。有些地方拿著國家大筆扶貧資金,在貧困縣修建“長安街”,到貧困鄉鎮蓋起“天安門”,美其名曰“新農村建設”。這是政績觀出現了嚴重偏差;扶貧要先扶智,絕不能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堅決阻止貧困代際傳遞;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除了京津滬3個直轄市外,其餘28個省級行政區都存在相當數量的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群眾,其中河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6個省份的貧困人口都超過500萬人。要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不讓一個貧困地區、一個困難群眾掉隊,必須找準目標、踏踏實實,有的放矢,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1年最多吃3頓肉;家裏連一面嚴格意義上的“墻壁”都沒有;所謂的“門”就是一塊由竹篾編成的“板”;不少適齡兒童上不了學……一些貧困地區的現狀讓人心情沉重。當前扶貧開發面臨什麼樣的形勢?困難主要集中在哪?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就此相關話題做出了解讀與評論。

  李國祥:目前我們國家的扶貧工作成效還是比較明顯,剩下的這7千多萬貧困人口,如果用過去的常規辦法很難讓這些人如期脫貧。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偏遠地區,那裏資訊閉塞,交通不便,他們的家庭中可能有病人,缺乏勞動力,觀念比較陳舊。如果讓這些人脫貧確實非常困難,因此定為扶貧攻階段。

  經濟之聲:我們反覆強調的精準扶貧,主要是針對什麼而言呢?

  李國祥: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後就十分重視扶貧工作。剩下的這7000多萬貧困人口,他們的貧困原因千差萬別。有的家裏缺少勞動力,有的家裏有病人,有的家裏沒有什麼可發展的資源,有的要想出去打工沒有門路……不同的家庭,貧困原因差異非常大。以前採取普惠性的政策,比如,要致富先修路,有些地方開發一些項目,有些地方通過勞動力培訓,轉移勞動力讓貧困人口脫貧致富。而剩下的這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如果按照這個常規措施沒有辦法讓他們脫貧致富。這時我們要求每一個人不要在小康建設當中掉隊,要針對他們不同的家庭情況,採取針對性對策、措施讓他們脫貧致富,這種扶貧就叫做精準扶貧。

  經濟之聲:汪洋副總理説,要“採取超常規政策舉措”,這裡的“超常規”主要指什麼?

  李國祥:我個人理解,“超常規”就是不能按照過去,比如發展一個産業,修一條路,給一筆資金等這種普惠性的或是常規性的扶貧。現在這種超常規,最主要的還是要以政府為主導,這70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沒有政府強大的組織供應能力,靠他們自身,靠市場經濟很難讓他們脫貧致富。現在我們選派了很多行政機構的幹部進村入戶,針對每個家庭的情況對他們採取非常有針對性的措施,從而讓他們脫貧致富,這就是一種“非常規”的辦法。另外,“非常規”的辦法由政府為主導,同時一定要結合市場,組織社會的力量,一起發力讓貧困家庭徹底擺脫貧困。

  經濟之聲: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計,現在只有6年時間,要在這樣短的時間再解決7000多萬人的扶貧攻堅,是艱巨而繁重的任務。您剛也談到了,這7000多萬,相比過去而言有很多差異性,很難用普惠政策,這次要將攻堅工程做到精準,做到真正扶貧到位的話,還可以有那些新的作為?

  李國祥:要想有新的作為,我們要精準扶貧,首先一定要把每個家庭的基本情況搞清楚。第二,從教育著手,讓家裏的小孩接受更好的教育,這是阻斷貧困代代相傳最根本的一個措施。第三,要通過醫療救助,解決家庭中有病人或是缺勞動力這樣的問題。第四,如果還有疑似貧困家庭,我們有必要做好社會保障。另外,尤其對於生態環境惡劣的地方,要加大生態移民的力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