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深圳樓市“暴走”有何信號意義?

  • 發佈時間:2015-06-02 06:33:36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深圳樓市最近有點瘋!自“3.30新政”以來,不到兩個月時間,深圳前海、龍華、寶中等熱點區域房價“跳漲”,飆升近40%,7000人雨中排隊買房的消息刷爆輿論圈。如此“盛景”,難免喚起公眾並不遙遠的樓市記憶。

  你似乎很難對深圳樓市的火爆行情視若無睹,甚至難免産生更近一步的聯想。深圳樓市的運作軌跡,是否可視作杭州房價走勢的絕佳參照係?或者説,在國家穩樓市政策加碼背景下,杭州樓市會否復刻深圳,迅即反彈重拾升勢?

  很可能不會,因為以“特區”之姿強勢崛起的深圳,從很多角度看都是孤例。與國內許多依賴“攤大餅”模式橫向擴張的城市不同,深圳從來都面臨土地緊缺的先天不足,近幾年土地供應更是持續縮減,新增可利用土地接近枯竭。官方數據顯示,深圳到2020年的建設用地上限是976平方千米,現在已使用940平方千米,未來5年,只有30平方千米的拓展空間,這也是深圳為何早早將目光鎖定在“三舊改造”、盤活存量之上的原因。同時,深圳還是一個人口持續涌入、年輕化的移民城市,2000—2013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長了362萬,其中外來人口占7成多,住房自有率卻只有30%,積累了大量的剛需型、改善型需求。供給端受壓,需求端爆棚,政策一旦有所鬆動,房價自然水漲船高。

  反觀杭州,去年7月就已正式鬆綁限購,此後國家層面降息降準、“認貸不認房”、公積金等新政密集出臺,需求端環境事實上比深圳更為寬鬆,但交易量和房價遲遲未見明顯起色,直至今年4月,新房價格才終結2014年1月以來的環比十五連跌,初現企穩跡象。但其實新增庫存增長更快,截至4月底,杭州樓市庫存攀升至16萬套,再創歷史新高。杭州樓市如今的高庫存,主要來源於2010—2013年樓市限購期,房企佈局重心向二三線城市“下移”所衍生的供給釋放。供給不斷釋放,而需求卻受到政策壓制,供需鴻溝擴大,深度調整勢所難免。

  如果真要説深圳樓市“暴走”對杭州有何借鑒意義的話,那麼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産品創新,撬動産業結構優化調整和轉型升級才是正解。説到底,土地“級差地租”産生於不同區域産出效率的差異。如今的深圳,早已不是草莽粗糲的“山寨之都”,已蝶變為自主創新的“創客之城”。在有“中國矽谷”之稱的深圳南山區,185平方公里,卻孕育出了109家上市公司,華為、騰訊、中興、招商銀行、平安保險、創維均起家於此,每人平均GDP高達28.65萬元。強勢如此,房價走高難道不合理嗎?

  不存在絕對的樓價高企和供給過剩,只有城市産業競爭力和人才吸引力的相對不足。人才源源涌入,自會消化樓市庫存;産業創新力提升,自能對衝房價泡沫。杭州樓市的去庫存、擠泡沫進程是否順利,取決於城市産業結構轉型、提質增效是否得力。任重道遠卻充滿希望,發力資訊經濟,力推創業創新,杭州正可有所作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